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的一點思考

2015-02-26 06:44:45李旭輝郭國祥
學術論壇 2015年11期
關鍵詞:文化

李旭輝,郭國祥

2015 年10 月15 日,《人民日報》公開發表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前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各級黨委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高度,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把文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貫徹好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把握文藝發展正確方向”[1]。 這個講話繼承和發展了自毛澤東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文藝發展理論,強調文藝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強調文藝的社會主義性質,強調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 這本來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重大方針,受到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熱烈歡迎和衷心擁護,也必將極大地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但在當下中國“左”、右之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也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聲音,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文藝政策的倒退,與改革開放的大趨勢不符。 這就有必要對這種謬論進行批駁,并對中國文化發展為什么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進行進一步的理論論證。

一、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確立是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確立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文化界的指導地位,不是某個人也不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觀意志所決定,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實際上蘊含其中更深刻的是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邏輯。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對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一直在思考“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自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運動, 我們經歷了學習科學技術來富國強兵的“強國夢”,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的“立憲夢”和“共和夢”,再到學習西方近代民主和科學精神的“文化立國夢”,然而夢想總是破滅,中國人民總是從希望中走向失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給苦苦思考中國未來的先進知識分子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他們在長期的探索和對各種思想文化的比較中,終于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樣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從此以后,馬克思主義就成為中國文化發展的內在靈魂并引領中國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 一個沒有信仰、 沒有精神動力的東方古老民族突然之間煥發了生機, 馬克思主義所主張的共產主義仿佛具有某種超自然的魔力, 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之拋頭顱、灑熱血,出現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出現了面對種種酷刑視死如歸的江姐, 出現了面對鍘刀寧死不屈、 慷慨就義的劉胡蘭,出現了面對極限考驗、勇于自我犧牲的董存瑞……正是無數這樣為主義獻身的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斗,終于贏得了一個獨立、自由、和平、統一的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又出現了好多像雷鋒、焦裕祿、王進喜之類的共產主義新人。他們為了共產主義的崇高目標,公而忘私,頑強奮斗,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人生之歌, 使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近現代正反兩方面的歷史事實反復證明了這樣一條顛撲不滅的真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使一盤散沙的中國人團結起來,也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激發起中國人的創造潛力, 馬克思主義是適應中國社會發展的科學理論。

當然, 馬克思主義要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有廣泛的文化認同, 那就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特別是必須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 毛澤東就指出過:“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 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

[2](P534)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鄧小平在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 也重視傳統文化的吸收,鄧小平理論中的“中國作風”“中國氣派”是非常鮮明的,中國傳統的“重民”“安民”“富民”思想,“和而不同”“執兩用中”“革故鼎新”的思維方式在鄧小平理論中隨處可見。 江澤民也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他的京劇、二胡以及各種文藝愛好典型地表現了這一點,“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更是浸潤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 胡錦濤也多次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他的科學發展觀更是直接承傳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如 “民為邦本, 本固邦寧” 的民本思想,“中行無咎”“過猶不及”的中和思想,“天人合一”“取物有度”的生態倫理思想。 習近平更是中華文化的守護者,他對經典作家和傳統文藝作品歷歷可數,非常熟稔,他提出的“中國夢”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即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愛民、養民、富民的民本思想, 以及家國一體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這次文藝座談會的講話中,他更是強調堅守中華文化的重大時代意義:“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 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 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1]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也是對蘇東劇變意識形態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

作為社會主義故鄉和發源地的蘇聯的崩潰,曾使一些學者斷言:中國也將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蘇聯的今天將是中國的明天”。 可事實卻是社會主義中國依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并日益呈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這不禁使他們困惑和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兩個社會主義國家迥然不同的結果呢? 它們的文化根源是什么呢?

