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濤(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云南 昆明. 650034)
媒介意識編輯出版教育的核心競爭力
朱海濤
(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云南 昆明. 650034)
摘 要:媒介環境意識、媒介偏向意識、媒介推廣意識、媒介教育意識就是編輯出版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本文對這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我國的編輯出版教育提供幫助。
關鍵詞:媒介意識;編輯;出版教育;核心;競爭力
編輯出版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對于編輯出版專業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編輯出版專業的學生除了具備本專業的必要的專業理論的知識以外,還應體現出“編輯”或者“出版”的對口優勢,才能夠滿足編輯崗位,也才能夠滿足社會的要求。出版教育核心競爭力是無法被模仿和復制的,而出版教育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媒介意識,媒介屬性是出版人的本質屬性,更是出版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之處。
出版的外界環境會影響出版,我們通常所指的出版的外界環境主要包括如下五個方面:第一,社會環境。第二,經濟環境。第三,政治環境。第四,文化環境。第五,媒介環境。其中前四者是一直影響出版的外界環境,而媒介環境是在當前特定的環境下所產生的與傳統出版業不同的一種新型的出版外界環境。時代的發展導致現階段的出版物除了紙質版以外,還增加了多種不同媒介的出版物,也因此構成了迥然不同的媒介環境。
對現階段的電子媒介進行分析,可發現如下兩點:第一,感知外界的環境由多種媒體構成。因為人對世界的認識來自兩個方面:實踐和大眾媒介,而21世紀,知識文化崛起,相較于實踐而言,媒介已經成為人們感知世界的最主要的方式,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已經改變,理解認知世界所獲得的最終的結果也有所不同。因此,想要出版教育匹配現階段社會的需求,就需要能夠對現階段新的媒介環境做出及時的反應。不僅要承認紙質媒介的中心地位,還要承認其他媒介已經崛起并構成了多元化的閱讀模式的既定事實,更要看到紙質媒介的不足之處。第二,媒介是一種符號環境。對于任何一種傳播媒介而言,都有其特有的編碼系統,特有的編碼系統構成了媒介特有的符號。現階段多種媒體共存,在使用媒介的時候,應當充分了解媒介的符號結構和作用,了解使用的媒介符號與其他媒介符號的不同之處。基于以上討論可知,想要培育出優秀的編輯出版教育者,必須培養其敏銳的媒介環境意識。
不同的媒介提供給我們不同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媒介偏向。就傳統媒介而言,主導的讀者思維的歷史意識是線性發展和邏輯推理。因此,傳統媒介產物必須具備明確的中心,在內容上也必須有嚴謹的邏輯順序。然而電子媒介最大的特點卻是形式多樣,復制粘貼,進而導致電子媒介產物缺乏邏輯,解構崇高現象嚴重,風馬牛不相及的編排模式屢見不鮮。如果按照固有的印刷媒介思維來分析,很容易得出讀者群浮泛淺薄,沒有邏輯思維等結論,然而從媒介發展的角度分析,卻又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新媒體興起之后,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即數字鴻溝。數字鴻溝是指在電子數字媒體興起的時候不同的讀者群體會因為個人和社會等原因在信息接收上產生巨大的差異。因為新一代的讀者成長與數字媒體興起的時代,接觸的新科技也相對較多,故而在接受新媒體信息和運用新媒體能力方面遠高于那些成長在紙質媒介時代的老一輩讀者群體。加之老一輩讀者群體固有的媒介偏向思維,影響了其新媒體的使用和信息接收,進而拉大了他們與年輕一代在閱讀思維上的差距。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這種差距被無限制的拉大,數字化鴻溝嚴重地影響了出版物的媒介選擇。
清晰的媒介推廣意識對于現階段的編輯出版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圖書推廣的目的是讓更多的讀者利用最便捷的渠道接觸到圖書本身,因此可以有意識的運用新的科技媒介,利用網絡互聯網的優勢推廣編輯出版教育,實現從傳統的發布會、簽售等圖書推廣形式向著依靠媒介進行大眾傳播的新階段。現代出版機構想要發展自身,必須要培養明晰的媒介推廣意識,只有具備了媒介推廣意識,才能夠保證出版機構穩健、長遠的發展。
媒介教育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明晰媒介教育在編輯出版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理念,培養出與社會需求相匹配的、了解多媒體動態的、適應新的媒介環境的編輯出版人。第二,把“媒介”教育作為編輯出版專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應該立足于不同的讀者喜歡的媒介,以及各種書稿最適合的發行媒介,在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敏銳的媒介意識,讓學生深入了解媒介時代出版業面臨的新變動,升華學生單純的編輯出版流程,增加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使之符合時代和社會的要求。
媒介意識具備多元化的思考,審視了多重媒介對當前出版業的重要作用,對于編輯出版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只有具備了媒介思維、媒介意識,成功地從文化人向媒介人轉型,它能使出版人立足于出版業的不敗之地。因此,在現階段的編輯出版教育過程中應該以涵蓋多理念的媒介意識為根本,全面提升編輯出版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鵬飛.媒介意識:編輯出版教育的核心競爭力[J].編輯之友,2012(04).
[2]孫德華.WTO進程中科技期刊品牌經營的戰略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4,15(5):504-508.
[3]蔡琪.媒介競爭論[M].湖南:岳麓書社出版社,2002:44-62.
[4]約翰遜,普里杰特爾.雜志產業[M].王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66.
[5]孫德華.把握發展契機創辦有特色的行業科技期刊[DB/OL]. http://www.doc88.com/p-616923384153.html.2005.
[6]董衛華.試析新聞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新聞研究導刊,2014(15):28.
[7]李慧文.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的培養[J].西部廣播電視,2013(15):58-59.
[8]張玉智.基于信息生態環境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研究[J].情報科學,2013(1):52-55.
[9]張玉智,張秀蓮.基于信息生態環境的期貨市場監管質量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2013(4):168-172.
[10]金晶,張玉智.民營企業信息素質現狀分析[J].現代情報, 2009(11):179-181.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6-01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