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吉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一中 內蒙古赤峰 025350)
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馬元吉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一中 內蒙古赤峰 025350)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帶來的是教學方法上的推陳出新,案例教學則成為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地理教學中移入案例教學法,對于改變地理教學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案例教學法 高中地理 新課程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帶來的是教學方法上的推陳出新,案例教學則成為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地理教學中移入案例教學法,對于改變地理教學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它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煉能力的方法。它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景,把真實的典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分析,討論,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實踐證明,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傳統的地理教學方法多采用“注入式”使學生對地理興趣寡然。而案例教學法則在教學中適時插入精彩的案例,深入研究身邊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比如在講授人口遷移時,我綜合赤峰市的鄉土地理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赤峰這些年來人口不斷激增,那么這些人口是哪來的呢?引出人口增長的兩種模式,即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人口遷移);這些人口為什么要來赤峰?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學生本身生活在赤峰這個城市,通過對生活的了解,很容易得出問題的答案;再如在新課導入時,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海水運動這一部分內容時,洋流運動規律是一個難點,我在課前設計了這樣一個案例:“15年前,一艘來自中國的貨船上裝載著2.9萬只塑膠小鴨子在太平洋因為事故落入海中。一直追蹤這些玩具的一名科學家預測,經過多年的海上漂流,這只鴨子艦隊將于今年夏天抵達英國西海岸。”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學生此時疑惑不解,我抓住時機提出問題:科學家究竟是憑什么預測到鴨子的行程的呢?從而展開教學講完原理后,由學生解釋這一事實的原因。用試試來證明原理,讓學生折服。
2.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縮短理論和現實的差距
在高中地理的模塊中,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部分都存在很多抽象的,學生難于理解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引進地理案例輔助傳授知識,可以大大縮短教科書和實際地理情境的距離。學生可以從這些具體的情境出發,設身處地的認識自然或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規律,認識研究地理的基本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必修二工業區位選擇這一內容時,我給學生劃分四個小組,分別成立服裝廠、面包廠、集成電路廠和海鹽廠,讓每組推選一人擔任廠長,給他們五分鐘左右的“會議”時間,由學生討論決定每個工廠需要考慮的最主要的區位因素和布局的區位,之后由老師做出評論和總結。整個過程學生廣發言論,積極踴躍,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在娛樂中了解了知識,運用了地理原理,掌握了地理的學習方法。
3.注重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改革的實施,改變了過去教學“終結果,輕過程”的情況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強調通過多種途徑,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獨立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案例教學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比如在學習海水運動規律這一原理是,學生覺得這部分內容十分抽象,理解起來十分吃力。針對這個難題我展開了“由點到面”的學習方法,用真實的生活典例,由抽象到具體來簡化知識難度。我是這樣做的:在課前,由學生自己準備好一個飯盒和一個吸管當工具在課上,讓學生將飯盒倒滿水,撒上碎紙片,用吸管在一端吹,之后由學生觀察實驗的結果,分組討論現象發生的原因并作出回答。再由學生推而廣之,把這個微笑的案例擴大到整個地球的話,會發生什么現象呢?通過剛剛做的小實驗和已有的知識,學生不難得出結論。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饒有興致地積極參與,積極討論和思考,并能夠完成教學的知識和技能目標,在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著地理的學習方法。
1.案例教學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了教師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而當教師走到學生中參加討論時,學生仍感受到一種無形的界限,從而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理論課要講深講透;另一方面,應走到學生中間,主動營造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環境氛圍。
2.案例的選擇應盡量貼近學生生活
地理這門科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指導著生活,學習地理最終也是對生活有所幫助。在案例的選擇上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聯系實際,讓學生感受地理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學習必修二模塊《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一章中,針對交通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我聯系了赤峰的鄉土地理學,設計了兩個問題:?赤峰前幾年的商業中心在哪里?現在呢?(原來在三中街和紅旗大廈附近,現在三中街逐漸衰落)?為什么三中街的地位逐漸衰落?為什么新的商業中心向西部的新城發展呢?(赤峰的交通干線逐漸向西向西北拓進影響)把這兩個問題拋給學生后,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通過小組討論,讓想說的同學都有發言與表現自我的機會,他們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對自己家鄉的了解,很全面透徹的分析這種現象的產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案例教學應根據時代發展推陳出新
時代在不斷進步,要使案例教學跟上時代的要求,反映當前的實際,教師必須不斷的進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做更新,多年不變,那么,學生只能處理幾年前的事情和得到幾年前的知識,這樣結果會適得其反。因此,案例教學同樣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
總之,案例教學法是新形勢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中適當采用,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領悟地理學科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