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川
(重慶日報,重慶 400010)
論專業主義與新聞精神的雙向培育
高樹川
(重慶日報,重慶 400010)
我們現在處于一個新聞爆炸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新聞被快速地制造出來并被迅速地消費,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不斷地參與到了新聞的制造和消費當中,也使得新聞專業主義和新聞精神逐漸被人們所忽視,造成了新聞可信度不高的狀況。因此,我們需要對新聞專業主義與新聞精神的雙向培育策略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新聞院校要將其作為基本的教學理念,融入整個新聞理論與實務教學中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當下,實務和理論一起抓,最終促進新聞專業主義以及新聞精神得到雙向提升。
專業主義;新聞精神;雙向培育
從事新聞工作30多年,看到許許多多從大學畢業走上新聞單位的媒體新人,在新聞采訪及編輯工作中有比較大的差距,感覺我們的大學教育有些與實踐脫節,大學教育需要結合現實進行教學。
目前,新聞教學分為理論課程和實務課程兩種。在實務課程的教學中主要使用采、寫、編、評的教學方式,與理論課程相比形式較為新穎。[1]在教學過程中,應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實務課程將會培養出什么類型的學生。第二,培養出的學生能否從不斷變化的社會信息中,提取出新聞。這兩個問題將是新聞實務課程效果的重要評價指標。
(一)當代大學生的特點
現在新聞教學的對象,不但有傳統新聞系學生的特性,同時也有著自己的新特點:首先,新時代的大學生接收的信息量巨大,獲取信息的渠道眾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代社會競爭力巨大,造成了當代大學生大都具有憂患意識,有強烈的務實性。
基于以上特點,現代的大學生由于長期的生活在開放的新聞傳播環境中,已經具備一定的感知和判斷能力。因此,具有可塑性和質疑性的雙重特性。其次,由于新聞的開放性,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這造成了新聞系的學生從剛進去校園就對未來的職業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危機感。由于新型媒介的壓力,傳統的新聞媒介面臨著很大的威脅。例如,在2014年元旦,我國的《新聞晚報》就宣布停刊。[2]新型傳播模式,如微博、微信等無一不對傳統的新聞媒介造成威脅。從傳播內容到傳播媒介,從傳統新聞工作者,如記者,的大幅裁員到新崗位的設立,這些巨大的變化對新聞系的大學生來講,模糊而真實地存在著。因此,對于未來的物質需求就變成了新聞技能最直接的目的。
(二)新聞媒介所需的人才特點
在新聞人的招聘過程中,南方都市報的總編輯曹珂曾說過:“是同事,不是下級辦事員;是能碰撞激發的對手,不是順從聽話的‘記’者;不一定要喜好相同,但一定要熱衷探究新聞;南方能給你的條件未必很多很好;南方能做到的也許更多的是包容,包容你的獨立思考。包容你的狂野奔放,承載你力所能及的擔當,鼓勵你超越前輩的創新”。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理想的新聞主義精神,是對新聞事業的一種專注,一種擔當,一種信仰。
由于當代大學生的新型特點,其對新聞的理解往往過于務實。新聞媒介需要的不僅是“記錄型”的記者,更多需要的是“思考型”的記者。這就意味著新聞系的教師們不僅要培養一種具有新聞精神的“新聞人”,更要培養出具有自我反省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專業性新聞人才。
(一)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輕理論重案例的理解誤區
目前,我國新聞系的教學課程是將實務課程與理論課程分開的,這種課程設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這會導致實務課程的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意識的忽略對學生理論的教育,往往將課程局限到實務,通過介紹方法和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下去很容易導致實務課程的教學忽視理論實業的廣度和深度。新聞在傳播的過程中本質上就是理論和實務交融的。不能不曉其理,只知其事。
(二)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輕理念重技能的認識誤區
實務課程的教學是一種偏重技能訓練的課程,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技能的訓練。社會在變,新聞發生的環境在變,新聞呈現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甚至有時候新聞的搜集也會是一件變動性極強的事,而唯一不會改變的是新聞精神和新聞理念。例如,偷拍偷錄和介入式的采訪,原則上是不能做的,但是有的老師甚至把這種案例當作成功案例,并運用所謂的“成功經驗”來佐證這種做法。[3]目前,在我國的新聞學教育的過程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是非不分”。有些教師對于對錯,是非的認識不清。這本來應是新聞教學中最基本的內容,但是教學過程中有時候會局限于技能的教學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問題。
