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向紅瓊
黔南州是貴州南大門和西南出海通道,交通區位優越,生態氣候良好,物種資源多樣,旅游資源豐富,具備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的優勢和基礎。
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視察,作出了“加快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指示,既是對全省的殷切希望,更為黔南扶貧攻堅、同步小康指明了方向。現就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推進黔南農業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談幾點認識。
黔南州是貴州南大門和西南出海通道,交通區位優越,生態氣候良好,物種資源多樣,旅游資源豐富,具備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的優勢和基礎。
近年來,黔南始終堅守“兩條底線”,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和綠色化,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農村抓農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185工程”升級版為抓手,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個核心指標全面提升。2014年,全州農業增加值達151.25億元,糧經比達36∶64,非糧增加值占比達85.5%;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達51.9億元,占GDP的6.5%;旅游總收入達344.98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265元。
農業是綜合性產業、大健康產業。茶葉、蔬果、烤煙、刺梨和中藥材是黔南州特色優勢產業。黔南圍繞特色調結構,著力推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創新激活“第六產業”。

作者(前排右)在黔南州龍里縣調研農業發展情況(黔南州政府辦供圖)
強化品牌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圍繞規模化發展,黔南相繼出臺了茶葉、刺梨、烤煙和農業發展的意見,打造“185工程”升級版,使“畝均185”向“人均185”轉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把都勻毛尖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和“黔茶走出去”戰略,全州茶葉面積由90萬畝發展到129萬畝,都勻毛尖品牌價值達20.71億元,列全國13位(提升11位)。2013年以來,全州刺梨種植年均新增10萬畝以上,目前已達30余萬畝。圍繞品牌、品種、品質,強化科技引領,全州共推廣蔬果新品種166個、新技術52項。以大健康及綠色消費為導向,全州“三品一標”產品認證累計達291個。2014年,全州蔬菜、水果產值達127.35億元和18.8億元,農民收入中的41.5%來自蔬果產業。
強化園區建設,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按照“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服一體化”和“2+X”農業園區產業化模式,推動農業園區與現代加工業、物流業和休閑觀光農業有機結合;創新“鎮園合一”的管理機制,提高基層干部抓建設的積極性。目前,全州有省州級農業園區50個,2014年產值184億元,同比增長110%。

作者認為,要以農業觀光旅游為主體,帶動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圖為黔南州平塘縣六硐田壩風光。(平塘縣委宣傳部供圖)
強化龍頭帶動,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引進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做大做強優勢產業。2014年,全州新增土地流轉204萬畝,州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2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574個,帶動農戶20萬戶,有效解決了農民對接市場難的問題。其中,信邦制藥、永紅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了一批農戶發展藥材種植、肉牛養殖與加工。
強化以工帶農,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圍繞農林畜產品加工和新醫藥大健康產業,強化對外招商。落實優惠政策,資金項目向涉農加工業傾斜,助其發展壯大。2011年以來,全州共引進種養殖及加工項目374個,目前已竣工投產204個。
強化農旅結合,促進三產繁榮。
現代農業和旅游業都是綜合性產業,黔南立足旅游資源優勢和旅游消費熱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養生康體等。截至目前,全州121個村寨的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實現鄉村旅游收入70.67億元。其中,三都葡萄、荔波瑤山、惠水好花紅、福泉江邊寨等鄉村旅游品牌漸成氣候,2014年貴定金海雪山核心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627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強化商貿物流,促進農產品銷售。依托交通區位優勢,著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破解農產品“走出去”的難題。2014年,全州蔬果外銷量達320萬噸。同時,積極推進龍里省級快遞物流園建設,目前已有9家大型快遞物流企業入駐,年內建成投入運營的蔬菜批發交易園區將成為省內最大的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此外,依托供銷社和移動互聯網+,強化為農服務,打造“百億電商惠農村”新品牌。
抓規劃,強謀略。立足資源優勢,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發揮比較優勢,強化三產融合,做強做大茶葉、蔬果、烤煙、刺梨、中藥材、畜牧業六大特色主導產業,把生態旅游和商貿物流培育為支柱產業。融入“一帶一路”,發揮廣州幫扶優勢,借橫琴和南沙自貿區之力,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走出去引進來,實現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調結構,強規模。深化結構調整,完善規模化種養、加工和營運產業鏈,確保農業增效增收。實施水改旱、糧改經,將25°以上的高塝田和坡耕地全部改種為經果林。力爭到2020年,茶葉種植面積發展到200萬畝、刺梨種植面積發展到60萬畝、無患子種植面積發展到50萬畝。同時,大力發展山地生態畜牧業,做強做大加工業,實現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以上。
抓生態,強循環。全面推進“綠色黔南”建設。按照“吃干榨盡”、可持續發展思路,發展多功能大循環農業。統籌植物、動物、微生物的協同作用,依托種植業大力發展養殖、畜牧、食用藥用菌生產加工、生物質能源等產業;減少農藥用量,冬閑種植固氮綠肥,實現綠色增收;以農業觀光旅游為主體,推進農旅、林旅、茶旅深度融合,帶動其他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成就黔南差異發展、綠色崛起。
抓品牌,強市場。突出農產品質量安全,打造“特色、綠色、生態、健康”核心品牌競爭力。發揮品牌效應,把都勻毛尖茶培育為百億產業,讓“貴煙”、“勻酒”、“苗姑娘”、“益肝草”、“信邦藥業”、“鐵皮石斛”、“綠殼雞蛋”、“三都香豬”等品牌引領產業,占領市場。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促進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
抓組織,強基層。發揮村支兩委的戰斗堡壘作用,消除“空殼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組織化程度,激發農民創造活力,構建股權、股金和打工多元利益連接增收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的引領作用,帶動困難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
接下來,黔南州將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實施好“四個一批”、“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把農業及加工業、生態文化旅游業、商貿物流業培育成守住“兩條底線”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同步小康。
(作者系黔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