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付 松
一個是中國最大瀑布,一個是中國最美洞穴,交通環境的極大改善,縮短了兩個著名景區的距離,實現了貴州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
“本是上古宮殿的一幅丹青,落在世間,變成了織金的水月洞天。”
“我的山歌蕩漾在織金大峽谷的水面上,劃船的男子用歌聲與我回應,還好同行人看不到我羞紅的面容。”
4月15日,網友“過客1981”參加了同程網組織的“驚天洞地·大美織金”驗客大賽活動,在體驗了織金洞景區絢爛多彩的大美風光之后,寫下了如此富有詩意的話。
織金洞旅游景區位于織金縣官寨鄉,距省會貴陽120公里,是一個以織金洞為主體,由織金大峽谷、烏江源百里畫廊和織金古城區共同組成的國家地質公園。
近年來,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織金洞景區通過與百里杜鵑、黃果樹等旅游景區的緊密合作,開啟了貴州西線旅游的“黃金”大道。
一直以來,由于受交通基礎設施滯后、對外開放程度不高、景區配套不夠完善等因素影響,織金旅游并沒有形成真正的大氣候、大市場,良好的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強勁的經濟優勢。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交通路網的初步形成和“5個100工程”的快速推進,織金旅游迎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
2015年春節“黃金周”期間,織金洞景區游客多次出現“井噴”現象。據統計,7天假期中,進洞參觀人數達11.1萬人次,門票收入600萬元,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126%和125%,雙雙刷新歷次“黃金周”最高記錄。
如此火爆的旅游場面,得益于2月16日廈蓉高速清鎮到織金段的正式開通,貴陽至織金的車程由原來的4個多小時縮短至1小時。
“現在從貴陽到織金,比以前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更給力。”曾多次到過織金的貴陽游客沈杰,提起最近一次到織金洞的旅游,顯得十分興奮。
沈杰說,相比前幾次到織金,良好的交通條件讓人心情更加愉快,看的、吃的、玩的、體驗的、參與的都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為了緩解游客“井噴”引起的購票擁擠等問題,織金洞景區實行門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模式。游客可通過同程、攜程、去哪兒、一塊去、驢媽媽、美景天下、快行漫游、重慶村游網、貴途網等電商平臺,提前一天預定門票,景區為此專門設置了兩個網絡取票窗口。
此外,景區票務中心還配備了10臺自助售票機,游客不必親自去窗口排隊,就可以在自助售票機上通過銀聯卡或微信支付購買所需門票。
面對大量游客的涌入,織金洞管理局適時改變傳統的批次導游方式實行定點導游。“春節黃金周來織金洞旅游的游客特別多,因為高速公路開通嘛。我們60多個導游員都要實行輪流定點導游服務,為了保證正常的參觀效果,所有導游員都要求佩戴了擴音器。”織金洞導游員王婷說。
“每到節假日,織金洞景區的4個生態停車場都全部停滿各種旅游車輛,有時候甚至一位難求。”織金洞管理局副局長兼官寨鄉黨委書記黃開俊介紹,遇到這種情況,管理局都會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將旅游車輛引導停放在地質廣場和南大街民用停車場,從而規范車輛停放秩序。
“通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織金洞景區無論在基礎設施方面,還是在游客接待能力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對打造旅游升級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黃開俊說。
“玩的是心跳,體驗的是震撼。”5月1日,織金洞正式開通直升機低空觀光旅游項目,增加游客的新體驗。
“空中飛行時間約10分鐘左右,可以多角度觀賞地質公園內的山體、天坑、峽谷、湖泊等景觀,視野開闊,比較刺激。”游客王先生說。
據介紹,織金洞景區開辟直升機旅游,是為游客提供不一樣的旅游體驗和更加新穎的觀光方式,讓游客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織金洞地質公園的大美風光。
“空中旅游飛行項目,是我們由傳統旅游項目向休閑游、度假游、體驗游的高端旅游產品轉型的一次嘗試,豐富了織金洞景區觀光體驗的內容,為織金洞景區各景點之間架起了一道空中走廊。”織金縣委副書記、織金洞管理局局長何正芳說。

隨著景區內涵不斷擴展,織金洞正逐漸豐富人們的旅游體驗。圖為織金洞銀雨宮。(姚啟榮/攝)
2013年開始織金洞景區以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和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不斷豐富景區內涵,滿足游客的體驗需求。
4月22日正式開館迎客的織金洞地質博物館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織金洞地質博物館是一座集標本收藏、科普教育、科學研究、科技交流、公眾休憩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館,它的出現,填補了貴州大型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的空白,使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的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大幅提升。
館內分為序廳、地球與地質科普、貴州高原、魅力織金、生態織金、風情織金、4D科普影院七大部分展示區,充分彰顯了織金民族文化特色和織金地質公園在世界巖溶史上的價值。
在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神奇自然的歷史演化,欣賞到三疊紀時期海洋生物的化石珍品,領略到織金洞巖溶奇觀的獨特魅力,在旅游過程中體驗科普,感受科普。
“地質遺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寶貴財富,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寶貴財產,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它、利用好它。” 織金縣委副書記、縣長王麗說,創建世界地質公園,其目的就是要使織金洞的寶貴地質遺跡得到更高層次的保護,得到更為廣泛的利用,使之長久持續地為世人共享。
2013年 5月,在全省100個旅游景區建設推進會上,省長陳敏爾指出,貴州發展旅游業資源條件好、工作基礎好、發展機遇好,要在已有基礎上,堅持創新發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著力打造高品質、高知名度、高效益的貴州旅游發展升級版。
如何加強資源整合和區域協作,推動貴州旅游轉型升級?成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織金洞在景區之間的營銷合作上重點抓‘內合外聯’四個字。”何正芳說,“內合”就是和市內百里杜鵑景區強強聯合,從2010年開始,織金洞景區就嘗試推出“百里杜鵑–織金洞2日游”旅游產品,如今這條旅游線路被省旅游局推薦為“貴州十大旅游精品線路”;“外聯”就是加強與黃果樹景區的溝通和合作,隨著清鎮到織金高速公路的開通,從黃果樹到織金洞景區僅180公里,兩小時之內即可到達。
2014年 9月21日,織金洞管理局和黃果樹旅游集團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書》,標志著以黃果樹和織金洞為核心的“黃金”旅游產品形成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黃’就是黃果樹,‘金’就是織金洞。”何正芳表示,織金洞與黃果樹合作,主要是借勢黃果樹這張名片,全力打造和推進“黃金”線路,全力推進雙方旅游產業的發展。
一個是中國最大瀑布,一個是中國最美洞穴,交通環境的極大改善,縮短了兩個著名景區的距離,實現了貴州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
今年3月,兩大景區就開始策劃在產品營銷、市場開拓、資源互換等方面深化合作。雙方根據旅游市場的需求制定了以黃果樹、織金洞為核心的旅游產品,并在景區建立的智慧旅游平臺上相互推介,夯實了名瀑、名洞的合作基礎。
“織金洞和黃果樹的合作,初步實現了旅游景區的發展從旅游景點向旅游線路的根本轉變,給來貴州旅游的客人帶來更多的精品線路,推動了貴州旅游轉型升級的步伐,實現了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最大化利用,尤其在帶動安順市、畢節市乃至全省旅游經濟的發展和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更大的品牌價值作用。”何正芳說。
(責任編輯/任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