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玲
(浦江縣中余鄉中心小學 浙江金華 322209)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
張亞玲
(浦江縣中余鄉中心小學 浙江金華 322209)
小學語文課本中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體會到文字的魅力,還能學會如何用文字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但注意力又不容易集中,老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寓教于樂,而實施情感教育是不錯的選擇,既可以發散學生思維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1]。本文主要講明了情感教育的具體概念,并從三個角度分析探討如何將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實施。
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 實施策略
自21世紀初,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國家發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已經數年之久,然而如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而不是在學習過程中一味地應付考試這成了困擾廣大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因此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能夠對學生進行天性解放,發散思維,學生能更深刻的記憶所學到的知識,更是讓學生懂得了謙讓、善良、禮貌等諸多美德。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傳道解惑,而且還要授人以漁,通過內容豐富的情感教育,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2]。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隨著教育制度改革,素質教育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教師發情感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刻板教學方式。相交于傳統教學方式,情感教育更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獲得成功時的愉悅心理,從而培養其自尊自信的的積極態度。在情感教育中學生與老師能夠充分地交流想法以達到知識的傳遞與獲得,學生既在創造用的教學過程中收獲了知識,老師也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因此情感教育是一項以人為本,重視教學環境的情感渲染,堅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建立正確的道德品質,能夠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教學方式。
1.結合課文,發散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就應當要結合教材的中心思想,發掘其中的真實情感要素。在小學教材中,往往存在最多的就是故事性的文章,這種文章更加生動活潑符合學生的天性,更加能夠加以展開,進行情感渲染,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譬如在《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出使楚國,卻遭受侮辱,卻通過晏子的機制與辯才化解了外交危機。在學習此文的過程中,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晏子不卑不亢,維護國家利益的精神。還能夠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角色扮演評出最佳晏子扮演者,讓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獲得成功的愉悅感,讓學生在交際過程中不卑不亢,發動學生在課余時間內學習晏子的其他事跡,學習晏子的美德,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淳淳善誘,讓學生以晏子為榜樣敢為人先,捍衛祖國,不卑不亢。再比如說學習《將相和》,這邊文章也是和《晏子使楚》一樣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兩篇課文聯合在一起,給學生普及春秋戰國時期的先賢故事,發動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調動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更加了解時代背景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再將話題收回來,讓學生感受先賢的精神,學習先賢美德,以達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2.結合背景,淳淳善誘
小學生閱歷較少,不能夠充分控制自己的情緒,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被老師情緒所調動,因此老師應當在結合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況下,開闊學生眼界。譬如在學習《開國大典》的時候就可以與前后的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長征》、《難忘的一課》、《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相結合,這時教學中可以運用到多媒體,給學生講述時代背景,當時國家處于危難之間,是無數先烈舍生忘死,前仆后繼才換了今天美好的生活,要讓學生記住革命先烈的犧牲,以及今日的生活來之不易,珍惜眼前時光,認真學習以至將來報效祖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標桿“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這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要引發學生產生共鳴而不是呆若木雞,用自己的情感來引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記憶深刻。
3.師生交流,融洽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讓情感教育得以實施的重大前提。傳統教育過程中,師生缺乏溝通,地位之間的不對等導致教學方案過于刻板導致學生學習熱情普遍不高,漠視、扭曲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還未完全建立的情感發展,容易導致學生產生自卑、厭學等心理,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教師為了應付考試而遏制學生天性,對學生造成了心理傷害。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缺乏一套科學的撥亂反正措施,面對學生并不能好好溝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因該主動走進學生內心,調節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讓學生產生自強自信自尊的良好心態,為以后的學習道路奠基良好的基礎,有利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是具有先天上的基礎的,學生性格尚未定型,而且更加容易崇拜老師所以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經常給予學生積級的鼓勵以及肯定的評價,培養他們養成自信的人生態度。讓他們在表達過程中勇于說出估自己的想法,培養他們善于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3]。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樹立正確的道德感,讓他們以老師為榜樣,學習老師的品質,培養他們的道德感、責任感、對集體合同的認同感等。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1]張巧英.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0,12(14)36-38.
[2]曾雪蓮.高中散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實施研究[D].喀什師范學院,2013,10(01)52-53.
[3]趙崢葆.模仿與創新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6(02)77-79.
張亞玲,女,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1988,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小學一級教師,浦江縣中余鄉中心小學,研究方向:語文,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