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虹
(內蒙古法制報社,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怎樣寫好案例通訊
梁瑞虹
(內蒙古法制報社,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在新聞寫作中,通訊往往能夠還原新聞事件的現場、記錄新聞人物的情感、表達新聞所反映的意境,同時,能夠展示記者和通訊員的寫作實力。但通訊的寫法如何抓住讀者的眼球,吸引讀者通篇飽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以如何寫好案例通訊為切入點,分門別類,總結經驗,以尋求血肉豐滿、充滿魅力、獨樹一幟的新聞作品。
關鍵詞:案例通訊
研究方向: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報道的形式也在與時俱進,不斷變化。在新形勢下,記者和通訊員如何寫好工作通訊與案例通訊格外重要。本文作者在專業紙媒工作十余年,一直從事新聞采訪和新聞編輯業務,積累了豐富的編采經驗。為此,結合工作實際和報業發展狀況,對案例通訊的寫法做了綜合研究和理論闡述。
通訊是一種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具體、生動、及時地報道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物、事件、情況和問題的新聞文體。它和消息均是主要的新聞報道形式,是記者的常規武器。進入21世紀以來,網絡等新技術的蓬勃發展和各種新媒體的日益普及,給記者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如何將上乘之作呈現在讀者面前顯得十分重要。
到今年年底,筆者從事新聞工作已經整整13個年頭了。從業十幾年,編輯最多的一個版就是案例版。因為工作原因,看到過許多案例通訊,自己也寫過一些案例通訊,從中發現了一些精品佳作,也發現了許多問題,為此,專門進行了相關總結。
語病問題常見。在大量的通訊員來稿和記者的稿件中,這個問題非常突出。解決語病的問題,建議多寫短句。
語言不夠生動,語言沒有特點。這是法制類新聞的一個通病,稿件的語句表達非常生硬,缺乏美感。在語句的處理上,缺乏自己的寫作特點,這樣的寫法肯定無法將案例寫活、寫生動。
采寫視角單一,稿件結構僵化,格式化嚴重。百分之九十的案例報道,包括消息的寫作中,都存在這一問題,稿件中常常陷入“報案——接案——破案——擒拿嫌犯”的程序化模式中,導致千案一面,千文一面,讀來讓人感到乏味,甚至生厭,無法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更談不上讓人們受到啟發、教育和警醒。自上學時,老師就告訴我們,寫作文要有立意,要有中心思想,這種格式化的案例通訊只是告訴人們有一個這樣的案件發生了,很難達到啟發、教育和警醒的目的。
導語的設計與處理不夠精彩,不善于歸納總結,沒有點睛之筆。許多稿件直接運用消息的寫法提煉新聞五要素,平鋪直敘地寫幾句話組成導語,并沒有將導語寫得活靈活現。例如,何時何地發生了一起什么樣的案件。
贅述嚴重,細膩不足,這一情況也比較普遍。從稿件情況來看,有些稿件要么贅述,要么過于簡潔。贅述嚴重的稿件,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單一地為了撐版面,為了占夠一個版而去贅述。有些稿件該細膩的地方往往非常簡單,該一筆帶過的卻要贅述,再加上一些語病問題,讀起來非常乏味。但是,人們知道,贅述和細膩是兩個概念,應該要學會取舍。
紀實報道單一枯燥,注重宣傳領導。不管消息還是通訊,不管是不是紀實體裁,在一篇300字的稿件中,有些通訊員總愛宣傳領導。而且最讓人納悶的是,紀實報道中,領導的名字有時只出現一次,再無下文。而對于弘揚主旋律的稿件,如宣傳民警辦案的過程,總是套用“渴了喝瓶礦泉水,餓了吃桶方便面”這樣的語句描寫民警的辛苦,千篇一律。很少把民警的智勇和擒拿兇犯的驚心動魄寫出來,要知道,這是讀者最想看到的內容。
主題缺乏提煉,內涵浮淺。這類問題非常普遍,前面筆者也介紹過了,沒有立意和沒有中心思想的稿件,很難以讓人從中受到啟發。
標題只圖省事。常言道,文好題一半,由此可見標題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為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但是,我們在案例通訊中發現,許多通訊員或記者只是為了圖省事,隨便起個標題,像“某某公安局破獲一起詐騙案”等,連案例通訊標題中最常見的“重拳出擊、利劍出鞘、落入法網”等詞語都懶得寫。
