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許 斌
“這是盤縣在新常態下,發揮黨組織的核心戰斗堡壘作用,把黨建和產業園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充分整合資源,調動各方建設園區積極性,加快推進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推進農村轉型升級的積極探索。”近日,盤縣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杜軍,對盤縣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示范園區聯村黨工委(以下簡稱聯村黨工委)工作作出了高度評價。
六盤水市盤縣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示范園區,是依托盤縣與水城縣交界處的國家級華南地區最大高原濕地(試點)建設,在盤縣普古銀湖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態農業園區,規劃面積275平方公里,總投資51億元,已完成投資近4億元。
為促進園區資源整合,搞好產業布局,2013年普古鄉黨委提請縣委同意設立園區聯村黨工委,由普古鄉黨委書記徐天和兼聯村黨工委書記,園區8個村支部書記為副書記或委員、鄉黨委組織委員為副書記。后改由普古銀湖合作社理事長陶正學任黨委書記。
聯村黨工委成立后,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和領導作用,發揮園區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優勢,在推進產業布局、資源整合,促進臨近8個村同步小康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聯村黨工委通過調動各方參與園區建設的積極性,增強園區的凝集力,做大園區規模。

聯村黨工委書記陶正學(中)在田間地頭檢查產業布局情況
聯村黨工委書記陶正學,是舍烹村白手起家又心懷愛心的苗族企業家,是普故鄉首先引進的在外商人。2012年5月,陶正學帶領舍烹村465位村民成立了“盤縣普古銀湖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2013年4月,又成立“貴州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旅游開發公司”,傾力打造集種植、養殖、加工、生態旅游為一體的“貴州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旅游觀光園”項目,以帶領全村共同致富。看到舍烹村各項事業有聲有色,周邊各村羨慕不已,都想搭上舍烹的發展快車。聯村黨工委的成立,讓周邊各村的發展和轉型有了新機遇。
水壩村距舍烹村近8公里遠,看到舍烹人熱火朝天干事創業,水壩村村民有心把土地租給合作社開發,但因距舍烹太遠,與舍烹交往不多,對參與園區的建設心中沒底。正當他們苦思出路時,聯村黨工委成立了,水壩村村支書毛成富成了聯村黨工委委員,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園區流轉水壩村的土地,讓水壩村村民也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掙錢。今年初,水壩村村民在土地還未丈量的情況下,冒雪種了500畝刺梨,目前又完成300畝苗圃基地的土地流轉。
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園區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民族文化,隨著交通等發展條件的改善,發展潛力巨大。聯村黨工委積極整合園區土地、人力、資金等各種要素和資源,促進園區轉型。
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積累。聯村黨工委成立后,決定在原來租金不變的情況下,每年每畝土地再增加20元工作經費,用于各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各村再派專人負責土地流轉和由此帶來的矛盾糾紛調處。這不僅提高了8個村參與園區建設的積極性,還消除了村級集體經濟空白,目前8個村的集體經濟積累已達40多萬元。
促進8個村的資源整合,優化園區的產業布局。舍烹村面積狹小,可利用土地資源有限,園區黨工委成立后,根據園區發展規劃,協助合作社流轉了鄰近7個村和附近水城縣龍場鄉、順場鄉、花噶鄉的2.5萬多畝土地,種植了2萬多畝刺梨、藍莓、獼猴桃、紅豆杉、楊梅等精品水果和中藥材,建起了2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開展了一批旅游項目建設,不僅消化了本村的勞動力,還吸收了附近村寨的660多人就業,提供了上千個臨時就業崗位。
聯村黨工委成立至今,通過不斷推進黨建工作,凝聚發展力量,減輕鄉黨委政府壓力,實現了快速發展。聯村黨工委已經召開聯村土地流轉群眾會62次,化解土地流轉糾紛38起,遷墳70座,協調員工崗位20人次,既為園區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又保證了8個村的和諧穩定,推動了8個村的共同發展進步。
聯村黨工委成立后,充分發揮企業和黨組織各自優勢,堅持以黨建促產業,以產業帶黨建的做法,把黨建工作與產業布局一起抓,一同部署,走出了一條新常態下黨建工作的新路子。隨著園區的不斷發展,外聘人員不斷增加,外來黨員越來越多,一些外來黨員因來源遠,無法過組織生活;一些人想入黨,卻又不知該找誰。黨工委的成立,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發展了一批新黨員,進一步增強了發展凝聚力和戰斗力。目前黨工委有黨員166名,發展預備黨員7名,發展入黨積極分子15名。在黨工委的領導和指導下,8個村支部抓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抓經濟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
聯村黨工委的成立,為減輕鄉黨委政府的壓力,使鄉黨委政府能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謀劃全鄉工作,加速實現小康提供了保障。
此前,土地流轉、產業布局、茅盾糾紛的調處等,合作社和公司都要找鄉政府,成立聯村黨工委后,轄區支部因為接受鄉黨委和聯村黨工委的雙重領導,能更好地領會鄉黨委和聯村黨工委的意圖,工作開展更有針對性,更容易提高工作效率。對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支部能解決的就不交聯村黨工委,聯村黨工委能解決的就不上升到鄉,支部、聯村黨工委和鄉的工作效率都得以提升,推諉扯皮的事情反而減少。
在聯村黨工委的不斷努力下,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農業示范園將繼續堅定信心,按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旅游效益“四個最大化”要求,統籌結合,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發展,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奮斗目標。
責任編輯/張 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