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軒
作為海爾創客加速平臺在校園渠道的最新成果,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進一步完善了海爾的“產學研”鏈條,實現了大學生、學校、行業及教育部等多方共創共贏。
互聯網時代,生態圈的最大價值就是在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的基礎上,達成多方共創共贏。12月15日,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舉行了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校企合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海爾集團正式發布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作為海爾創客加速平臺在校園渠道的最新成果,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進一步完善了海爾的“產學研”鏈條,實現了大學生、學校、行業及教育部等多方共創共贏。
據悉,此次大會由國家教育部牽頭、海爾集團協辦,旨在深化“校企聯合”模式,通過合作共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所高校和中國中鐵、航空航天多家知名企業參加會議。
洗衣O2O轉型大學生創業平臺
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是基于海爾互聯網洗衣APP衍變而來的創業平臺,標志著海爾洗衣由單純的服務體驗向實時為大學生提供全產業鏈創業眾包服務平臺的轉型。通過顛覆目前投幣、刷卡的洗衣模式,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在線預約免排隊、在線支付免投幣、在線提醒免等待的互聯網洗衣體驗的同時,通過為學生提供O2O模式下的校園社交、學生生活、投資機構和商家對接等CBC與B2C眾包服務,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充足的創業機會與完善的生活服務體系。
作為海爾創客加速平臺在校園渠道的典型成果,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會將多年品牌資源積累全面向大學生開放,為大學生創客創新鋪路,打造大學生、校園和平臺多方共贏的創新空間。
具體來看,借助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在校大學生實現了身份的轉變,從單純為洗衣買單的消費者,升級為參與發布校園任務、活動搶單等多項服務的大學生創業者。在體驗上,大學生的使用體驗發生了顛覆性變化,由之前的單純智能洗衣服務體驗升級到完善的社交、創業、眾包的全方位生活服務體驗。舉例來說,如果是學英語專業的大學生,那么他就可以通過在平臺所發布任務中獲得漢英互譯的任務機會;如果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那么就可以通過平臺去提供電腦維修、系統重裝等服務,使校園兼職不出校門就可以實現,在實現大學生兼職、創業利益的同時,充分保證大學生的人生安全。
對學校而言,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為高校搭建了一個更穩健、創業風險較低的社會實踐渠道平臺。借助此平臺,使大學生群體在實現知行合一的同時,能通過自身努力獲取薪酬匯報,踏上經濟獨立第一步,為日后踏入社會打下穩固基礎。
“我在海爾·海貍平臺上創業,月入過萬”
來自北京經濟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專業的大學生楊帥,是海爾·海貍平臺上的一名創業者。
當其他同學到處找兼職做家教的時候,他選擇加盟一個校園互聯網洗衣項目,不必離開校園就能參與創業;當其他同學在為畢業后的工作而發愁的時候,他已經是首師大兩個校區70多臺互聯網洗衣機的校園運營負責人,月收入過萬,幾乎是北京市應屆大學生月均工資的3倍。
今年11月,海爾洗衣機通過“海爾洗衣”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一則校園創客征集令,公開招募校園洗衣項目負責人、衣物送洗員和洗衣機巡視員,而楊帥從報名的120多名在校大學生中脫穎而出。
“那是我第一次聽說校園洗衣合伙人這個稱呼,但只這一次,我知道肯定能行。”學經濟貿易的楊帥認為,自己就是學生,最清楚我們需要什么,能做什么。目前,他負責首師大兩個校區的70多臺校園互聯網洗衣機,工作范圍大到如何合理配置和運營這些能聯網的洗衣機資源,小到處理大學生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甚至要當客服員、巡檢員。
截至目前,海爾洗衣APP已經入駐全國44所高校,覆蓋13萬學生消費者,這個數字還在持續變化,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像楊帥這樣擁有專業知識的學生加入到這個團隊,推廣到更多的學校中去。
現在,海爾洗衣App變身大學生創業平臺,讓像楊帥這樣的大學生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創業機會。
據了解,海爾創客加速平臺針對高校渠道的創客創新,設立了海爾創客實驗室,作為海爾與高校對接的平臺體系。海爾創客實驗室以匯聚創意、服務大學生為宗旨,與教育部校企合作委員會有著更廣泛、更持續的合作,例如2015年雙方合力打造的包含全國應用型人才綜合技能大賽等活動的“青年創客計劃”,旨在搭建一個青年創客的專屬展示舞臺,目前該計劃已覆蓋全國150多所高校。
海爾創客實驗室負責人表示,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只是海爾在校園渠道的一個成果縮影,今后,在校企合作委員會的組織下,還會誕生更多的“產學研”緊密聯系的孵化平臺。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不斷進行,海爾也將順應時代背景,在“人人創客,從硬件制造向創業孵化平臺”的企業戰略下,構建起更多從創意征集、交互展示到產品試制、落地執行等全流程的創客加速平臺,形成獨特的海爾創客生態圈,以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為創客經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