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霞 蔣敏向
(福建省腫瘤醫院 福建 福州)
自2009 年國務院決定在事業單位施行績效工資改革以來,其中對醫院績效工資分配制度的改革只是出臺了指導性的意見,但未有明確的標準規范與具體操作方案。要如何能夠更好地深化醫療制度改革,其實是直接關系到了全國上萬家公立醫院的健康發展、百萬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及13 億人的看病問題。目前全國各地實施公立醫院績效制度改革的情況不一,如何在經濟體制轉軌后和醫改過程中,保持和發揚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確保公立醫院改革順利推進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醫療構90%屬于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現實中公立醫院作為一個財政性撥款僅占其總收入的7%―8%的獨立經濟體要正常運營,絕大部分靠醫院自收自支解決,出現了醫院為了追逐高收益而片面追求收入,如提高醫療服務收費價格、濫用高值耗材、亂開處方、檢查單、重復檢查等情況屢見不鮮,增加了病人的負擔,社會上“看病貴”的呼聲越來越高。公立醫院績效制度改革必須以實現醫院的公益性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公立醫院改革朝著健康方向發展。提高或控制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收入不是公立醫院績效改革的最終目標。公立醫院績效改革的終極目標是在確保公立醫院公益性質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揮醫務人員提供公益性服務的積極性。
目前公立醫院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獎金三部分構成。其中,基本工資執行國家統一的政策與標準,它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津貼補貼等構成。崗位工資執行標準依據個人所任職務而定;薪級工資執行標準依據個人工作年限和任職年限而定;津貼補貼執行標準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有崗位津貼、特崗津貼、地區補貼、職務津貼等;績效工資執行標準依據有關績效改革文件精神,按單位工改前工資薪酬的一定比例測算,實行總量控制,經上級部門審核批準后由醫院自主分配執行;獎金是按單位、部門、個人的工作業績進行統籌分配。從目前醫院工資構成可以發現,現階段執行的工資制度主要依據個人的學歷、職稱、任職時間、工齡等基本條件,而對于員工的素質、能力和業績鮮少涉及。員工的晉升標準往往與技術職稱的評定結果直接掛鉤,而技術職稱的評定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年限因素,就容易挫傷年輕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造成他們對自身提升的追求只限制在熬工齡、技術職稱的考核上,而忽略了工作技能的提升以及現實貢獻的多少,沒能充分體現那些承擔高風險,具備高強度、高附加值、高新技術、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的勞動價值,造成了勞動價值沒能充分體現的新形勢下的平均主義,難以有效地發揮激勵機制。
人才隊伍的梯隊建設、管理團隊的培養以及新老銜接是每個公立醫院面臨的重大問題。長久以來,由于薪酬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導致醫院培養的技術骨干外流、斷層危機時有出現。一些急需的人才、技術骨干由于醫院缺乏人事自主權而無法招聘進來,只能采用聘任合同制。合同制職工往往在醫院中承擔大量的工作但待遇不及在編人員,勞動積極性大大降低,負面情緒嚴重,常常處于不穩定狀態。另外醫院對于那些過剩的、缺乏職業素養和技能的在編人員,卻無法與其解除勞動合同。這些績效分配中諸多不合理、不公平、不科學、不完善的情況和問題是長久以來落后的人事制度和不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的產物。盡管醫院對于技術骨干的培養、管理團隊的建設都非常重視,但是由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滯后、人才管理中的不足、薪酬分配制度中的不合理等造成了人才流失。只有健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培訓體系以及進行后備人才的隊伍建設,積極搞好新生力量的“傳、幫、帶”等工作,通過一系列的體制改革、人才管理,才能充分發揮績效制度改革的積極作用。
公立醫院職業化管理隊伍沒有形成。在一項對公立醫院院長的調查中顯示,大部分醫院領導和管理層是由技術專家提拔上來,他們常常身兼數職,沒有參加過系統的管理知識培訓,仍然處于傳統經驗型和封閉型的粗放經營,對人力資源、財務管理、市場經濟、組織領導、心理學等知識缺乏學習與實踐,績效管理水平不高。在醫院績效指標的設計上,要求盡善盡美、面面俱到,造成績效指標種類繁多,忽略重點,流于形式??冃Э己酥笜说闹贫ㄓ绕潢P鍵,沒有有效的參考依據,對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缺乏研究分析,加之考核指標制定及考核過程環節中受制于人為影響因素,導致內部分配不公,特別是晉職、晉升時參考平時的績效考核結果,導致員工對績效考核結果不認可,沖突較大,嚴重挫傷了員工的積極性。
公立醫院的績效改革,首先要把其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在本國的宏觀方面調控政策的指引下,履行社會義務與責任。
醫院的發展戰略內容較多,自上而下,比如醫院需要著重考慮的發展方向,醫院后續長期的發展路徑及打造優勢,是綜合型還是專業性的,需要培養哪些領域的高級專業醫務人員,其治療強項聚焦在哪些,相應的在人才的儲備與教育及待遇方面等。為了實現醫院發展目標,應該把績效管理同步納入管理體系中,依靠激勵機制的強力推動,產生綜合效應作用,以逐步解決醫院發展過程出現的各類歷史問題,最終形成良性調整與循環上升的持續發展軌跡。
