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倩
(南寧市良慶區那馬初級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0)
淺析農村初中綜合性學習的困惑及解決措施
莫倩
(南寧市良慶區那馬初級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0)
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傳統的識字與寫字、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方面的教學上更加重視學生綜合性學習的培養,打造更加具有人文性,整合性更強,具有多元化特征的教學,使得課堂效率提高的同時來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進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農村初中綜合性學習的困惑,進而針對存在的困惑來為農村初中綜合性學習提供解決建議。
農村 初中 綜合性學習 困惑 解決措施
1.1 “綜合性學習”的定位到底應該在哪里
由于農村信息傳播速度之后,進而使得農村教師對于新課標教材的認識上存在知識結構和傳播思想等方面的不足,進而使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綜合性學習的本質沒有進行充分的認識,進而使得農村初中綜合性學習設置上出現了綜合性學習定位不準確的問題;另一方面,學校教學秩序與教學思想的高與低與教育主管思想觀念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由于上級教育專管部門對于新課標中新提出的綜合性學習概念沒有進行準確的認識,使得下級學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沒有給予重視,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此外,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使得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成績的提高,進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而使得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困難重重。
1.2 “四不像課”充斥課堂
傳統的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師雖然在表面上主張進行綜合性的課堂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開展中仍然沒有辦法擺脫傳統的教學觀念,這就使得綜合性學習成為了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教學方式改革,使得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成為閱讀課教學的附庸。還有一部分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綜合性學習當作是一門課來進行,對于教學的主要內容則是作為課文來進行講解,進而使得其中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思維培養的內容教學收到了非常大的限制,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性過強導致綜合性學習課的目的和形式“變形”,進而使得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目的受到了限制,并且使得綜合性學習課程成為了一種教學形式“四不像”的狀態,阻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1 學生綜合性學習作為教學的重要前提,進而實現教學資源與教學形式的整合
新課程改革中,重點強調了各個課程之間以及課程與生活之間所存在的密切聯系。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明確綜合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的定位,進而實現教學大方向的把握。而教師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自身理論水平,進而認識到綜合性學習的重要作用與主要目的,通過正確的教學活動的構思和實踐,來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上級教育部門因為認識到自身對于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作用,進而鼓勵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通過管理機制來為綜合性教學提供制度保障,進而實現綜合性教學日臻完善。例如,上級教育部門可以學校相關領導和先進教師參與到全國性的教育研討觀摩會中,進而更新教師的觀念,實現教學資源與教學形式的整合創新。
2.2 重視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語言方面的訓練和文字表達上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更加重視書本上的“死”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將綜合性學習課程當作閱讀教學課來進行,進而對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具有阻礙作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將文本作為教學中的重要載體,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習得能力。但是綜合性學習則是根據教學主題的內容來為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資料和一定的實踐建議,進而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教學資源的借用和整合來實現學生綜合性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跨學科的知識運用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結合,實現學生對于不同內容與不同方法之間的配合與滲透,進而擴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組合能力。例如,在綜合性學習主題“漫游語文世界”的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情景——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發起一個活動,讓學生熱心的觀察生活中的語文知識運用和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語文運用,讓學生留心生活中使用的錯別字,進而舉行一個匯報大會,這不僅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的了解,更是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文字組織能力的挑戰,進而實現學生綜合性素質的不斷提高。
2.3 在綜合性學習中重視情感的滲透和審美的提高
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將學生的情感體驗、生活態度和價值觀來進行科學的整合,這個過程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實現分段式的差異性教學,首先就可以通過班會等班級活動來實現綜合性學習的知識內容的滲透,進而降低學生的排斥感,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在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認識之后,教師就可以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體悟與見解,進而通過與生活實踐的結合來實現學生能力的不斷發展。例如,在以“成長的煩惱”為主題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少年維特之煩惱》一書作為引子,來開展一個“俱樂部”的情境活動,讓學生組成一個分享小組,吐槽自己生活中的困惑,進而通過不斷的分享,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將學生從課本和傳統的教學中中解放出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與學習的興趣,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來提高課堂的多樣性與靈活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悟與審美體驗。
綜合性學習的優勢就在于打破了傳統的教材束縛,通過教學資源的靈活應用,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而鼓勵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靈活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所存在的差異性,進而鼓勵學生發揮潛能,實現學生創新性思維和主觀能動性的培養,進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1]蔣華.農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性淺析[J].教育科學論壇.2009.(07).
[2]王信杰.提高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問題淺說[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1).
[3]井含祥.農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討[J].文學教育.2012.06.
[4]張小兵.農村初中綜合性學習的困惑及對策[J].文學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