很多西方學者對此進行過文化方面的思考,澳大利亞學者李瑞智和黎華倫指出,“蘇聯沒有像中國那樣的傳統文化和戰略力量……蘇聯過分倚賴脆弱的結構性文化和衰敗的思想意識”;“共產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在中國并不像在蘇聯那樣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國人民是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多少世紀來他們巧妙地制服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的政治花招,抵制外來勢力施加的影響”[3](P116)。 美國學者亨廷頓則認為:“與美國相比較,另一個大國蘇聯更是以意識形態形式來界定其統一,它的命運對于美國來說是一個令人清醒的實例……在一個世界各國人民都以文化來界定自己的時代,一個沒有文化核心而僅僅以政治信條來界定自己的社會哪里會有立足之地? 政治原則對于一個持久的共同體來說只是一個易變的基礎。 ”[4](P354)這幾位學者都提到了文化的凝聚力功能,認為文化認同是一個國家穩定、統一的基礎,這的確說到了點子,但是他們都否認意識形態的凝聚功能,并把意識形態和文化人為地割裂,認為蘇聯太重視意識形態而不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中國則不把意識形態當成主流思想或者巧妙地把馬克思主義儒學化,卻是很荒謬的,意識形態真的不那么重要嗎? 意識形態和文化還可以分離的嗎?實際上,在蘇聯,正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喪失,才使蘇聯文化缺乏認同的基礎和核心,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而在中國,恰恰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并且利用馬克思主義改造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脫胎換骨,具有了嶄新的時代內容,從而使中國文化重新煥發生機,也才使馬克思主義主導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成為了中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自信,維系著中華民族的統一。

還是讓歷史來說話吧。 在戈爾巴喬夫主政時代,蘇聯的思想文化界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呢? 自從1988 年雅科夫列夫取代利加喬夫主管蘇聯意識形態工作后,蘇聯社會出現了一種以反思歷史為名的虛無主義思潮,“各種攻擊、謾罵蘇共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論、文章紛紛出籠,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泛濫,整個蘇聯歷史都被描述得一團漆黑。 由此,已經被撕開裂口的蘇共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的大堤,急劇滑向崩潰的邊緣”[5](P47)。 到1990 年,戈爾巴喬夫批準《新聞出版法》,宣布“新聞自由”,任何政黨和團體都“不允許壟斷任何一種輿論工具”,這意味著戈爾巴喬夫放棄了共產黨對新聞媒體和輿論宣傳的領導,放棄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放棄了無產階級專政這樣一個重要的思想武器,從而讓馬克思主義、蘇聯共產黨、共產黨領袖人物成為了反共人物攻擊的靶子,最終導致共產黨和蘇維埃政權合法性的喪失, 導致共產黨失去政權、國家解體。 蘇聯解體后,很多進步人士在總結過去經驗教訓時深有感觸。1994 年,俄羅斯作家邦達列夫就指出:“在六年當中, 報刊實現了歐洲裝備最精良的軍隊在40 年代用火與劍侵入我國時未能實現的目標。 那支軍隊有第一流的技術設備,但缺少一樣東西——這就是千萬份帶菌的出版物。 ”[5](P53)“蘇聯人民的理想破滅,人們心中的‘偶像’坍塌,社會思潮極度情緒化。 否定歷史引起社會思想的混亂,社會猶如失去了‘路標’,加速了蘇共意識形態崩潰的進程。 ”[6](P195)馬克思主義信念的崩潰,導致了人們精神家園的迷失,否定傳統、向西方看齊,便成為一些自由派知識分子的精神狂熱。 當時的自由派女經濟學家、莫斯科市政府經濟顧問彼婭舍娃的言語,真實地表達了這種社會心態:“社會主義與市場、民主‘水火不相容’。 俄羅斯應在最短的時間內,以革命的速度實施經濟自由化。 取消并禁止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將歷史的罪人推上‘審判臺’……俄羅斯人蘊藏的商業意識全部釋放出來之時,正是俄羅斯社會的復興之日。 ”[6](P193)整個社會彌漫的情緒就是否定傳統,“全面更換俄羅斯的文明模式和民族社會文化習俗”,當時在俄羅斯非常盛行的一個笑話比較典型地反映了俄羅斯國民對西方頂禮拜膜的心態:“一輛美國汽車停在莫斯科,車身下的泥漿中躺著幾位正在扎輪胎的俄羅斯人。 問:你們在那里干什么? 答:我們想吸一些來自美國的自由空氣。 ”[6](P202)由此可見,蘇聯解體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那就是馬克思主義信念的崩潰,導致人民精神家園和精神信仰的喪失,導致整個蘇聯社會失去了維系秩序、人心的文化認同和民族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有深刻的總結和認識,他指出,“一些蘇共黨員甚至領導層成員成了否定蘇共歷史、否定社會主義的急先鋒,成了傳播西方意識形態的大喇叭,蘇共黨內從思想混亂演變到組織混亂”,“蘇共在有近兩千萬黨員時卻丟失了政權、喪失了自己,這是為什么? 我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政治紀律被動搖了,誰都可以言所欲言、為所欲為,那還叫什么政黨呢? 那是烏合之眾了”[7](P134)。

