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港
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淺析
□王海港
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則是對一級支行領導班子履職情況評價、強化內控合規建設、加強領導干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本文就實施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困難、問題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提出了一些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開展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是強化內部控制的必然要求。營業網點是銀行業務經營的最前沿陣地,而一級支行則處在經營管理的中間環節,發揮著承上啟下作用,既是政策的貫徹執行者,又是基層網點的直接管理者,也是案件風險的高發區域。通過開展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能夠及時發現并督促一級支行整改在內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不足、缺陷,從而促進一級支行積極主動加強內控合規管理,提高制度執行力,增強案件風險防范水平。
(二)開展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是加強干部管理監督的重要環節。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既要注重培養教育,又要加強監督管理。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就是對一級支行領導干部的決策行為、政策執行、個人廉政等方面進行審計,評價其職責履行情況,為上級行正確考核、選拔任用領導干部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
(三)開展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是促進銀行穩健發展的保障。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一種經常性的審計監督,可及時發現和糾正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避免問題擴展蔓延,幫助支行加強管理,遏制違規行為發生;還能使廣大干部受到教育警誡,增強遵紀守法自覺性,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也有助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提高管理水平,減少決策失誤,保證農行業務的穩健經營發展。
(一)對被審計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揭示不夠。
在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實踐中,一般都重點關注被審計行經營管理活動的合法合規性、經營指標完成情況的真實性,而忽視了其經營管理行為對支行長遠發展和未來獲利能力的影響。如個別支行為拓展業務,忽視風險或不顧成本營銷,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經營行為,對被審計行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但目前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還不能充分揭示此類問題。
(二)審計程序不夠規范順暢,審計效果不佳。
一是經濟責任審計任務的不確定性,不利于協調安排。經濟責任審計雖然是一項常規性審計工作,但受多種因素影響,無法事先預知,在時間安排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且一些項目審計期間較長、涉及內容較多,受審計資源、審計時間等限制,無法進行較為全面細致的審計。二是受現行干部考核、任免管理等程序影響,“先離后審”的情況仍有發生,導致審計人員及被審計行重視不夠,使審計工作處于被動狀態,審計結論難以得到有效利用。
(三)非現場手段應用不夠,審計針對性和效率有待提升。隨著商業銀行信息化、科技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一級支行經營范圍不斷拓寬,業務數量也呈幾何倍數增長。面對海量的業務數據,傳統的審計檢查方式已無法適應當前業務管理需要,必須借助非現場手段,以提高審計針對性和工作效率。但因審計項目多、非現場審計力量不足,疑點數據提取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當前,僅能利用上級行移交的部分疑點數據進行現場核查,又因一級支行現場審計時間有限,數據核查有時難以查清查透,非現場審計手段的應用不夠充分,審計工作的針對性和效率有待提升。
(四)責任界定難以真正劃分,審計報告質量有待提高。一是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有時難以區分界定。一級支行班子成員雖都有各自職責分工,但有些決策行為難以區分是個人行為還是集體決策。另外,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一般延續較長時間,在經濟責任審計時責任難以定論。二是審計報告質量不高,影響審計成果利用。由于存在一些主客觀因素,審計報告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是報告羅列數據多,綜合性分析不夠;報告重點不突出,提出問題多,作出評價少,可讀性不高,報告使用人無法盡快了解被審人總體情況,影響到人事部門對干部的考核判斷。
(五)審計結果透明度不高,責任落實不到位。
一是現有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只要求被審計人簽字移交人事部門,提請行領導審閱即可,但審計結果很少向被審計行及員工進行公布。二是審計報告完成后,因被審計人已調離,審計結果及建議的落實、問題整改及責任追究不夠到位,比如一些問題僅追究經辦層級的責任人員,個別問題一時無法整改到位,可能對被審計行帶來長期不利影響。
(六)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影響審計工作質量。由于一級支行經濟責任審計是綜合性審計項目,時效性強、內容多、要求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被審計對象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做到客觀、公正、準確的評價,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審計能力。但當前階段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尤其是新的審計知識更新慢、計算機審計技能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工作質量,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
(一)豐富審計內容,增加對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分析評價。綜合分析被審計行當前的經營管理狀況、資產負債結構、員工素質提升情況、項目儲備情況、綜合競爭力等相關因素,對被審計行未來發展趨勢和獲利能力進行綜合性的預測評價,重點突出效益審計、風險審計等方面,從而做出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認定。
(二)規范審計流程管理,提升審計工作成效。
一是進一步加大統籌規劃力度。在安排年度審計計劃時,要充分與人事部門溝通,結合本行實際合理安排,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留有余地,以緩解經濟責任審計的突擊性,確保審計質量。二是堅持先審后任(離)原則,實現風險監督關口前移,防止走過場現象,更好地發揮責任審計的職能作用。
(三)加強非現場手段應用,增強針對性和效率。一是妥善安排審計流程,為非現場分析留出時間,利用非現場審計系統,對被審計行的業務數據進行分析篩選尋找問題苗頭,為現場審計提供線索。二是加強日常信息歸集,重點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及風險,為方案擬定和現場審計提供導向,提高現場審計效率,提升審計工作質量。
(四)強化責任界定,提升審計報告質量。一是審計評價時要以實際數據和審計發現問題為依據,既不夸大其辭,也不淡化責任,要分清直接、間接責任,分清主觀、客觀責任,確保審計評價客觀公正。二是以《審計準則》為指南,不斷提高審計報告質量。審計報告撰寫既要突出重點,揭示主要問題,也要加強綜合分析,提出風險防范建議,提升審計報告利用效果,為干部考核任用提供翔實的判斷依據。
(五)加強審計結果利用,發揮責任審計的重要作用。一是在保密的前提下,對審計結果要采用一定形式進行公開,審計結論要經得住群眾及實踐的檢驗。二是進一步加強審計結果利用。對審計發現的問題,要積極落實整改;無論被審計人是否調離,對相關責任人要嚴肅追究處理;必須將審計結果作為干部任免、考核的基本依據。否則,責任審計就會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作用。
(六)增強意識觀念,提高審計隊伍綜合素質。
一是要強化業務學習,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和風險意識,要規范操作,注意規避審計風險。二是要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審計人才。三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明確工作紀律和職責要求,強化考核獎懲,打造一支與當前審計工作相適應的高素質審計隊伍。
[1]《商業銀行基層行長離任審計中問題與對策分析》,黃保平,左貴川,《現代商貿工業》,2010
[2]《風險導向審計探討》馬賢明,鄭朝暉,《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
[3]《對銀行行長經濟責任審計的探討》,俞宛蘋,《審計與理財》2003年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徐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