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世福
(平樂縣源頭鎮蛛螺中心小學 廣西桂林市 542406)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韋世福
(平樂縣源頭鎮蛛螺中心小學 廣西桂林市 542406)
要培養一代代創新人才,必須從孩子們抓起,讓孩子們從小就有想創新,敢創新,樂于創新的意識。只有從孩子們抓起,各級各類學校不懈努力,創新人才才會輩出,眾星捧月,中華民族定有杰出創新人才涌現的那一天。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是擺在我們當今小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當務之急的重要課題。依筆者之見,可以從下列幾方面去努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樹立較強的創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和教學觀。真正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而不僅僅是教育對象。要從靈魂深處認識到,學生并不比老師笨,學生有很多老師想不到,想不透的問題和智慧。世界上有許多難題難事需學生去破解。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才會充分尊重每個學生,才會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而學生只有充分得到老師的尊重和關注,才能更好地更有勇氣地去想他們要想的新問,表達他們的看法,做他們想做的新鮮事。
首先教學要高度民主。組織無拘無束的開放式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氛圍。努力創造適宜獨特見解的課堂情境;其次,課堂硏討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除了對獲得正確答案的學生予以肯定外,猶其要注意激勵學生對同一個知識點,從不同角度去發掘他們的新奇思路。對于他提出的各式各樣的言之有理不同見解,即使離奇、荒誕也要容納。學生的見解如果出現錯誤或偏差,但其思維過程尚未完結,有可能在再思考再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而自我矯正。此種情況下,教師千萬不要急于做出否定性評判,可把機會和問題留給學生去深入思考。如果學生的見解有悖常識,但又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或者超出教師或人類的已知范疇,那更不應該隨意否定;三是課堂教學應注重創設有利于學生個性不斷發展的條件。這個條件的前提是要營造平等.寬松.激勵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因素。要樹立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敢問,想問,樂問,善問的習慣,鼓勵學生敢于向課本,向老師挑戰。不唯師是從,不唯本是從。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標新立異,敢于創新。敢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要給學生提供人人動手,人人成功的機會、時間和空間;四是要善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目前的新課標教材在編排時就留給學生創新思維較大的空間,就看我們教師如何用好教材,如何善于拓展教材了。事實上,同樣的教材,抓不抓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學過程完全不一樣。例如,教一道數學題,如果僅僅是滿足于學期掌握教材上的解答方法,那完全可以照本宣科。如果教者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會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教材上的方法,就會多方面啟迪學生探索解題的新方法,在探索于發現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自主立新的機會和空間。這就是他們心中創新意識的萌芽。
教師在教學上對學生的評價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較大關聯。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脆弱的,需要教師的愛心呵護。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保護每個小學生的創新萌芽。對他們的種種提問和做法,不管是否可取,那怕是有誤,都要用激勵的口吻去評價。要知道,最起碼他們敢說敢為了,這就是創新的起步。這起步是珍貴的,是十分可喜的,千萬不能叫停。一般來說,教師往往愛贊賞那些聽話,與自己想法一致的學生,而對那些與自己看法不一致,答案不“標準”的學生則是不太看好,甚至呵斥。或未等學生說完己見就予以制止。其實此種評價學生的做法極大傷害學生創新意的萌發。
不少教師部置作業喜歡搞統一題類,統一題數,統一格式。甚至于每行寫多少個字都要給學生定框框。筆者認為,除了必須規范的格式外,對于諸如每行寫多少個字,多少題,大可不必作出規定。宏觀要求就可以了。放手讓學生去設計自己的作業,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真正做了一次次主人,不再是一切得聽從老師安排的被動者。他們會以主人翁的身份去精心設計自己的每一次作業。這一次次作業都會有不同的新“產品”。教師在作業評價時再加以展示,評比,褒揚,學生的熱情就會倍增,學生創新的意識就會在一次次自主作業中得到催化和增強。
多少年來,我們的不少學校,我們的不少老師都喜歡把學生管得死死的。聽話的學生,老老實實的,按部就班的考試高分的就會得到贊賞,就是人材。至于是否有創新能力?探究意識如何?確從不去認真考究。那些常有“奇談怪論”的學生則很難得到老師的好評。考試高分就是才子。社會,學校,老師,家長都是如此認為,也都是如此追求。這樣的培養目標如果得不,根本改變,是極不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難怪錢老發人深思的感嘆。試想,一個不充分重視創新的層面,何來這層面的人才?只有把我們的培養目轉到創新人才上,徹底拋棄教學為考試,考試為高分的管理方式,從根本上肯定創新的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在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才能一心一意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