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海
(龍口廣播電視臺,山東 煙臺 265701)
淺談如何提高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
李林海
(龍口廣播電視臺,山東 煙臺 265701)
電視新聞在普及國家政策及科學文化知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很多電視新聞編輯在工作上還缺乏一定的創新精神,導致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不高。要使電視新聞有較強的生命力,必須從新聞內容、形式等方面下功夫,緊跟觀眾需求和時代步伐。基于此,本文重點探討電視新聞編輯如何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電視新聞;編輯;能力;創新
當今,電視新聞節目成為傳播黨和國家政策以及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電視新聞節目由于采用平民化的風格,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但不可否認的是,電視新聞內容上雖然豐富了,但在形式上依舊存在模式化、人云亦云的情況,嚴重阻礙了電視新聞的進一步發展。這就對電視新聞編導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新聞編輯必須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以此來促進電視新聞的發展。
(1)過分追求新聞的政治性。傳播黨的方針政策,關心國家大事本是電視新聞義不容辭的職責,很多觀眾也非常希望了解當今政治,但其更關心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時事新聞,若電視新聞編輯過分追求對政治的偏愛,會使大家失去對電視新聞的熱情。尤其對于那些大話、空話的政治性口號類、不能帶來實質性內容的新聞,大家更是唯恐避之不及。過分追求政治性還體現在,很多電視新聞中會議新聞過多,把開會當作頭等大事,這無疑也是觀眾所反感的。
(2)電視新聞的時效性不夠。新聞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時,可以說,及時、準確是新聞的生命。大多數電視臺的新聞編輯都能及時捕捉最新發生的事件,能夠注重新聞的時效性,尤其是中央電視臺,依靠其強大的編輯、記者團隊,能夠把最新的時事第一時間編排出來并播出,甚至能夠在節目中插播最新情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實際上,很多地方衛視以及再下一級的電視臺,在這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不但新聞的意識不夠,資源也非常有限,新聞播出的時間也相對較少,這都影響了電視新聞的時效性。
(3)編排上不夠創新。電視新聞若要在娛樂大行其道的電視節目中留住更多的觀眾,除了新聞本身的內容外,還要在節目的編排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從形式上吸引觀眾。傳統的電視新聞編排是國內(地方政府)會議、幾條勵志(感人)的人物事跡、簡短的國際新聞,雖說內容涵蓋較為全面,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模式,難免會讓觀眾產生視覺疲勞,不利于電視新聞的發展。
(1)提高新聞編輯的自身素質。電視新聞對編輯的要求相對較高,除了要具有較高的文字編輯能力外,還要具有在短時間內捕捉新聞的敏銳性。電視新聞編輯要有扎實的專業素質。例如,標題導語的制作、新聞語言的運用,以及一定的審美能力,要有新聞的敏感度,能夠及時捕捉、發掘新聞價值的能力。此外,新聞編輯還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電視新聞的影響力較大,若編輯不能堅守職業道德,編輯出虛假的,甚至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新聞事件,將會給黨和人民帶來極大的損害。良好的職業操守是電視新聞媒體人最基本的遵循。
(2)創新電視新聞策劃觀念。電視新聞的主要價值是及時傳達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時報道能夠給予人們精神力量的事件,從而促進社會的不斷發展。但不是說國家的政策就必須是以會議的形式表達出來,社會主義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是靠幾句優美的句子就能展示出來。電視新聞的策劃水平要提升,轉變觀念是關鍵。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去創新:一是減少會議以及理論性較強的新聞,這些都是觀眾不喜歡看的內容,不但會感覺枯燥,而且與普通觀眾的心理距離較遠。二是多增加熱點新聞,與百姓利益密切相關的新聞。例如,央視的《新聞1+1》和《朝聞天下》、江蘇的《南京零距離》就因關注熱點和百姓生活,受到普遍歡迎。對于地方臺的電視新聞而言,一定不能脫離地方特色。
(3)創新電視新聞編排形式。現在觀眾對電視新聞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內容上及時、有用,更要追求新聞形式的新鮮感。電視新聞要想吸引和留住更多觀眾,必須不斷創新編排形式,以滿足觀眾的各種需求,這就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創新:一是可以改變新聞的播出次序。把百姓生活放在前面,這樣能夠吸引觀眾的觀看欲望,也可以讓觀眾感覺百姓受到了重視,從心底產生自豪感,從而會更積極地關注新聞。二是可以適當改變一些新聞的嚴肅形式,運用觀眾喜歡的、輕松幽默的語調來傳播新聞,讓觀眾在捧腹、唏噓中產生深刻的思索。這樣既能引起觀眾的興趣,又能給觀眾以知識和經驗教訓。
(4)指導記者的采訪工作。電視新聞編輯要想創作出觀眾喜歡的高質量新聞節目,除了要發揮自身能力外,還要有豐富的、優質的新聞素材,這是創作的基礎。獲得新聞素材必須要一線記者做好采訪工作。這時,新聞編輯要對記者的采訪工作進行指導:一是指導記者的采訪方向。根據自己新聞欄目的需要,明確采訪的內容,使之更有針對性,這樣采訪的內容,編輯在使用時也能更加符合自己欄目的需要。二是指導記者采訪工作技巧。例如,對于一些時間非常有限情況下的采訪,就要捕捉最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這需要編輯慢慢給記者傳授技巧。當然,有時候若有特定任務的采訪,編輯和記者可以共同商定采訪內容。
(5)勇于創造自己的新聞品牌。電視新聞節目在我國有眾多的欄目,這些欄目有的成為一個電視臺金牌主打欄目。例如,《東方時空》。但也有眾多的電視新聞節目,尤其是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由于“經營不善”而消失在電視熒屏上,只能留存于人們的記憶中。作為電視新聞編輯在法律法規許可范圍內,要敢于挑戰傳統觀念,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創設屬于自己特色的品牌欄目。一些地方電視臺一味模仿上級電視臺的特點。例如,央視有《焦點訪談》,它也做過某某訪談之類的節目,把一些無關痛癢、稱不上新聞的內容搬到熒屏上。這不是新聞節目得以生存的有效辦法,人云亦云的模仿最終會拖累自己。
電視新聞的存在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要想提高電視新聞質量,新聞編輯必須要勇于突破傳統,緊跟時代潮流和觀眾需求,從指導記者采訪,到新聞內容和形式的編排上不斷創新,直至打造屬于自己的新聞王牌節目,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1] 費敏.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0(18).
G214.1
A
1674-8883(2015)15-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