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禹
(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 401331)
“約談十條”新聞法規初探
劉 禹
(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 401331)
2015年4月28日,國家互聯網辦公室發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工作規定》。該《規定》共10條,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解釋,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的約談程序、考核、懲罰等進行了詳細說明。文本對“約談十條”進行文本分析以及預警建議。
“約談十條”;新聞法;互聯網;新聞
從約談對象來看,“約談十條”規定約談對象為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即約談對象可為網站、客戶端、博客、微博客、即時通信工具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對象多樣化提高了“約談十條”執行的彈性度,“約談十條”可以與“微信十條”、“賬號十條”等條款內容結合起來,有管有罰。
“約談十條”實行時仍然采用《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一般情況下是由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備案所在地管轄。地方管轄地方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既是給上級主管部門減輕壓力,也是簡政放權的體現——地方媒體地方管轄,在實際約談操作中,地方管轄部門存在極大靈活性、自由度高。
同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鼓勵公民舉報,按照規定,互聯網信息辦又必須在一定時間內處理公民對相關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的投訴、舉報。它實際上打破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本地區信息辦管轄本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的“地域局限”,執行空間變大、執行地域困難降低。
(一)監督不全面
“約談十條”通篇討論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的監督、約談問題,如第二條規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建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約談制度”,實為外部監督?!凹s談十條”第三條規定“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實施約談,約談情況應當及時向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報告?!奔丛谡f明地方互聯網信息辦有義務向國家互聯網信息辦進行約談情況的匯報。但是條例中并沒有明確規定對地方互聯網信息辦的約束、要求。
從這方面來考慮,條例中規定地方互聯網信息辦應向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反映約談情況,但是并沒有明示懲罰后果,即如若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包庇本地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不將約談情況如實匯報,也并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懲罰、約束。所以說,“約談十條”反映的多為外部監督,并沒有提及內部監督的問題。
(二)救濟制度考慮欠缺
“約談十條”中對受約束方即被約談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的義務規定明細,對權力方的行使職責規定也十分明細,但是缺乏對受約束方必要權利的賦予。“約談十條”第四條中表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可對其主要負責人、總編輯等進行約談”,第五條表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實施約談,應當提前告知約談事由,并約定時間、地點和參加人員等?!边@兩條內容都是在闡述權力方的職責、受約束方的義務。但規定卻忽視被約談方自由意志的體現。如果負責人、總編輯因為身份、身體等原因而不能及時到達約談場所等,該條例也并沒有對此種情況進行說明。原則上來說,被約談者也應該有申請回避或者申請更換約談時間的權利,顯然條例并沒有規定。
(三)透明度不夠
“約談十條”第八條表示約談記錄可以向社會公開,但是約談詳情將被錄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日??己撕湍隀z檔案。實際上考慮到對被約談者的隱私的保護,約談信息并不會完全公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約談制度的不透明進行。
此外,在整個約談過程中,參與主體只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和互聯網信息辦兩方,公眾、專家、學者的參與度為零,實際上也是缺乏透明度的體現。
(四)互聯網特殊性
網絡傳播是數字化、多媒體、跨時空等的疊加,傳播的內容消除了地理限制,且云儲存技術的發展也為無限存儲提供了條件。而三網合一,更是將資源共享,數據互聯互通,為信息的傳遞帶來極大便利。網絡傳播的復雜性也為網絡信息監管帶來困難。
首先,互聯網傳播沒有明顯的地域界限,這樣導致管理方在管理、移交時較困難。雖然湖南省互聯網信息辦成功約談了在京備案編號的祖國網等網站,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這樣的跨省約談申請程序復雜、驗證信息困難、備案方與調查處理方溝通較困難。其次,在跨省交管方面的法律部分目前也是空白。
(一)完善內部監督
建立約談的內部監督機制,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定期考察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對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匯報的工作、約談情況進行評估,可以接受第三方(如群眾、其他媒體網站等)的舉報。同時建立合理有效的懲戒措施約束地方互聯網信息辦,防止地方信息辦與地方媒體勾結。
(二)公開透明化與保護被約談者的隱私的平衡
約談進行時可以選擇適當邀請群眾、人大代表、專家學者等旁聽、監督,提高群眾在其中的參與度。對于約談的結果,可以由現場到會人員投票決定約談過程、結果、改正結果是否部分或者全部公開。同時設立條款規定對被約談者的隱私的保護,對于約談內容中涉及被約談者的商業機密、企業規劃等約談方有義務保守秘密。
(三)完善救濟制度
建立對被約談者的合理救濟制度。允許被約談者在特殊情況(如被約談者與約談者有親屬關系、敵對關系等)下選擇回避或者更改日期。給予被約談者申請上訴的權利,當被約談者對約談結果不滿或者對與互聯網信息辦的評估結果、處罰結果不滿時,被約談者有權進行申請駁回、請求解釋、請求修改等。必要時,可對被約談方提供司法救濟。
(四)建立預警模式
互聯網信息辦要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對新聞信息的敏銳度要高,根據網民評論、貼吧論壇導向等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苗頭,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預警。在不良影響產生之前、不良影響進一步擴大之前及時預警、干預,可以進行預警約談,對相關主體進行警示。
[1] 慶啟宸,費娜.價格執法中約談制度的法律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1(10).
[2] 丁丹丹.我國行政約談行為初探[D].安徽大學,2012.
[3] 邢鴻飛,吉光.行政約談芻議[J].江海學刊,2014(4).
G210
A
1674-8883(2015)15-02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