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蓮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 吉林長春130117)
對外漢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
呂蓮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 吉林長春130117)
本文針對對外漢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相關探究,主要從研究的現狀和背景概括、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探究、對外漢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以及當前對外漢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亟需解決的問題和建議這四個方面出發,進行了相關觀點的闡述和說明。
對外漢語專業 自主學習 學習能力
1.研究現狀:
對外漢語專業相較于其他某些學科來說,其發展歷史確實是簡短的,然而該學科適應新中國發展的需要,具有時代性,其發展速度也十分迅猛。首先,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海外漢語學習者人數也在不斷劇增,這為對外漢語專業畢業生源源不斷的提供著就業崗位。體現了對外漢語專業在目前眾多學科專業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其次,在國內,對外漢語教學這門學科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關于對外漢語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研究日益增多。這也體現了該學科的學科地位和研究價值正在逐步提高。
然而筆者通過整理資料發現,目前學術界眾多學者都是站在對外漢語教師的角度或者是站在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角度來進行自主學習的相關研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研究成果是通過多年對留學生的教學經驗總結和調查研究,歸納出的如何在對留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更好的讓留學生運用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綜合來看,目前在本專業研究中,以正在學習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視角進行研究的論文和著作,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2.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全球經濟迅猛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外國人越來越想了解中國文化和學習漢語。對外漢語教師也成為當前熱門職業之一,因而研究對外漢語專業的相關問題越來越迫切。筆者作為該專業學習的親歷者,認為研究本課題的意義重大,不僅可以幫助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時輔助其發現教學的重點,而且可以為正在學習本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參考,便于他們更好的理解自主學習并且找到適合自己自主學習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途徑。在此背景下,筆者選擇站在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角度進行簡單探究。
1.學術界關于自主學習的幾種界定:
關于自主學習的界定,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每個學者所處的視角和立場不同,在自主學習含義的界定上也不盡相同,到目前為止,還未能形成統一的定義。在國外使用的與自主學習有關的術語也不統一,如自律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主動學習(active learning)、自我調節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指導(self-instruction)、自我監控的學習(self-monitored learning)等。在我國也有很多學者對自主學習的概念內涵做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分析。華東師范大學龐維國博士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
2.學習能力的內涵
學習能力是學生適應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獲得學習效果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學習能力的內容豐富,概括起來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主要有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模仿能力和學科能力;二是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需要,并加以運用的能力,主要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應試能力等。“學習能力”一詞多用于形容個人,我們常常用“學習能力”的強弱來衡量學生。
3.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解:
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一種能力傾向。這種能力具體表現在學習者自己確立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策略,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等方面。”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具有能夠自我激發學習動機,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能夠根據學習內容選擇最合適的學習策略,監控自己的學習進程,調整學習方式,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
歸納總結以上學者提出的觀點,我們可以發現“自主學習能力”其實就是“自主學習”和“學習能力”的概念內涵結合,簡單概括來說,即學生不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如教師、課程學習進度、課程設計等,完全自己支配學習的時間和找尋合適的學習方式來進行自主學習并能夠取得一定效果和一定成績的能力。
1.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隨著教育的發展,學習以教師的“教”為主體已不再能滿足教育的需求。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已經不再扮演主要角色了,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正在由教學的主體角色向指導引領的角色進行著轉換。這也從一方面顯示出了,當前教育界對自主學習的重視。試想一下,假如學生只是把課上老師教授的東西進行吸收和記憶,課下不進行回顧、反思和深入拓展理解,教育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變成了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書本上有什么,學生就會什么;老師講到的就會,沒講到的就全然不知的局面。只有學會自主學習,我們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教師傳授給我們的知識和文化;才能不成為照本宣科的“書呆子”;才能開拓我們的思維,真正深入地學到對我們有用的知識。
2.對外漢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義
以上筆者簡要探討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對于本論文研究的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是如此。結合目前學術界關于對外漢語專業的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素質研究來看,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要掌握以下幾種知識和能力。
知識:
①豐富的語言學知識。
②足夠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
③一定的文學和文化知識。
④熟練掌握并運用外語。
能力:
①觀察能力
②課堂組織能力
③想象力和創造力。
④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僅僅掌握這些知識和能力是不夠的,了解如何利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學習這些知識和能力,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顯得尤為必要。而在整個學習這些知識和能力的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除了課堂的學習,課下良好的時間分配,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合適的自主學習安排,能讓該專業的學生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縱觀全局可以發現,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對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相較于其他專業來講更甚。
在了解了對外漢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背景和現狀,明確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內涵,以及對外漢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義以后,我們就必須發現并努力解決在對外漢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
主要問題:
1.課下時間分配不合理,很多學生不能很好的利用這些非常有利于自主學習的時間。
2.不健康的閱讀習慣。很多同學不愛讀書,或者不會合理選擇閱讀書目的類型,造成本專業學生缺少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素養,甚至是作為該專業學生最基本的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缺失。
3.沒有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及其意義。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還有很多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沒有認識到自主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他們認為課堂學習才是主體,忽略了課下的自主學習。
4.缺少和本專業相關的實踐和鍛煉。調查顯示,本專業在校學習的學生很少能夠利用課下自主學習的時間到相關的培訓機構進行實踐教學的鍛煉,造成了實際教學中的能力缺失。
5.對未來本專業需求的人才的認知度不高,導致自主學習出現一定的偏誤。如英語和小語種的學習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只注重課堂的專業課學習,課下自主學習的時間也全部用來專業課的鞏固,忽略了語言教學過程中,第二語言的作用。
建議:
5.1 建議學生為自己制定一個短期、簡單的自主學習計劃,把自己課余時間分配好,明確在不同的時間段自己該做的事。
5.2 建議學校多開展一些“讀書日”、“讀書心得交流體會”、“圖書飄流”等活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更好的閱讀。
5.3 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任務完成后,能夠多給學生布置一些自主學習的作業。如強調預習新課從而提出問題,復習舊課從而歸納總結知識體系的重要性。或者多給學生布置一些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的引導性任務,強調除了課堂教師教學外,課下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5.4 學生自身應該加強專業素養,利用寒暑假到社會上相關機構進行實踐。同時,建議學校就業處盡可能多得為學生提供到一些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就業實習的機會。
5.5 建議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訪問已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的學長和學姐、到一些用人單位進行實地考察的方式,多了解一下現在社會上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和相關要求,然后明確自主學習的方向,明確用人單位入職的條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做到全面俱到,不要出現學習的偏誤。
[1]湯敬安,吳玲英.“自主學習”的定義與理論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12):61
[2]龐維國著.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
[3]陳曉娟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福建師范大學
[4]張永勝.掌握學習策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遠程教育,2008(11):37.
[5]劉穎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 遼寧師范大學師資建設2010(38)
指導教師:
劉海洋系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