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華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第二實驗小學 山東德州 253000)
自主習作"巧心思"
王志華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第二實驗小學 山東德州 253000)
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師也常常費勁心思、想法設法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本文從積累生活素材,自主修改習作兩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提高習作的有效方法,不僅注重寫作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寫作方法的提高。相信在這樣的方法指導下,學生的習作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習作 素材 修改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老師常常抱怨學生寫得差,學生常常咬斷筆桿也無從下手。怎樣有效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打造高效的習作課堂?經過一番心思,一番實踐,我終有所獲。
學生寫作“無事可寫”的現象比較突出,面對這種現狀,我曾經想到看習作選,仿寫借鑒,竭澤而漁的做法終究不行。于是,我嘗試讓學生自己尋找寫作素材,寫自主習作。
1.充分利用午練前幾分鐘說話練習,進行口頭習作訓練。這雖然超出了課堂教學,但卻為習作課堂教學打基礎。幾分鐘微不足道,但積少成多,積沙成塔,長期堅持下來時間還是很可觀的。我們的班人數較多,要達到人人練習,經常練習不實際,所以在一個月后,當同學們了解了如何開展,如何進行之后,我們嘗試小組化。一開始比較亂,我就走到組里去,與他們一起交流,點撥交流的方法,并且請交流活動開展好的組進行展示,這無疑激起孩子們的競爭意識,所以很快他們就搞得有模有樣。我們開設的欄目有:講述身邊事、我要對你說、名言解讀、書海拾趣、開心一刻等,有的可以提前準備,有的是臨場發揮。由于學生們的生活經歷不同,思維方式也各不相同,他們在這兩分鐘內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無疑也擴大了其他學生的認知范圍,并且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為寫作積累素材。如:第四單元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但是一次作文下來,發現沒有幾個同學能把自己觀察的東西寫出來,大部分同學將動植物的樣子描寫出來了,但是缺少深入地觀察發現,更是沒有一個同學寫科學探索發現這方面的文章。于是,我號召班里的學生一起“泡豆子”,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將收獲記錄下來。在幾天的實驗過程中,同學們的積極性特別高,下課后就主動去觀察豆子的變化,并進行記錄。幾天后,我讓同學們將自己的收獲寫出來,出乎意料的是,同學們從實驗過程、實驗變化、自身心理活動等各個方面對豆子的變化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不再僅僅局限在豆子的外形上,他們的思維火花一下迸發。
3.精心課堂設計,盡量創設情境,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和思維的角度。比如,近期我們觀看了電影《小小心愿》,我就結合這次活動,設計了“同一片藍天”情景和話題,引導學生寫作,結果學生由電影中的人物,聯想到身邊的殘疾人,想象他們的世界,探究他們的生活,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批評社會現象,聯系自身,攜手共走人生之路……聯想到友愛、幫助、勇氣、毅力、智慧……學生寫得相當不錯,我很滿意這堂課的設計和效果。
4.注重學生寫作形式的創新。四年級學生對寫作的形式并沒有太多了解,甚至有的同學不會分段,此時我就與他們欣賞美文,在閱讀的同時,讓他們去尋找為什么好,好在哪里,然后將自己的發現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不求多多益善,只求熟練掌握其中一項,每次增加一種技巧,一種形式。同時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構思(寫什么),自己的寫法(怎樣寫),開頭一段(或結尾一段)等,讓其他學生“集眾家之所長”,為他們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久而久之,他們學會了很多,而且印象深刻。
學生修改習作這種方式,多年來倍受爭議,褒揚者有之,毀譽者有之。最新頒發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獨立修改作文的能力,并指明:中年級“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高年級“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一個人對文章的評價能力,能真實的反映出他的文學修養和寫作水平。學會評好一篇文章,對自己文學鑒賞水平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習作,掌握修改方法,提高修改能力,已成為當前小學習作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因此,我經常用以下方法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
1.合作修改法
習作講評時,選擇有相同問題的作文,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式地修改。根據學生寫作水平的層次進行搭配,組建“互動互助”作文評改小組。要求他們針對下發的習作,集體討論,能形成共識的就進行批改或點評,不能形成共識的就進行歸納整理,準備集體交流時發表見解;一般是由各小組推派代表匯報該組對所評批習作的意見及不會修改的地方,同時,允許該組其他成員補充,接著再由其他小組針對匯報情況說出自己評改的理由和意見。在評改作文時,我巡回指導并參加學生的討論,對分歧較大的問題作及時的指導。最后,對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問題及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我點撥、引導或講解,滿足學生評改的欲望。
2.反復修改法
“好文不厭百回改”,把學生以前寫的習作、已經修改過的習作,引導學生再讀讀,再修改。隨著學生知識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過頭來修改前一時期的習作,一定會發現新的問題,想出新的修改意見。我覺得這也是“溫故而知新”的一種表現,很多不成熟的方法,都是在一次次的重新審視中變得扎實有效??傊?,在激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讓學生多思考,多探索,學生的思維定能擊破“定勢”的屏障,迸發出一個個耀眼的火花。讓學生思考他們的成功之處,讓他們在鑒賞中得到提高。
3.學生互評法
讓學生互評習作,有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大多是認為學生能力達不到,怕誤評或者錯評,以致打消被評論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反過來想想,學生之所以沒有評論的能力,鑒賞的能力,修改的能力,不正是教師在剝奪學生學習這種技能的權利嗎?所以老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互評。首先,要讓學生知道,習作是作者辛勤勞動的果實。因此,作為評改者,一定要本著尊重、認真、負責的態度去批閱,絕不可敷衍、草率。其次,教會互評方法。先評文章的中心、結構、材料等。然后評“亮點”,加以肯定。對其不足,應誠懇提出,切勿語言刻薄,并說說自己的建議。在交流中,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這種效果是學生一味多做多練所達不到的,也是教師全批全改、精批細批所不能獲得的。通過學生自身實踐,絕大部分作文寫得不夠成功的學生樂意再重新寫一次,這樣一改以往學生怕做作文的現狀。
相信只要我們肯動腦筋,花心思,想辦法,老師常抓不怠,學生常練不懈,學生習作能力會得以提高,習作的課堂會變得高效,而教師習作指導也會隨著學生習慣的養成,越來越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