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新媒體早已成為各大傳統媒體間進行競爭的一個關鍵的手段,“全能記者”“新型記者”的概念不斷涌現,對當前新聞記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要時刻跟隨時代發展的潮流,適應新環境的變化。然而,一些新聞記者依然還停留在過去傳統新聞作業思維下,缺乏與時俱進的想法與行動。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下,新聞記者必須要認清形勢發展,對其能力實施有效的調整。本文也正是基于這樣的想法提出了在新形勢下解決新聞記者能力缺乏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當代社會的發展十分快速,互聯網等新興的媒體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傳統媒介的模式產生了十分大的變化。集中表現在網絡等新媒體的發展速度十分快,大有取代傳統媒體的趨勢。傳統媒體借助內部機制的改革、媒介的融合等多種途徑,也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新聞界呈現出新的業態競爭格局,對于處于新聞最前沿的記者們而言,對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能力問題
1.1 缺乏獲取新聞線索的能力
生活就好像一個大環境,一名優秀的記者可以隨時從其中得到新聞線索,但是當前一些記者欠缺的正是有效獲取新聞線索的能力,他們常常都是被動地依賴熱線電話來獲得新聞線索,或是從通訊員那里得到新聞情報,更多的是依賴傳統的渠道來源。而一些通訊員,由于其專業水平良莠不齊,一些稿件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而給媒體的聲譽帶來不利影響。一些通訊員甚至為了制造新聞,安排人員擺拍,制造噱頭和關注度,如果記者直接將稿件拿來刊登,必然會對媒體的聲譽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1.2 缺乏識別信息真偽的能力
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下,在信息的海洋中,記者對信息的有效識別與分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能力。這個能力是由其經歷經驗、常識、知識、分析能力等方面組成的。新聞記者是一個年輕化的職業群體,很多記者經驗和經歷欠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經驗和經歷等能力要素可以借助學習別人與時間的積累來提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記者對這方面的積累與提高并不重視。一些記者的工作態度十分浮躁,為了在第一時間進行新聞的搶發,對新聞的信息不加核實,導致假新聞時有出現。
1.3 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
記者是一個需要出入各種各樣場合和地方的職業,據權威調查表明,當前最危險職業的排名中,記者僅次于礦工、警察而居第三名。按照記者保護組織的統計數據,每一年,大約有100名記者因公殉職,各種被威脅、被傷害、被騷擾、被綁架的事例比比皆是。這些就要記者必須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當前,常常會出現記者被傷害的事件,除了其他因素外,記者缺乏足夠的應變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1.4 缺乏良好的口語文字表達能力
新聞記者有時要參與現場直播活動,這對其口語和文字的表達能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記者的口語表達水平也反映著整個媒體業的水平。但是一些時候,我們在看新聞、聽廣播的時候,一些出境記者說話磕磕絆絆,不夠流暢,無法讓聽眾快速把握新聞事件的信息,這便是欠缺口語表達能力的表現。
2 當前環境下新聞記者應當具備的能力及培養策略
對于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之下,記者能力存在欠缺等方面的問題,作為一名有著優秀能力的記者需要擁有下列幾種能力。
2.1 獲取新聞線索的能力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記者無法掌握全部的新聞線索,但是記者必須要具有新聞線索的快速獲取能力。除了一般性的媒體熱線等傳統渠道之外,記者還要善于開拓新的新聞線索的渠道,例如一些記者可以從別人的只言片語里面找到新聞線索的突破口,一些記者可以從看似簡單的事情里發掘出深度的新聞線索,還有一些記者可以從已經報道的新聞事件中找到新的新聞點。當前新媒體時代下,一些記者開始從自媒體平臺上去獲取新聞線索,比如百度貼吧、論壇、微信、微博等。這就要求記者具有一雙智慧的眼睛來獲取新聞線索。
2.2 辨別新聞線索的能力
每一天新聞熱線、通訊員都能夠給記者提供一定的新聞線索,加上記者自己的新聞渠道,相應的信息還是較多的。但是這些新聞信息不可能全部都使用,因此,新聞記者要具有較好的辨別與識別能力。一些新聞線索可能缺乏新聞的價值,而一些新聞線索是假新聞。在這么多的信息中間,記者要放大眼睛,對這些信息進行去偽存真的處理。
2.3 隨機應變能力
記者每天的工作都充滿了變數,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其必需的。記者隨時會出現在各種報道場合,包括還要面對一些危險的考驗,這就要求記者靈活應變,可以對各種突發狀況進行快速的反應,也可以幫助記者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2.4 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對于一些需要直播連線的記者,必須具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其成功播報的關鍵所在。在節目現場,因為時間緊迫,記者的口語表達一定要準確無誤、邏輯清晰,讓觀眾通過記者清晰的表達便可以掌握相關的新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