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越
(作者單位:吉林廣播電視大學)
主持人在情感類談話節目中的角色定位
丁 越
(作者單位:吉林廣播電視大學)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能夠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情感類談話節目作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主持人作為情感類談話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節目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情感類節目能夠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青睞,是與主持人分不開的。
關鍵詞:情感類節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俗話說:“人間自有真情在”,情可以讓任何事物變得更美。同樣,電視情感類節目幫助更多人解開了一些解不開的疙瘩,在電視觀眾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為了能夠讓這類節目的傳播效果更好,主持人的貢獻是極大的不可或缺的。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主持人起著組織者、引導者、掌控者以及最終傳播目的實施者的作用,其在電視觀眾以及嘉賓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但是,在一些談話類節目中,很多主持人沒能很好地把握和扮演好主持人這個角色,在節目的播出中,大多數主持人只是一味在當著“說詞”的角色,使其節目收視率很低,他們在節目中這樣的角色定位,不僅失去了很多觀眾更降低了節目的收視率。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確定主持人在情感類節目中的角色定位,更好地發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作用,主持人在整個情感交流的平臺中,一定要通過“情”的表達,讓嘉賓或觀眾“感”動,做到讓節目變得生動感人。
1.1 語言表達上的欠缺
情感類節目是根據百姓在生活或工作中隨處可能遇到的情感糾葛、如何排解這類情感問題而創設編排的節目,主持人在這類節目中應盡量表現溫和,應自然親切地與嘉賓或觀眾進行交流,在語言表達和詞語的運用上不要隨意。但是,不少主持人在情感類節目的主持過程中,對于語言或詞語的運用很隨意,甚至出現了語音的錯誤。這些現象的出現,導致節目傳播效果不理想,大大降低了收視率。
1.2 疏忽了情感的把握
為了能夠感動觀眾,很多主持人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一味挖掘當事人最深處的痛苦,這樣導致當事人和現場觀眾熱淚盈眶,整個節目在播出的過程中幾乎都是在流淚,讓很多觀眾感到心情壓抑,不愿再看。主持人對于情感把握上的疏忽,認為只有觀眾流淚才會達到感人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觀眾感到反感,從而不愿再看此節目。
2.1 做真誠的傾聽者
情感類節目在播出的時候,嘉賓與主持人在整個交談中,嘉賓的話語和神情以及語言的變化,都會帶給主持人不同的信息,讓主持人能夠感受到嘉賓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主持人在傾聽的過程中,通過對嘉賓內心世界感受到的喜怒哀樂來傳達給聽眾,在這個環節中,如果主持人不認真聽嘉賓講話,就會誤導嘉賓當時的感受,從而帶給聽眾錯誤的理解。所以說,情感類節目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節目類型,它需要嘉賓話語的論述和主持人認真的傾聽來傳達給受眾。《魯豫有約》之所以成功,一方面在于主持人在采訪過程中,善于用體貼、溫柔的態度撥動嘉賓的心弦,無論面對誰,她總是以平視的眼光來看待,以平等的姿態來對話[1];但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主持人陳魯豫的真誠傾聽,正如她自己所說的:“我是一個真正的很有興趣的聆聽者,一般嘉賓在說話的時候,我是真心地、充滿好奇地、很關注地聽著。[2]”如果說交談是藝術,那么傾聽則是更微妙的心靈溝通技巧。
2.2 切勿追究嘉賓的隱私
在情感類節目制作播出的過程中,嘉賓的每一句深情闡述,通過主持人的傳達都會給受眾帶來不同的感受。面對受眾的關注,如果主持人為了能讓受眾有所感動,一味向嘉賓刨根問題,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或打動受眾,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藝術人生》定位于“情”,其欄目口號是“用藝術點亮生命,用情感溫暖人心”,主持人朱軍以他平實、質樸、真誠的主持風格成就了這檔欄目的風格,一度很受歡迎。但由于這檔節目注重用“情”,以哭為招牌,所以就致使很多名人在接受訪談時,告誡自己不能笑,回答問題時也很有戒心。比如說陳沖和劉若英那兩期,訪談節目的魅力全沒了,成了嘉賓和主持人“斗智斗勇”——你想讓我哭,我偏不哭,我不哭節目就算做成了。結果,原先那種敞開心扉的感覺全沒了。所以情感類談話節目主持人不能刻意煽情,以追求眼淚為最終目的。
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受眾視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情感類節目要想得到更多電視觀眾的青睞,一定要重視主持人在其節目中的角色定位。也就是,主持人要改進在情感類電視節目中的主持表現,正確地認識自己在情感類談話節目中的角色定位,只有告別過去,挑戰未來,其節目才會生動、感人。
參考文獻:
[1]宋思霖.以“超我”營造真實談話場——淺談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聲屏世界,2006,(10).
[2]樂晉霞,徐伯勛.談話節目主持人話語構建原則探析[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3]程躍萍.新聞播音藝術的風格與技巧[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