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君
(銅梁區廣播電視臺,重慶 402560)
電視新聞采訪的同期聲編輯技巧
呂國君
(銅梁區廣播電視臺,重慶 402560)
電視媒介要充分地挖掘自身的獨特的優勢,充分的尋找自身的傳播的方式來減小網絡的媒體對自身造成的影響。因此,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掌握電視新聞采訪與編輯技巧對于在競爭中處于優勢的地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電視新聞采訪中的同期聲的功能以及在電視新聞采訪的中的同期聲運用的分析,探討電視新聞編輯中同期聲編輯的技巧。
電視新聞采訪;同期聲編輯
電視新聞通過鏡頭來記錄熱門事件,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以及現場的狀況通過新聞的編輯以及轉換的技巧,進而向民眾傳遞新聞的觀念,表達情感,進行感情的交流,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社會上的時政熱點、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民聲事件等都可以通過電視新聞向民眾進行傳遞,電視新聞有它自己獨特的優勢,編輯制作的精良準確,對于實事的反應快速及時,能夠準確地貼近大眾的生活,引起大眾的生活產生情感的共鳴。因此,在電視新聞的編輯工作中承擔了重要的職能,要把握和控制好新聞的各個環節。電視新聞的編輯不同于網絡和電臺的新聞編輯,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人員不僅要熟練的編輯文字,還要對音像以及畫面進行處理和編輯,應用同期聲技術等,這樣編輯出來的新聞事件才符合事件的發展順序以及人物的解說跟得上畫面的進展。新聞的解說語言要與同期聲技術相互照應,處理的相得益彰,這樣才能使得新聞具有良好的觀賞性和價值。
(一)增強新聞真實感
真實性是新聞最真實也是最基本的特性,電視新聞中的同期聲的運用對畫面的時空位置進行了限制,表明此時在此地此人運用了此聲,使得畫面與人物的語言達到完整的一致性,可以盡量地防止畫面失真的現象發生。電視新聞采訪中的同期聲的運用可以把新聞現場中人物的畫面以及語言真實地傳遞給觀眾,減少了主播在報道事件時候的不真實性,從而增強了信息傳遞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使得報道更加的及時準確。重要的新聞事件未經任何的過濾和處理,直接向觀眾報道就會增加新聞的真實性。同期聲的運用再加上物象的運用,就使得新聞的畫面更加的有真實感。對新聞事件的現場報道運用同期聲,可以交代事件發生的氛圍以及產生的背景,通過人的心理的刻畫,擴大新聞的信息量,引起觀眾的共鳴。例如,在2002年4月4日的臺灣新聞中,對金融大樓的倒塌事件的報道中,進行新聞現場的報道?,F場的消防車與人們的哭聲交織在一起,從而增加了臺灣地震發生的真實性。同期聲的運用有時對觀眾來說比畫面更重要。觀眾對于新聞的了解,并不在于畫面的美感,而是畫面的真實感??释谛侣勚新牭秸鎸嵉穆曇?。因此,在電視新聞的采訪中,同期聲的運用顯得十分的重要。
(二)增強觀眾參與感
同期聲在電視新聞采訪中的應用,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實現與觀眾面對面的親切感,從而提高觀眾對新聞事件的參與度。與觀眾面對面的播報會引起觀眾對新聞的關注度,引起觀眾心理上的共鳴和視角上的變化,從而有利于電視新聞的廣泛傳播。同期聲利用與觀眾更近距離的接觸這樣的優勢把有效地信息傳遞給觀眾,觀眾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的接受信息,主動的參與到新聞事件當中,讓觀眾在新聞事件中進行交流和情感的共鳴。
(三)增強聲音的節奏感
電視播音每分鐘的播音字數達到220到250個字不等,而在新聞中采訪的對象每分鐘講話的字數能夠達到120到150個字。播音的語言與現場的采訪語言利用同期聲技術交錯使用,對于新聞的敘述更加的富有節奏感。在目前的很多的電視臺中,播放的新聞只有主持人的聲音,觀眾聽不到現場的聲音。因此,容易對新聞產生厭煩的情緒以及對新聞的真實度的不信任。在電視新聞的采訪中,每個人的聲音的特點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電視臺的新聞采訪中要恰當地運用同期聲的技術,使得每個人的聲音都富有節奏的變化,增強報道的節奏感。
(一)優化結構,充實細節
