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祥
(酒泉第四中學 甘肅酒泉 735000)
我國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轉向、反思與重構
王德祥
(酒泉第四中學 甘肅酒泉 735000)
我國基礎教育具有雙重價值取向的屬性,兼顧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對基礎教育的雙重影響作用。實現價值取向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快速轉變,必須對基礎教育對象的階段化、基礎教育目標的分級化以及基礎教育內容的革新化進行具有教育時代意義的深刻反思,進而加強基礎教育教師、教學目標以及受教對象對價值取向觀念的重構。
基礎教育 價值取向 探析
價值取向的轉向、反思以及重構對我國基礎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決策性作用,能夠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對青年學生塑造“三觀”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知識時代的到來不僅為基礎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明確了基礎教育的發展目標,提升了基礎教育的發展水平,更是為國家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知識經濟收益?;诖耍滞苿游覈A教育價值取向的轉向成為構建教育上層體制的重點內容,也是教育進步的必然發展趨勢,加強我國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轉向、反思與重構,旨在踐行“以人為本”、“自由發展”、“全面進步”的現代教育價值理念。
(一)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概述
基礎教育價值取向是一種教育認知的科學表現,是對教育、價值以及教育價值三者的系統聯系觀[1]。在一定程度上,有意傳達價值取向的教育活動會得到更加顯著的教育效果,以滿足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基礎教育對價值取向的意志追求,由此可見,一切與價值取向有關的教育活動都必須體現出基礎教育“以人為本”、“自由發展”、“全面進步”的現代教育價值理念,并奠定青年學生素質教育同知識教育的根基。
(二)基礎教育價值取向轉變的多方需求
價值取向的科學轉變對基礎教育起著重要的導向指示作用,與國家教育革新方向以及人才培養目標有著緊密的聯系,關系到國民素質素養以及國民知識水平的整體狀態。第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以及個人價值體現是基礎教育價值取向轉變的核心目標,基礎教育重在對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科學文化以及強身健體的初級教育,同時幫助青年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第二,提高國民整體的素質水平是基礎教育價值取向轉變的基本要求,科學轉變價值取向能夠對提高國民整體素質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育內容和教育質量的兼容影響下為國民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第三,基礎教育價值取向轉變為國家教育改革提供強大的推助力,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轉變必定以科學的、先進的、新穎的教育內容作為教育革新的主要成分,以此構建和諧有序的現代教育體系;第四,社會的穩定發展為基礎教育價值取向轉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只有和諧安定的社會發展環境才能孕育出與時代特征相符的基礎教育價值取向,反之,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價值取向轉變能夠有效地推動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基礎教育中忽視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
基礎教育必須重視青年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價值,避免基礎教育過分重視知識成果的教育誤區,因此,必須明確基礎教育中“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以“人的發展服務”作為基礎教育的革新目標,促進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并以此實現基礎教育的核心價值[2]。
(二)基礎教育中輕“思考”重“學習”
基礎教育中輕“思考”重“學習”主要變現在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以“應試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發展目標,致使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收者,難以發掘學生的個體特點和創新思維。因此,基礎教育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和豐富的實踐機會,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認知,在認知中進步,以此推動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應試教育”的局限性以及評價模式的單一性
將“應試教育”作為一切教學工作重點內容的學校不占少數,“應試教育”制約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學生的個體發展,將考試成績作為人才選拔的唯一標準,忽視了考試的進步意義和積極影響。評價模式對推動基礎教育革新的影響作用十分顯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還能夠優化教育評價結構。單一的評價模式存在破壞人的個性化發展和社會化發展的必然性,單一的評價模式不僅與教育的正義公平背道而馳,而且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致使基礎教育“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難以實現。
(一)體現“以人為本”的基礎教育本質要求
體現“以人為本”的基礎教育本質要求,必須以構建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為邏輯起點,實現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和諧統一與全面發展,牢牢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時代進步的節奏,反映學生在社會環境中主體性的存在價值,開發學生在教育發展環境中的內在潛能和能動意識,體現出基礎教育“以人為本”的重構出發點[3]。
(二)積極調動受教者個體的創造思維和能動作用
積極調動受教者個體的創造思維和能動作用是實現基礎教育價值取向重構的核心內容之一,培養受教者個體的創造思維和能動作用離不開教育者的導向作用和受教者的主體作用,基礎教育必須防止受教者發展進程中工具性趨向的出現,重視受教者科學價值觀的完善與發展,激發受教者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調動受教者個體的主觀能動作用,推動受教者在基礎教育科學價值導向作用下的全面發展。
(三)兼顧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整體發展的教育水平
兼顧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整體發展的教育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一是加強基礎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以及科學文化教育;二是擴充基礎教育所涉及的知識領域,為教育水平的提高奠定學科基礎;三是深化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科學認識,從價值取向進步的本質出發,了解基礎教育對提高國民整體素養水平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我國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轉向、反思與重構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內容,一切與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相關的研究內容都必須從國家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及社會對基礎教育的人才需求出發,科學轉變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為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基礎教育價值取向體系做出積極努力。
[1]陳延軍.我國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轉向、反思與重構[J].現代教育管理,2014,07:31-34.
[2]李廣,馬云鵬.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價值取向的特征及其文化闡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154-158.
[3]吳亮奎.對我國基礎教育學校教育價值取向檢視[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2,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