偵查通訊是以反映典型的、有教育意義的案件偵破過程為主的通訊,屬于法制事件通訊范疇。案例通訊是法制事件通訊報道的一個重要分支。
法制通訊是事件通訊中的一種,是比較詳盡、生動地報道法制新聞事件或法制新聞人物發生(成長)經過及結果(經驗)的新聞體裁。
案例通訊有如下特點:
嚴格的真實性——必須遵守新聞真實的原則,只能選擇典型,而不能塑造典型,必須實有其人,這就與文學創作劃清了界線。
報道的客觀性——必須遵循新聞用事實說話的原則,要以反映為主,以情節取勝,以客觀為佳。
描寫的形象性——案例通訊不僅要用事實說話,還要用形象說話,通過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手法的運用,寫出活生生的法制人物(包括反面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景物形象,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突出法制性——案例通訊的語言必須符合法律規范,使它與其他通訊相區別,如“犯罪嫌疑人”與“罪犯”就不能等同而語。
案例報道亟待改進和強化: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法制新聞宣傳專業媒體,創刊30年來,《內蒙古法制報》刊發了許多不同體裁的法制新聞。但是,在法制新聞報道方面,尚需改進和強化。在改進案例通訊的寫作上,我們提倡別開生面、別具匠心、別有洞天、精雕細琢,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通訊員隊伍的業務建設。
用情寫事,是案例通訊寫作首要必備的基本功:
案例通訊具有一般通訊的共同特點,即采用敘述、描寫、議論等 多種方法,詳盡、生動、形象地
報道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和新聞價值的案例。但長期以來,涉法報道往往嚴肅有余,人情味不足,讀者感受更多的是冷冰冰的法律、法規宣傳的說教,缺乏相互間人性化的溝通。其實,在采寫案例通訊的過程中,一個“情”字不可或缺。作者必須懷有對法律的敬畏之情,對受害人的關愛之情和對違法犯罪分子的義憤之情,迅速進入角色,直擊案發現場,收集材料,理清脈絡,并打好腹稿。在采寫過程中,只有做到胸中有情,才能筆下有物,才能把案情經過寫得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因此,作為通訊員,絕不能對案例麻木不仁,漠不關心,絕不能因對各種案件司空見慣而抱有無所謂的心態,而應懷著極大的熱情,善于從案件的性質、特點與結果、影響等方面找到最佳契合點,篩選和提煉主題,從而使案例通訊特點鮮明,具有較強的震撼力。
用心寫人,是案例通訊寫作錦上添花的制高點:
近些年來,寫違法犯罪分子蛻化、墮落等心路歷程的作品,在案例通訊中呈現出增加的趨勢,受了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俗話說:“天使心中有惡魔,惡魔心中有天使。”許多違法犯罪人員并非在“人之初”就“性本惡”,其往往因后天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內心世界發生漸變、異化,導致靈魂扭曲、心態畸形,從而走向極端,步入歧途。這就需要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挖掘他們的犯罪起因和動機,掌握他們的人生拐點,探求各類人群由天使變成惡魔的規律和特點,從中尋找可借鑒、警醒他人的深刻教訓,從而深化作品的主題,引導讀者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表達作者的意愿和期望。這是使案例通訊標新立異的一個訣竅。
總之,“情景交融”會讓案例通訊更加血肉豐滿,而“心靈交匯”則會使案例通訊中的當事人形象愈發栩栩如生。“情”與“心”的珠聯璧合,將新聞的真實、文學的審美、歷史的鋪敘、哲學的沉思和社會學的分析熔為一爐,既可以動之以情,也可以曉之以理,從而使案例通訊作品更加充滿魅力。
作者簡介:梁瑞虹(1975—),女,畢業于烏蘭察布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2002年進入內蒙古法制報社工作,現擔任編輯,2006年11月25日,被評為助理記者,任助理記者期間,共采寫各類消息、通訊等稿件近千篇,作品字數總計百余萬字。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6-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