(一)在對新聞從業者培養的過程中,注重專業主義的培養
專業主義的培養對于新聞從業者來講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能夠使其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更加的富有專業主義精神,進而使報道出來的新聞更加的全面、真實和客觀,更能夠傳遞新聞的價值,更能夠引起人們的思索。首先,對新聞從業者進行采訪相關知識的培訓。采訪相關知識的培訓使新聞從業者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能夠抓住對方說話的重點,同時能夠采用相關的技巧來訪問出自己以及觀眾想要了解的問題,有利于采訪的順利完成。其次,對新聞從業者進行寫作能力的培訓。良好的寫作技能能夠使新聞從業者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使用恰當的語言來對新聞事實進行描述,這樣,就能夠有效避免新聞稿中詞不達意以及歧義句等的產生,使得新聞描述的內容更加的真實和準確。最后,對新聞從業者進行設備操縱能力的培訓。良好的設備操縱能力能夠使新聞從業者更好地抓住和表達新聞細節,能夠使其拍攝出更加清晰、真實的畫面,恰到好處地處理記者講述與背景音的關系等,從而提升整個新聞報道的質量。
(二)在新聞從業者培養的過程中,注重其新聞精神的培育
新聞精神是支撐著新聞從業者在搜尋和發布新聞的過程中采用敬業的態度的重要動力。因此,我們需要對新聞從業者的新聞精神進行培育,這樣其在復雜的新聞發布環境中才能夠堅持新聞人應該有的立場,才能夠取得新聞發布的成功。首先,使新聞從業者樹立新聞理想。只有樹立了新聞理想,新聞從業者在從業的過程中才能夠擁有指路明燈,才能夠在新聞挖掘和采訪的過程中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為新聞理想而奉獻自己的智慧和熱情。其次,培養注重新聞內容的精神。注重新聞內容,從本質上講,就是注重對新聞事件的描述,在新聞事件描述的過程中務實和簡潔,這樣才能夠給人們更多的思考空間,才不至于誤導群眾。因此,在對新聞從業者培養的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其注重新聞內容的精神,使其能夠務實而專業。
(三)注重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的培養
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新聞從業者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新聞報道有很多的原則,只有在新聞報道實踐中堅持這些原則,才能夠使新聞報道更加的合理和規范。因此,我們需要對新聞從業者進行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的培養。首先,加大實習的比例,使其在實習的過程中學以致用。通過加大實習的時間長度和頻次,能夠使新聞從業者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及時地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增加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聘請有經驗的新聞記者來對新聞從業者進行培訓,讓其通過自身的經驗來闡釋新聞學的相關理論,這樣,新聞從業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牢記相關理論,在采訪實踐活動中發生相似問題時也會采取相應的方式來開展實踐,能夠大幅提高實踐的效率。
新聞的專業主義與新聞精神對于新聞從業者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我們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開展新聞報道,就要求新聞從業者必須有相關的專業水平和精神。因此,新聞系的教學工作者們要不斷探索培養“新聞人”精神性和專業性的方式和方法,平衡實務和理論的教學,在進行實務教學的過程中不忘理論性的指導,這樣才能培養出既具有新聞精神又具有自我反省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專業性新聞人才。
[1] 萬小廣.轉型中的新聞人堯新聞機構與新聞生態——《后工業時代的新聞業》報告摘要[J].青年記者,2013(3).
[2] 閭丘露薇.不分東西[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 陳文定.記者不寫新聞院南方都市報新聞人的麻辣手記[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4] 張萱.論專業主義與新聞精神的雙向培育[J].新聞愛好者,2014(2).
G210
A
1674-8883(2015)20-01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