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
金融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
南通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金融支持和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社會責任的擔當,也是實現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本文結合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如皋市的發展情況,探討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基層行如何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我國一直將生態文明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和體制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并對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推廣綠色信貸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生態文明建設被列入“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之一。金融是資源配置最為重要的杠桿之一,服從和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是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
自2012年初如皋被確定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以來,如皋市委、市政府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高標準制定了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相關實施意見,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科學發展的硬任務,推進生態文明水平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如皋先后建成全國首批綠化模范縣(市)、江蘇省唯一的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江蘇省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市創建進入命名前公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通過技術評估,并列為全國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市。
隨著如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面臨的諸多矛盾和問題也日益突出。目前,最為明顯的矛盾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規模擴大與環境承載不足的矛盾,二是產業結構偏重與自身資源有限的矛盾,三是生態基底良好與生態功能面臨退化的矛盾。突出表現在環境基礎設施有待增加,功能有待提升,化工、重金屬等重污染排放企業入園入區率不高,農業面源污染尚待徹底改觀,受長江上游客水影響,水環境質量控制難度大等方面。
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事關全局、事關長遠和事關子孫后代的長久性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尤其是在經濟新常態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行業本質所在和時代使命所在。在我國現代金融體系中,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但其業務范圍基本是以消費支付結算和個人理財為主,中小股份制銀行異軍突起,但其服務的領域主要是在中小微企業。因此,生態文明建設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重要民生改善工程的建設、綠色主體產業的發展等重任,需要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去承擔重責。
金融與經濟唇齒相依,經濟發展是人民福祉的源泉,也是金融發展的基石。生態文明建設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確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總方向,將為國有商業銀行實現轉型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而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注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價值觀,社會大眾的綠色金融需求將會不斷涌現,為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產品創新、營銷模式和渠道創新形成眾多的新興增長點,帶來無限的商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市場空間。
(一)秉持綠色理念,大力發展綠色信貸。
今年9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將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放在了體制改革的層面上。頂層的設計給出了體制的框架,作為處在服務和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第一線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基層行,必須在觀念上實現徹底轉換,切實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業務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去。目前在一些基層行,綠色理念的植入還有待加強。如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中,更多的是考慮貸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較少去關注企業的節能減排、循環發展等問題;對農村養殖戶的信貸投放,更多的是考慮抵押、擔保等貸款安全性問題,而對畜禽糞便污染問題卻很少去提及和關切。
基層行應跳出就經營論經營的圈子,主動將業務經營放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中去,將綠色理念深植到信貸投放、產品服務等業務工作的全過程中去,以綠色金融理念引領和驅動綠色發展。在發展綠色信貸問題上,要以綠色理念為導向,而不是某種產品貼上了一個綠色標簽就是綠色信貸,重要的是要看投入和支持的方向以及生態環境產生的最終社會效果。
(二)突出重點領域,助力環境綜合整治。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基層行應圍繞迫切需要解決的焦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加大信貸扶持力度。
突出支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節能減排。2014年如皋工業廢氣排放量為3*106萬標立方米,工業廢水排放量2495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57.59萬噸,與2013年相比均略有增加。因此信貸扶持的重點要放在引進新技術、采用新工藝、運用新材料等技改環節上,一方面通過大力降低綜合能源消費量,減少二氧化硫、煙(粉)塵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通過挖掘內部潛力、整合優化工藝流程等提標改造,實現中水回用、廢物再生利用等循環發展。
重點支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是農村污染的重點,目前,如皋規?;B殖場有1000多家,散戶養殖則數萬計,治理面廣、難度大。信貸扶持的重點應從雙層面展開,對養殖場支持其建設和完善糞便處理設施,以堆肥發酵、沼氣發電、沼渣沼液還田等措施進行綜合利用;對養殖散戶,以支持建設畜禽糞便處理中心的方式,實現集中處置。
大力支持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如皋現有18家污水處理廠,但有一半處于運行不穩定狀態,承載能力嚴重不足。此外,污泥處置尤其是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尚屬起步階段。這些方面的基礎建設利在長遠,應予鼎力支持。