再來看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吧。 早在1956 年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時候, 毛澤東就敏銳地認識到蘇聯這是“捅了婁子”,把無產階級專政這個武器放棄了必然導致共產主義運動出現波折, 后來的波匈事件以及社會主義陣營的震蕩證明了毛澤東的高瞻遠矚。 為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我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加強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灌輸。 文革結束,一些人在痛訴文革悲慘命運、聲討文革錯誤的時候,矛頭指向了毛澤東,指向了馬克思主義,要否定毛澤東、否定曾經走過的社會主義道路, 鄧小平極力堅持正確評價毛澤東,正確評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問題,并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這樣一個有關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新概念,把它作為立國之本、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路線的重要組成。 歷史進入到新世紀,在社會新階層蓬勃興起,社會新組織越來越發展的情況下,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認為所有新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 都可以經過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改造進入黨的隊伍中來,這極大地擴大了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也使黨的理論和意識形態更具現代化。 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黨的建設科學化”則使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實現了傳統向現代、革命黨向執政黨的徹底轉型。 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后,習近平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 并認為:“中國夢就是現時代中華民族凝聚的核心動力。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1]。 這些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它有力地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使中國在社會主義低潮中能夠獨樹一幟,并且始終高速度發展,即使遇到困難,也沒有出現什么政治動亂和社會波折。

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當代文化生態健康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文化生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一元主導,多元并存”的文化繁榮局面。 從文化學的視角考察,可以分為主文化、亞文化和反文化三種樣態。“主文化”是一個社會的主流文化,也是國家意識形態所倡導的文化,是維系該社會正常運轉和社會穩定的精神資源,決定著該社會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亞文化”,也稱次文化,副文化,是相對于主文化來說處于次要、從屬地位的文化,它是社會發展多樣性的文化表現,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多樣色彩,其大部分是反映人民多樣性的需求。 反文化則是存在于某一社會某一時期否定或背離主文化的文化。 在當代中國,反文化指的是與社會主義主文化背道而馳的消極文化、落后文化、頹廢文化和反動文化。

文化的多樣化應該如何看待呢?它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又有什么影響呢? 應該說,文化的多樣化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它是改革開放和社會進步的產物。 文化的多樣化,是社會所有制、社會生活方式、就業方式和社會分配方式在人們精神領域中的反映,它體現了人民精神世界和個性特點發展的豐富性,也給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文化比較的土壤和受眾基礎。 這種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內容。 因此,不能簡單地把文化的多樣化看成是馬克思主義的大敵。

