□ 楊 和
北京石油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開放中融合,在實踐中對“微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積極探索。
近年來,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微媒體”迅速興起,構筑了以短小精煉為傳播特征的“微時代”。面對當前多變的輿論環境、文化環境和社會心理環境,北京石油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開放中融合,在實踐中對“微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積極探索。
下情上達,研判有據。“微媒體”的交互性為信息的雙向流通提供了技術基礎,有效暢通了民意表達渠道。而“微傳播”的匿名性激發了員工的參與欲和發表欲,讓員工暢所欲言、吐露心聲,為準確把握員工思想提供了現實依據。北京石油一方面通過開設《我想聽你說》《你來問,我來答》等微信專欄,及時了解員工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流量、用戶數量、員工群體關注度、輿論內容指向和政治意識形態色彩等指標,對主要的“微媒體”內容進行全面識別和分類管理,第一時間掌握員工的思想苗頭,建立快速反應機制。
上情下達,管理有效。北京石油通過建立二級微信平臺,即部門或區域微信賬號,將企業的發展動態和政策制度在第一時間發送到基層員工手中,變轉述為直達,減少信息傳遞環節,避免因信息轉達失真造成的執行力下降問題。微信平臺在基層管理中的有效利用,克服了時空限制和對各級管理者的依賴性,進而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層層傳達、單向灌輸的固有模式,使每位員工及時清楚地了解相關政策信息和個人福利待遇。
民情通達,監督有力。“微媒體”的合理利用為員工暢通了表達心聲的訴求渠道,其開放性的交互方式也為員工的參政議政提供了便捷平臺。同時,“微媒體”強化信息傳遞的互動性,為員工實施民主監督等政治權利創造了落實條件,進一步完善了企業的監督機制。北京公司有效完善企業“微矩陣”建設,充分調動23個微信平臺的有利因素,實現與員工在網絡空間中的無縫對接,為監督責任的真正落實奠定基礎。
運用“群眾化”語言,讓宣傳教育“入鄉隨俗”。“微時代”背景下,北京石油通過舉辦“七彩青春,影動石化”微電影大賽、開展“黨員勇擔當,共筑中國夢”系列宣講活動,積極從群眾的眼光找準有效的宣教載體,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和文化理念融入淺顯形象的語言,融入鮮活生動的事例,融入喜聞樂見的活動,從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度。
做足“時尚化”文章,讓典型事跡“老話新說”。北京石油始終保持互聯網思維,用新穎時尚的語言與青年員工交流,在自然生動的語境中營造主流輿論氛圍,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空間影響力。通過大量運用網絡文體,展示公司各類先進青年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青春風采與智慧活力,切實打造典型引路、示范帶動、凝心聚力的新型陣地。
開展“互動性”話題,讓文化理念“潤物無聲”。“微時代”的教育工作必須更加注重探討與互動,在理論解讀、話題選擇、討論方式等方面進行革新。北京石油通過舉辦“七彩青春,思辨文化”青年辯論賽,利用各微信平臺同步報道,并開展“企業文化大家談”網絡討論,讓員工在發表見解、暢談感想的過程中加深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將“大道理”化為“微話語”,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 北京石油“工會職工之家”微信內容貼近員工受歡迎。高君 攝
提倡“微生活”,關注員工身心健康。針對員工主體年輕化的特點,北京石油結合企業EAP手段,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常態化宣傳,不斷固化員工健康的生活習慣。通過開設《員工心語》《心靈Bar》等微信專欄,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將EAP理念滲透到員工中;舉辦“我愛我崗位”線上討論活動,讓員工暢談各自健康、樂觀的工作態度;開展“身邊的感動”征文活動,強化員工陽光快樂心態的養成。“微生活”內含的積極理念在各類活動中被逐步內化,成為員工的卓越心理資本。
開設“微課堂”,助力員工職業發展。公司通過開設“精彩人生、快樂職場”博聞課堂系列講座,幫助員工緩解精神壓力、調節工作情緒、提升內心力量,充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合理利用“北京石油微學習”微信平臺和中國石化遠程培訓系統,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促進員工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倡導“微公益”,聚焦企業社會責任。“微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要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引導員工超越狹隘的自我意識、封閉的自我體驗,走向他人,走向社會,自發組織并參與到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中。以“善薪計劃”“學雷鋒”為代表的公益活動從網絡走進現實,證明了網絡族群自動自發自覺的傳導機制將員工潛藏的心理能量進一步釋放出來,轉化為強大的社會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