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大慶技師學院 黑龍江大慶 163000)
技師學院德育教育問題及對策探討
劉剛
(大慶技師學院 黑龍江大慶 163000)
技師學院承擔著為社會提供技術型人才的重任,其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技術儲備和能力,同時還要有良好的德育背景和道德品質。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技工學校德育教育的問題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技師學院德育教學水平的思路與對策。
技工學校 德育 思想道德 素質 技術型人才
技師學院或技工學校等教育機構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和特殊使命,技工院校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的主陣地和主戰場。畢業后,職校畢業生基本上都要走向社會企業,邁向各種工作崗位和職務,其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隨著企業對技師類人才的迫切需求,職校的教育越來越偏重于學生的操作技能訓練和專業理論基礎培養等方面,而理論課程和文化課則逐步減少,甚至有的院校已經取消部分理論文化課程。同時,技師院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力度明顯不夠高,因此其學生的道德品質日益下降。德育教育的薄弱,使這些步入社會和企業的技能型人才無法很快適應周圍環境,制約了自身的發展和才能的施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不僅要加強技師學院的擇業教育和創業教育,更好加強其職業道德教育,以此來培養學生們吃苦耐勞、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社會提供綜合素質較高的技術型人才。
目前,國內大部分技師學院的德育教育并不十分理想,當前技工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不高,還無法完全適應和滿足社會對這類人才的要求和標準。概括而言,技工學校的學生還較多地存在著問題和不足,諸如:技工學校的學生明辨是非能力缺失,交往人員復雜,有酗酒、賭博、打架斗毆等不良現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社會公德意識相對比較淡薄,沒有較強的服從意識和集體利益觀念;整體上的文化素養較低,時事政治不聞不問,而人文地理卻又知之甚少等;集體觀念較差,不關心班集體和學校的利益;缺少愛心,不懂感恩,不尊敬師長,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等。
造成上述技工學校德育狀況的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社會不良風氣和家庭環境的影響。由于技師學院是面向社會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院校,因此其學生要長期與社會接觸,而且大部分學生來自學院當地的家庭。這種特殊的生源特征,造成了學生們很容易受到家庭、社會影響的弊端。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社會上的唯利是圖、貪圖享受、損人利己等不良風氣影響,甚至有的家長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與同學交往時不能吃虧和讓步,而且鼓勵其子女要向金錢看齊,影響了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二,社會、學校過分追求技術教育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大部分技工學校的課程結構以實習課為主,大約占50%的比例,而專業理論課大約占30%的比例,其余20%則為文化基礎課程,這20%里面就包含所謂的德育課程。上述數據表明,我們的德育教育比例非常至少,只是象征性的開一點關于就業方面的指導課。這種重視技術忽視德育的觀念和做法,成為影響和制約技工學校德育教學的第二大因素。其三,以往應試教育遺留下對技工類學員德育教育的影響。技工學校的學生德育狀況是隨時變化和發展的,而非處于一個靜止狀態,這一階段的德育教育與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教育)的德育教育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一般而言,進入技校的學生多為中考“末流”學生,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因為成績差而不被教師和同學所重視,甚至受到一定的歧視,因此慢慢養成了一系列的“壞習慣”和問題,比如不關心集體,抵觸或頂撞老師及管理人員等。中學階段就忽視了對這些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進而形成惡性循環。這些學生自身的德育狀況本身就不太樂觀,社會對技校生的偏見打擊了他們的心靈,造成一部分學生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的現象。
第一,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改善學校育人環境,為推動德育教育提供基本條件。
一定的環境氛圍可以強化或改變人的思想和行為,良好的氛圍則有利于德育教育的開展和實施,這就是借助了環境氛圍暗示教育作用。首先,要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形成“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校訓,營造良好的育人氣氛,使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各方面都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比如,利用校園廣播站、團刊、校刊、標語口號、名人畫像、校訓、校園標志性景點等,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共振。其次,要抓好儀式教育,創造一種莊嚴、神圣的教育氛圍。
第二,根據技工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狀況,改進思想道德建設格局,深化職業道德教育。
單一的概念化的空洞理論教學,以及老傳統、老經驗等教育方法,都無法滿足當前德育教育的需求和要求。有的院校僅僅通過開設德育課程,依靠學生管理部門和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其力度和效果也遠遠不夠。因此,根據技工院校學生的整體思想道德現狀,必須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格局,形成一個以書記校長為主的學生管理部門,班主任為骨干,科任老師和學校其他人員都參與的學校德育工作機制。形成以德育教育為主,各種活動潛移默化為輔的德育工作方法體系。通過構建一個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方位滲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
第三,根據技工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心理輔導咨詢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現代的中職生基本上生活在多元世界中,其信息渠道廣泛,能夠多維多視角地觀察社會,認識觀念上的意識也普遍較強。技師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及時疏通學生心理中的不滿、煩悶、逆反、嫉妒、自卑、焦慮、急躁等為良情緒,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也有義務來引導,提高學生對自己性格再塑的自覺性和對自己情感的控制能力。同時,要結合實際,適時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紀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讓學生分清形勢、明辨是非。
德育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新時期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十分緊迫,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教育工作者們只有多方面學習和借鑒各種類型教育的德育方法,結合技工教育實際,認真研究和探索適合新形勢下的學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才能逐步形成有技工學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
[1]駱閩。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管理觀察。2014年20期。
[2]徐景學。論職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