當然,文化的多樣化也會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構成一定的挑戰,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興起和普及,文化多樣化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的反文化開始沉渣泛起或者利用新媒體興風作浪。 習近平在這次文藝座談會上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 習近平還專門提到一些文學作品的壞風氣:“有的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 有的是非不分、 善惡不辨、以丑為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有的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有的胡編亂寫、粗制濫造、牽強附會,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形式大于內容;還有的熱衷于所謂‘為藝術而藝術’,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脫離大眾、脫離現實。 ”[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文藝發展中的上述問題,其實就是當今文化發展中消極、落后、頹廢文化的典型表現,就是一種反文化。 反文化中還有一種以“主義”面貌出現的反動文化,它們打著“民主”和“研究”的旗號在各種輿論陣地泛濫。 當前,有幾種以“主義”面目出現的反文化必須給予高度注意:一是新自由主義和所謂的普世價值;二是新左派的新威權主義和所謂的儒家資本主義; 三是激進狹隘的民族分裂主義和放棄國家主權的世界主義; 四是崇尚個人價值的個人主義和張揚本能欲望的消費主義。 反動文化在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就是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的矛頭直接指向馬克思主義,它根本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提出所謂思想的自由化和多元化,實質是要用資本主義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來取代馬克思主義; 新自由主義在經濟上否定公有制,主張私有化,認為公有制就是統制經濟,就是獨裁統治的基礎,就是“通往奴役之路”;在政治上否定共產黨的領導,主張西方的“三權分立”,認為共產黨領導就是專制獨裁,權力制衡的多黨制才是中國的未來;在歷史上否定革命,否定毛澤東等領袖人物,否定新中國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為反動勢力翻案,崇尚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實質上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它的核心實質就是否定馬克思主義、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不動搖,一定要旗幟鮮明地對各種反文化進行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斗爭。 思想文化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自然會乘虛而入。 當今時代,世界并不太平,西方國家對我國虎視眈眈,妄圖以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影響、腐蝕中國,各種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相互激蕩,使思想文化領域的矛盾和斗爭變得異常復雜和激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復雜性和嚴峻性。 文化越是多元發展,就越要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 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會否定共產黨領導的合法性,就會導致人民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喪失,進而導致社會的混亂和國家的敗亡。 這個道理,很多西方人都是很明白的,如美國經濟學家萊斯特·瑟羅認為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就是戈爾巴喬夫喪失了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并指出:“試想,保羅二世今天宣布上帝不存在,明天的基督教世界將是什么模樣?! ”[6](P41)這確是發人深省的思考。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必須正確對待亞文化。 對待亞文化,一要提倡,二要引導。亞文化的出現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社會開放和興旺發達的標志, 它們中絕大部分是能夠滿足不同文化層次的不同人群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樣性。亞文化的表現形式多樣,其突出的特性就是大眾化,無論是武俠的超人神功,還是言情的繾綣溫柔,無論是娛樂的花樣翻新,還是魔幻的光怪陸離,都有不同層面的受眾,它們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歡迎,就在于反映了人類審美心理中超現實一面的需求,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在現實生活中的心理緊張和內在焦慮,也強化了個體對社會的認同感和安全感,這是對主文化的一種有益補充。 雖然亞文化不是不健康文化,但是如果引導不力,它也會不利于主文化的發展,甚至會轉化為反文化,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亞文化在兩種情況下對主文化構成挑戰和威脅:一是亞文化的過度發展會模糊甚至淹沒主文化;二是亞文化的消極因素會對主文化形成沖擊,如當下很多人否定崇高,嘲笑英雄,崇尚消費主義,追求感官快感,“跟著感覺走”,這對主文化的健康發展很不利。 為此,對亞文化必須進行正確引導,一是在數量、規模和頻率上應有所控制,二是在內容上要注重“寓教于樂”,要用高尚的思想、健康的人格和積極的主題充實到亞文化中去。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必須始終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大力發展主文化,弘揚主旋律。 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導下,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弘揚主旋律要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有機統一,不能降低藝術標準,不能粗制濫造。 弘揚主旋律,一定要注意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的多樣化。 主旋律不一定全是高大上的東西,不一定都要宏大敘事,要善于從社會的微觀層面、從小人物的生活層面挖掘時代精神和社會正氣。 要勇于改革表達方式,大膽學習西方進步文藝的各種表現手段, 特別要善于利用當今科技所提供的各種文化手段。 互聯網和新媒體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嶄新載體,文化工作者必須適應這樣的時代,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偉大作品。

[1]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

[2] 毛澤東選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李瑞智,黎華倫.儒學的復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4] 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5] 李慎明.居安思危:蘇共亡黨的歷史教訓[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6] 李慎明.居安思危:蘇共亡黨二十年的思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7]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亚洲三级a| 99性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无码国产伊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免费|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国产区网址|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一线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四虎影院国产|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国产精选自拍| 97se亚洲综合在线| 8090成人午夜精品|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国产在线小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亚洲大尺度在线|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99热| 成人国产小视频|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成年人国产网站|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影视|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高清| 97av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网址|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 中文字幕 91|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欧美日本激情|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