進行改革績效工資,不是單方面的事,需要讓醫院全體員工有參與感并獲得認同。首先,價值觀方面的統一,員工要參與進來,對醫院的長期目標與發展戰略要有認知,需要先對基本的管理理念與管理辦法進行了解,形成醫院的特有文化,深刻理解醫院的發展需要有各方面的工作支撐,進而對衡量機制的工作標準達成共識。
由于績效工資的改革,不可避免的會牽涉到各方面的利益。在具體方案的調研過程與最終確定的程序中,就要讓各方面的代表參與進來,從醫療護理到醫技,從后勤行政到各臨時崗位,聽取不同意見,要有科學統籌思路,既要兼顧各方群體進行平衡,又要避免落入大鍋飯的局面。朝著確保達成整體戰略目標的方向,搭建一個關鍵指標的考核體系框架,并能夠有效地進行科學量化,其評價結果能接地氣,并轉化成有效的執行方案。
公立醫院的發展,依賴于自身的建全人才團隊。而全面的人才隊伍建設,需要醫院充分享有人事主導權,積極地引進各方面人才。并通過科學的薪酬管理,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培訓體系及后備梯隊建設方案,這也需要把績效改革與人事改革進行結合考慮。
(1)設立績效管理組織機構。建立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組織機構是保障公立醫院績效改革順利實施的關鍵。在新的醫改環境下,不僅需要醫院自身的參與,更需要外界各方的積極參與,即公立醫院成立的績效管理委員會作為績效管理的執行機構,公立醫院的上級部門作為醫療監督機構執行監管職能,公立醫院的職工代表參與績效改革方案的擬定,同時由醫院患者等代表參與績效改革的監督。
(2)建立有效的績效管理制度。公立醫院在實施績效改革的過程中,為了杜絕實施結果與目標產生偏離,應通過建立有效的績效管理制度,明確實施目標、流程監管、組織機構、績效溝通制度、績效改進會議等,以制度的形式保障績效管理行為的順利實施。
(3)建立分級績效指標庫。只有根據公立醫院的性質和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確立公立醫院的績效指標庫,才能保障績效改革的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的導向,發揮員工的積極性??茖W合理的績效指標庫應達到院級、科級和個人的三級目標,其中院級指標庫應包含:提高病人滿意度、醫療技術攻關、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員工培訓、團隊建設等;科級指標庫應包含:降低成本、降低病人投訴率、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提高病人治愈率、提高病床周轉率等;個人指標庫應包含:工作完成量、患者投訴率、考勤情況等。
調研發現,目前有代表性的幾類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在以下三類:
其一,應用平衡記分卡法(BSC)來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BSC體系包括財務、客戶、內部運營、革新與學習四個部分。BSC 是將醫院的戰略目標進行具體細致地層層量化,成為可以操作的績效評價與考核指標,其中第三層的內部運營指標包括醫師的任職資格、提高人均門診量、提高人均手術量、提高床位使用量、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等。
其二,應用關鍵指標法(KPI)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KPI 首先需要在醫院整體戰略指標指導下,找出醫院的業務重點,并找出這些重點的關鍵指標,以此形成醫院級KPI、科室級KPI,班組級KPI 及各職位的業績衡量指標,進而確定評價指標體系。例如,可以按如下區分6 類KPI 指標:工作效率KPI 指標、醫療質量KPI 指標、服務質量KPI 指標、經濟效益KPI 指標、病人負擔KPI 指標、發展創新KPI 指標。
其三,應用績效指標分解法(CRT)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CRT 是一種系統化的方法,它綜合了平衡積分卡和關鍵指標方法的優點,在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可同時兼顧組織戰略、成功要素、關鍵職責三大維度。在此基礎上,可從醫院績效指標、科室績效指標和個人績效指標三個方面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例如,醫院績效指標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患者滿意度、職工培訓力度等;科室績效指標包含降低醫院平均成本、增強技術力量培養等;個人績效指標包括手術的數量和質量、手術成本、患者的投訴次數等。
公立醫院績效制度改革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它是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其主要目標是堅持以促進提高公益服務水平為指導的宏觀管理思想,根據現階段醫院績效制度改革中所存在的弊端,建立績效管理組織機構、完善績效管理制度、設立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庫及考核方案,激活內部分配,提高服務和技術水平,充分發揮員工積極性,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
1.張英.如何提高醫院績效考評質量.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4,11(2).
2.杜映梅.績效管理.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
3.徐安娜.醫院績效考評和績效管理研究.經濟師,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