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郁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法律系 河北石家莊 050064)
如何提高年輕教師在法學課堂的教學能力
劉郁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法律系 河北石家莊 050064)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成為中國依法治國進程的里程碑,如何貫徹會議精神并落實有關決定,就成為今后的工作焦點。
人常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國的法治化的關鍵一環,就是造就一大批具有法學專業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而教師是人才培養工作的具體承擔者。因此對于法學院來說,提升法學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就成為保證法學教育的質量必由之路。
當前年輕教師已成為高校教師隊伍中的一支生力軍。年輕教師正處于職業生涯的立業發展階段,也是一個人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他們有自身的優勢,比如思想活躍,敢于創新,專業知識結構扎實等等。但絕大多數法學院的年輕教師畢竟剛走出學校不久,缺少或根本沒有教學和法律實務經驗,不少法學院的年輕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教學能力普遍比較弱,很難把專業知識準確恰當的轉化為教育知識。因此,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提高高校整體的法學教學質量,促進高校法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今天我們探討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年輕教師在法學課堂的教學能力。看似說的是課堂上的問題,但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僅著眼于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工作在課堂之外。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必須從實踐中汲取營養,將自身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
人們通常認為法學是專門研究法律現象以及與法律有關的社會現象的學科。從知識的角度看,這是正確的。但換一個角度來看,法學不僅僅是知識,還是一種經驗,一種在法律實務中形成的經驗。因此說,法學是理論性實踐性兼具的學問,其真諦是經驗,而不僅僅是知識。法學這種知行統一的特性客觀上要求法學院教學必須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當前不少年輕教師在教學上,常常照本宣科,不能將書本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難以讓學生對該課程產生興趣。加之法律很多時候呈現給我們的是浩如煙海的法條和一個個比較枯燥難懂的名詞,對于這些知識年輕教師又該如何理解,并把它們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準確掌握呢?
其實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并不都那么復雜,辦幾件與課程相關的司法業務就知道該如何處理了。其實我們處理個案的意義不單純是為了理解法律,更重要的是將相關知識融于實踐行動中,再將實踐中的經驗帶回課堂,為學生在專業的法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構建一座橋梁。告訴學生官司怎樣打的,課堂上講述的知識在打官司過程中是如何使用的(當然現代社會中法律問題早已超出了打官司的范圍)。
因此只有年輕教師具有相當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真正為提高教學能力打下堅實的實務基礎。這也是提高年輕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第二,使備課成為年輕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眾所周知,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年輕教師剛剛走上講臺,對于如何、怎樣備課和寫教案都不是十分清楚。由于過去對教師備課的檢查過于側重教案等形式方面,而相對忽略了教學內容和過程的設計,導致部分年輕教師的備課無法有效的指導課堂教學。因此,要放寬對教師過多、過死的限制,幫助年輕教師備課以提高其教學能力。
因為法學具有知行合一的特殊性,加之其存在眾多經驗的成分。如果在法學教育的備課工作中,對于新上崗和教學經驗不夠豐富的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單獨備課,不但會走很多彎路,而且其中如果存在不當甚至錯誤之處也難以被盡快發現。所以在年輕教師備課的問題上,我們應該在單獨備課的基礎之上,合理推進集體備課、以老帶新備課等備課方式,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共同加強專業知識的解讀,通過借鑒交流來彌補年輕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讓年輕教師盡快從中汲取先進的經驗和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年輕教師課堂教學的能力。
第三,切實貫徹年輕教師聽課的制度,讓聽課成為提高年輕教師課堂教學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模仿是人類學習借鑒他人經驗的最有效方法。聽課是初為人師的起點;是教師進步的基石;是教師成長的階梯;教師自我檢驗的法寶。對于法學教育來說,經驗豐富老教師會在課堂上根據不同的情景需要,設置各種民事或刑事案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的熱情。而這一切必須通過聽課來獲得,其它方式很難替代,因此聽課,是年輕教師快速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捷徑。如何聽課,我們認為應做好以下工作:
1.年輕教師應把自己定位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聽課前要做好準備工作,熟悉教材,明確這節課教學目標,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出課堂教學初步方案。
2.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要邊聽邊思考。要看教師怎么講的;要看課講的是否清楚明白;要看教師啟發是否得當;要看課后學生的反饋,做到各方面兼顧。
3.在聽課后,一定要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使之成為自己今后教學的資料。
第四,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專家一直非常重視。現在很多教師都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思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這對于尚在成長期的年輕教師來說更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年輕教師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反思自己確定教學目標是否適用,所采取的教學策略是否得當。
2.反思教學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
3.改變自己原有計劃的原因是什么?改變后的效果怎么樣?如果采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4.學生的評價如何?以及存在何種建議等。
年輕教師做好上述教學反思工作,寫好“教后記”將自己的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與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討論。系部、教研室也應組織不同學緣結構、不同兼職背景(如律師、法律工作者、人民陪審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就課堂上發生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充分利用資源,不斷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效益和教學能力,使教學反思成為年輕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有效監控、調節教學的活動,從而形成年輕教師自我完善的內在機制。
綜上所述,教學能力是教師所掌握的教學理論轉向教學實踐的中介環節,提高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提高高校整體的法學教學質量,促進高校法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們應不斷探索和思考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方法和途徑,為實現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所確立的依法治國的工作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