(三)圍繞發展主線,助構綠色增長模式。
構建綠色增長模式的核心是實現資源節約利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鶎有锌蓮囊韵滤膫€方面入手,加大信貸的有效投放力度。
支持永久基本紅線內耕地質量的保護和提升。目前,如皋高標準農田的占比為59.5%,未來建設的空間還很大,基層行要通過增加項目貸款的投放,支持“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積極助建高標準農田,全面提升紅線內耕地質量。在地方因調整生產空間與生活空間布局而實施紅線內耕地占一補一過程中,信貸的支持還要注意建設占用耕地剝離耕作層土壤再利用這一重要環節,確保調整新增耕地的質量得到有效保護。
從支持節能轉型入手推進產業升級。目前應以如皋持續開展的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創建活動為契機,以“科技+環?!睘槟J?,大力支持重點產業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節能低碳環保技術,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支持綠色產業加快發展。重點是大力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如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與零部件均為如皋的支柱產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由于新興產業技術革新速度非常之快,其支持的切入點應放在創新能力的持續提高和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上。
支持綠色資本儲備積蓄。如皋是聞名全國的花木之鄉,花木是綠化城鄉最主要的資源,對這一特色產業的信貸支持方向應放在完整的產業鏈上,推動花木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儲備積蓄更多的綠色資本,為市內市外提供源源不斷的綠化資源。
(四)緊貼鄉情民風,助建和諧生態環境。
構建和諧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園,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也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地處長三角地區的如皋有著良好的生態基底,先后被中國老年學會命名為“中國長壽之鄉”,被國際自然醫學會和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確認為“世界長壽鄉”。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也會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著更高標準的追求。因此,金融支持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緊貼鄉情民風,以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為導向,以打造宜居宜業城市為目標,積極助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發展環境。
支持做優主體功能區。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為切入點,對雨污管網布設和改造、城市綠化、亮化景觀建設、綠色環保公交建設、文化休閑和體育設施增設、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等加大項目貸款的投入。
支持打造特色城鎮。如皋有一批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鎮,在信貸支持城鎮化建設中,要尊重自然格局,防止“數鎮一面”,從保護自然景觀和傳承歷史文化入手,支持錯位發展和特色發展,培養一批形態多樣、風貌迥異的生態小鎮、旅游名鎮。
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如皋已建成國家衛生鎮2個、省“康居鄉村”三星級41個、省生態村3個,朱家橋村成為國家級“美麗鄉村”試點村,顧莊村成功入選“2014中國最美村鎮”。今后一個時期信貸支持的重點要放在村容村貌的持續改善上,通過信貸杠桿的引領作用,解決好畜禽糞便處理、生活污水處理、垃圾分類回收中轉等問題。同時要重視對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的支持,助力打造一批自然生態型、歷史文化型和特色產業型村莊,培育出更多的“美麗鄉鎮”示范村。
(五)創新金融服務,注入綠色發展元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一個新時期、新階段后,綠色發展對金融將有著更高的迫切要求。目前,商業銀行的服務方式和現有的金融產品,已不足以承載生態文明建設中金融對資源的配置和撬動的需要,也難以滿足社會公眾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出現的新需求。因此,創新將成為金融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最重要的推手。如皋作為全國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市,總體規劃的實施正向縱深推進,基層商業銀行必須將綠色發展理念上升到戰略層面,在服務與產品上注入更多的綠色元素,擔當好對經濟、對社會、對環境的三重責任。
構建好綠色信貸通道。首先要解決好綠色信貸政策與地方產業發展的契合問題,圍繞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積極向上級行爭取政策和資源傾斜,實施差別化的綠色信貸政策。其次要加強與地方發改委和環保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在符合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產業政策、行業準入政策的前提下,對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基礎項目以及列入名單的規模以上企業重大技改項目優先介入,優先組織項目申報,貸款優先投放到位。
打造好綠色金融產品。目前部分基層行仍缺乏專屬的綠色金融產品,即使開發了也尚未上升到主流地位。如綠色出行交通卡基本上沒有介入,汽車分期業務只辦理傳統動力汽車,新能源汽車分期尚未涉及,由于綠色產業有效抵押物一般不足以及綠色建設項目周期長,“流動資金+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的信貸組合也很少運用。因此,開發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金融產品迫在眉睫。在綠色信貸方面,可以嘗試諸如排污權抵押、低碳資產抵押、林木資源抵押等貸款方式,同時實行綠色信貸普惠政策。如對建筑中采用環保新材料、新工藝予以優先扶持,對個人房屋裝修采用綠色材料實行分期費率優惠,對小區建設項目配套布設新能源充電樁予以同步支持等。在產品方面,要以特色化、個性化為切入點,將綠色元素涵蓋到社會大眾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逐步使綠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以及城市鄉村的“底色”。
組建好綠色服務團隊。條件具備的基層行可建立環境金融部,專業化開展綠色金融服務,條件尚不具備的,也應整合前后臺資源,建成專業化的綠色金融服務團隊。
(六)加強風險防控,夯牢健康發展根基。
生態文明建設涉及諸多領域,基層行要切實增強風險防控意識,著力實現社會生態環境和金融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一是堅持有保有壓的信貸策略。對產能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要果斷退出,對轉型能力強、排放完全達到國標的重點骨干企業應予持續支持。二是密切關注入園入區企業的后續狀況。對化工、重金屬等重污染和高排放企業搬遷入園入區后,要看其污染控制和排放處理水平是否得到真正提高,如果屬生產場地搬家而污染也搬家的企業要堅決予以淘汰。三是提高對新興產業的甄別能力。在國家鼓勵和支持綠色產業發展過程中,必將會衍生出眾多的新興產業,信貸支持應首先對產業的真實含“綠”量進行認真甄別,謹防冠之以“綠”而實為“偽綠”的翻牌企業帶來信用風險。四是提高對貸款抵押物的把控水平。由于科技創新水平發展迅猛,日新月異,現階段一些看似先進的技術裝備極有可能會在短期內成為落后或淘汰的裝備,尤其是以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作抵押,應充分考慮其技術領先的持久性,防止抵押物快速貶值和減值。
(課題組成員:石慧、劉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