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偉
(山東東營市技師學院 山東東營 257000)
關于后進生轉化的教育策略研究
郭延偉
(山東東營市技師學院 山東東營 257000)
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艱巨任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客觀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并且針對后進生的心理特點,提出轉化后進生的相應教育策略。
后進生 轉化 教育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差生”是“后進生”、“學習有困難的”或“頭腦遲鈍”的學生[1]。他說:“在我們的創造性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這樣說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贊同的,后進生在學校盡管是少數的,但卻是教師的頭痛之根,是每個班級的憂患之本。后進生的轉化,實在是難、難、難,經常使教師寢食難安。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筆者特別注意后進生的轉化問題,對后進生的成因及其對應的教育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
1.逆反心理型
這種類型的學生往往從小就受到家庭專斷式的教育。學生從小得不到家長的呵護,稍有錯誤就受到家長的訓斥打罵,久而久之,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說,他越煩;你越打,他越硬,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交流,不能溝通。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若沒有足夠的關心,就可能使他產生抵觸心理,以致仇視父母,與老師作對,甚至在同學身上尋找報復。
2.自由散漫型
一些特殊生由于家庭破裂或是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因此養成了他們自由散漫的個性。這類學生缺乏紀律觀念,遲到、早退的事時有發生,自己感興趣的課就聽聽,不感興趣的課就不聽或干脆一走了之。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他們可能厭惡自己的家庭,因此到處游蕩,行為散漫。
3.孤僻冷漠型
這類學生由于受到離異父母的冷落,或從小受到外界過多的批評,因此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卑感強,漸漸在心理上建立起情感的屏障。不善交流,喜歡獨處,自我欣賞,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自我中心,對集體和他人的事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班集體的任何活動都不想參與,集體榮譽也似乎與他不相干。
1.確立教師的育人觀念
首先,教師對轉差工作要有“自信心”。要確立后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種自信心的確立會對轉差治差工作產生一種無形的推動力。其次,教師要“理解”后進生。要相信他們的“差”是暫時的,是有原因的,他們的言行是這一時期學生身上很容易發生的。第三,教師要有“包容”心。對后進生的違紀行為、厭學傾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要用自己也曾經是學生,也曾經有過類似的行為進行換位思考,允許學生犯錯誤,不片面地將后進生定位為某一類人或用“不可救藥”、“渣子”、“笨蛋”等言語將這些學生一棍子打死,這樣就無從談轉差的問題了。
2.因材施教,方法靈活
后進生的情況相當復雜,其原因形成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善于運用歸因理論,摸清情況,分析原因,了解癥結,這樣才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好教育工作。如:①對由于無知犯錯誤的,應重在講道理,擺事實,提高認識能力;②對意志薄弱經不起誘惑,而反復犯錯的,應給機會讓其鍛煉;③對調皮搗蛋而有能力,要委以具體的工作,一方面發揮他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要嚴格要求,讓他在實踐中得以提高;④對自卑、自暴自棄者,要肯定其優點,幫其重樹自尊心和自信心。對于不同的學科,也應有不同的方法,例如語文課在轉化語文差生中:應該“創設情境,鍛煉意志力,尊重信任,保護自尊心,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進行教育。
3.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后進生往往會被教師和同學遺忘。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要時刻把學困生放在心上,要給他們多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充分展示自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我們崇高的使命就在于給予他一種自豪感。一點點成功會給他帶來無可比擬的歡樂、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課堂上,我會經常設計一些淺顯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布置淺顯的題目讓他們板演。一旦他們的答案接近或類似正確答案的時候,馬上予以肯定,并引導他們向前邁進,直達正確的彼岸。這樣,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愛學習,感受到教師和同學沒有遺忘他們,并且非常重視他們,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自覺形成。
4.創設和諧的教育環境
充分發揮集體教育的力量,形成強大的教育優勢,并且跟蹤關注,鞏固教育的成果。教育后進生,除了學校領導者,教育者占主導地位以外,家庭、社會各方面要密切配合,協和努力,共同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教育環境,以便發展。學校要加強學風、班風培育。可發動每一任職教師來教育后進生,使其轉化,班上的尖子生也應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幫助后進生轉變。讓后進生逐步邁進成功之門。同時轉差工作的開展必須得到家長的信任和配合。我很珍惜每一次家長會,把學生的在校情況和我的一些設想如實地告訴家長,并共同探討對策,向家長說出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誠懇地向家長們提出一些建議,并盡可能地給各位家長派“帽子”,讓他們覺得孩子的成績和他們的付出是成正比的。家長也很樂意戴這頂“帽子”,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更愿意配合教師的工作。另外,我還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家長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5.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教師應該改變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尺度,為后進生前進增加動力。比如,每次測驗后,我都會特意表揚進步大的學生,使他們明白教師和同學都為他們的進步感到高興,并鼓勵他們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學習。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考試成績的高低并不是評價他們好壞的唯一標準,教師更在乎的是他們平時的表現,這包括上課的發言情況和紀律情況,綜合各方面情況來評定他們的成績。
總之,教師的心目中要有后進生,教育轉化他們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工作。教師絕不能公開地把他們當成后進生,特別是不能把他們當成永久的后進生。后進生身上也有許許多多的閃光點,也有他們的優點,只有你有愛心、誠心、耐心,你就會發現,你就能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就能轉化他們。對待這類學生應加強學習目的、動機的教育,和他們一起定下容易達到的學習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用校規校紀嚴格要求他們,使他們逐步養成自覺守紀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加強意志品質的自我鍛煉,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與毅力,戰勝自身弱點,健康地成長起來。
[1]馬斯洛著.李文恬譯.存在心理學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