優化結構是電視新聞采訪的同期聲編輯的首要條件,之后對細節內容進行充實。因此,應當圍繞表現的核心主題,將結構進行合理的搭建。在新聞的結構設置上要進行合理的搭建,做到嚴謹明確的步驟,使得新聞的開頭和結尾相互呼應,對結構的體系進行層層的深入設計,讓層次更加的明確具體,有清晰的脈絡。新聞的局限性以及時長的限制使得觀眾對新聞不能細細的品位,因而要加深新聞報道的內涵,保障新聞的結構嚴謹,對節目的播出效果進行優化。在對結構進行完整的優化之后,對于新聞中的抓拍應落實到具體的細節,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充實新聞的內容以及把細節貫穿到新聞的各部分當中。新聞事件的報道應當真實可信,內容豐富,能引起觀眾的強烈的共鳴,富有感染力和深刻的力度,從而加深觀眾對新聞事件的印象。新聞的主題應當鮮明,注重新聞的細節問題,充實內容。
(二)語氣連貫,做好優化整合
要想把電視新聞的同期聲編輯做得非常的優質,就必須保持語氣的連貫,在節目的播報中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在冗雜的環節以及與主題無關的環節可以適當地進行刪減。在新聞節目的訪談中,訪談對象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例如,語速過慢,口語化嚴重,間隔的時間長,這樣播報會給人不好的印象,如果談話內容集中,語速適中,語言凝練,那么就會有很好的播報效果。因此,電視新聞的編輯在對節目的同期聲剪輯要做到干凈利落,對節目的停頓以及間歇剪輯合理,做到連貫,突出鮮明的主題內容以及節目的深刻的內涵。在剪輯的階段,還要注意語氣的連貫,確保對剪掉的話語不影響整體的表達效果,以免給觀眾造成誤解。如果對電視新聞節目進行過多的剪輯,就會導致節目的失真現象,弄成節目的虛假現象。因此,新聞編輯的人員應當對剪輯的技巧全面的掌握,在剪輯中體現新聞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三)有效壓縮提煉,優化剪輯處理
在對新聞的同期聲進行編輯的過程中,根據采訪人員的采訪內容,對內容進行適當的壓縮,精簡采訪人員的談話內容。如果對采訪的對象的采訪的時間過長,那么就會使得節目失去連貫性,主題不鮮明,影響采訪的重點內容傳遞給觀眾。因此,要對采訪的對象進行提煉,進行優化組合,使得內容集中。同時要注意頻繁的畫面切換對新聞的表達效果的影響,喪失新聞的感染力。因此,在報道的時候要對解說詞進行提煉,將談話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壓縮,使得新聞的結構更加的緊湊,富有流暢的節奏感。電視新聞的播音人員要對報道的語言進行熟練的表達,通過語言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引起觀眾的情感的共鳴以及對新聞事件的真實的感受。還可以對畫外音進行有效的壓縮,將采訪對象的原聲引入畫面當中,并且進行優化的處理和剪輯,組合精彩的內容,并進行畫面的優化,避免畫面與語音頻繁地切換影響新聞的整體表達效果。
(四)引入同期聲相關畫面,注重景別變化及鏡頭銜接
在同期聲的介入點之處可以進入相關的畫面和圖片,使得電視新聞采訪的節目內容更加的豐富,有效的擴充新聞的信息量。對同期聲的畫外音進行加工和處理,對電視新聞的畫面做出很好的補充效果,增強觀眾對新聞的理解,從而避免出現同期聲的冗雜而給觀眾造成單調的感覺。在進行畫面的剪輯的時候還要注意景別的變化,防止相同類型的鏡頭出現對接的狀況,防止觀眾對鏡頭出現跳躍的感覺。因此,畫面的剪輯應當循序漸進地進行承接,從而提高節目的層次感和節奏性。例如,在新聞的報道中,某個鏡頭用全景,之后的鏡頭中,可以采用中景、特寫鏡頭以及近景的方式進行交替的剪輯處理,從而提高畫面的層次感,確保畫面的流暢性。對于固定鏡頭要有一定的銜接,在長度上保持一致。從而體現良好的韻律以及節奏感。在處置中,應選擇有相似的速度的畫面鏡頭進行銜接,并有效地去除銜接點的起落。在固定的鏡頭當中出現了主題運動的銜接,那么應當插入精彩的內容,以及經典的動作瞬間以特寫的方式插入,從而保障節目的整體運動性,從而優化了節目的效果,使得新聞的畫面更加的具有節奏感。
電視新聞采訪中同期聲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優化畫面的效果,增強新聞采訪的真實性,擴大節目的影響力,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
[1] 孫國光.如何認識同期聲在電視新聞采訪中的作用[J].科技傳播,2013(01):8.
[2] 于悅.試析電視新聞采訪的同期聲編輯策略[J].新聞傳播,2013(01):243.
[3] 賴文麗.電視新聞采訪同期聲的編輯技術[J].考試周刊,2010(25):171-172.
[4] 昆明市西山區新聞中心,周世興.略論電視新聞采訪中同期聲的運用技巧[N].云南經濟日報,2013-08-10(A03).
[5] 周建青.電視新聞中同期聲的功能及其運用[J].視聽界,2003(01):24-26.
G212.1
A
1674-8883(2015)15-0125-01
呂國君(1974—),男,銅梁人,本科,重慶市銅梁區廣播電視臺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