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剛
(新疆林業科學研究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
新疆沙灣縣城郊綠地分析
孫 剛
(新疆林業科學研究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城郊綠地不僅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還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通過科學合理的綠化配置建立功能多樣、結構穩定的城郊綠地,從而為城市建成區提供生態屏障,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城郊綠地;生態防護;植物景觀;經濟效益
近年來城市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態環境建設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開始重視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系統建設[1]。然而從現行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可以看出,建成區綠地系統受重視程度遠高于其他綠地系統,但是要充分發揮城市綠化的功能,僅靠市區綠化作用非常有限,必須盡力挖掘城市郊區的綠化潛力。現代意義上的城市郊區,是指除城市轄區以外的地域,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與城區緊密相關的、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區域[2-3]。雖然城郊綠地未包含在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但對于建成區在自然生態建設、防震減災、休閑游憩及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城鄉交融已經成為很多大城市邊緣特色鮮明的本土景觀[4-6]。該研究主要以新疆沙灣縣翠山綠化項目為例來分析城郊綠地。
2013年5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綠委、自治區林業廳在“關于加強城市近郊綠化工作的意見”中明確城市近郊綠化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加強城市近郊林業生態建設,大力營造防護林帶、郊野公園,建立綠化隔離林帶;加強鐵路、公路沿線綠化,城市周邊荒山、荒坡、荒灘綠化,營造以人為本、特色突出的生態型城市。
沙灣縣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南緣,東接石河子市,南依和靜縣,西鄰奎屯市、獨山子區,北連克拉瑪依市,是自治區確定的天山北坡經濟帶優先發展的縣市之一。項目區翠山位于沙灣縣城西南2 km處,東側為縣城邊緣村落、北側為北疆鐵路、南側為農田用地、西側為河流(圖1)。
圖1 項目區地理位置
該項目的建設將是沙灣縣撤縣建市和打造休閑之都過程中的重要基礎環節。通過在荒山營造生態林和經濟林,既可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又可獲得經濟效益,還促進了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1 地形地貌沙灣縣南高北低,南部山區最高海拔達5 242 m,北部沙漠最低處海拔達246 m,翠山位于沙灣縣西南面,整個山體呈東西走向,東西垂直長約17.43 km,南北垂直寬約6.7 km,水平投影面積95.27 km2,山體最高海拔826.30 m,山體最低海拔523.20 m。
2.2 水資源沙灣縣轄區有6條河流,各河系均為獨立水系,互不干擾,徑流補給均依賴于冰川積雪融化,隨季節變化徑流在年內變化較大,水資源較為豐富,但項目區水資源匱乏,需要從周邊河流引水。
2.3 土壤條件項目地地理位置特殊,土壤較貧瘠,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部分區域甚至必須換土才能栽植植物。
2.4 植被特點經調查發現,翠山上植被主要以堿蒿、角果藜、豬毛菜等草本植物為主,有少量的喬木和灌木,植被覆蓋率低。
2.5 氣候條件全縣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夏季酷熱,冬季嚴寒。氣象要素隨高度變化明顯。夏季多東北西南風,冬季多西南風,南部中高山區降水充沛,冬暖夏涼。項目區春季易發生大風沙塵天氣,對新栽苗木成活不利,為保證成活率,應注意栽植時間,加強天氣預測預報,加強撫育管理。
3.1 種植設計基本原則
3.1.1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從生態科學的角度出發,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實現喬、灌、花、草合理配置。
3.1.2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城市近郊綠化是為了改善生活環境,滿足居民的需求。總攬全局,統籌各方,促進城區和城郊綠化協調發展。
3.1.3突出特色、講求效益。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等條件,融合歷史、文化、美學等因素,形成獨具特色的綠化風格。城市近郊綠化要以生態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提高建設品質和效果。
3.1.4以鄉土植物及抗逆性強、節水型的植物為主。鄉土植物是本地區自然氣候條件直接作用的產物,充分反映著沙灣縣地區的地域特征,適應性強,后期管護成本低,可減少水資源消耗,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3.2 種植設計總體規劃在整體布局上,設計以“野”為魂,以“林”為題,尊重場地的肌理,因地制宜,喬灌相結合,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相結合,營造混交林。適地適樹,運用豐富多彩的植物造景手法,使其形成一個以生態建設為主,經濟林建設為輔,可供休閑娛樂和帶動經濟發展為一體的園林綠化及經濟林生產基地。在建設規模上,規劃總面積5 518 hm2,以苗木種植為主,分4期建設。在整個翠山區域,除去規劃用地外,其余區域采取飛播造林。由于項目區面積較大,依據階段性的投資計劃對其進行合理建設分配,以便充分利用現場資源,既能實現高效管理及低成本運行,又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其特殊景觀效果。
翠山生態綠化工程按照功能定位分為翠山經濟林果種植采摘區、翠山生態綠色公墓區、翠山核心發展區、翠山Y005線景觀綠化區和金溝河西岸新型城鎮發展區5個區域。
4.1 翠山經濟林果種植采摘區綠地具有生態、景觀、使用、經濟功能等多種功能,建成區綠地系統規劃比較重視綠地的景觀游憩功能,而對經濟功能則不太重視,但是在城郊地區,以生產性綠地為主,城郊綠地系統不僅是城鄉生態安全的保障,還有著優化和調整城鄉產業結構的作用,為城鄉社會經濟發展服務[7-8]。
翠山經濟林果種植采摘區規劃沿北疆鐵路建設長17.5 km,寬500 m的綠化帶,規劃總面積為1 479 hm2,以花果山休閑采摘園為主題,種植葡萄、蘋果、蟠桃、高酸海棠、冰心海棠、李子、沙棘和黑加侖等經濟樹種,形成春季百花爭艷、秋季碩果累累的果園景觀,充分展示新疆“瓜果之鄉”的地域特色,不僅具有一般城市綠地的功能外,更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4.2 翠山生態綠色公墓區公墓一般占地面積較大,但其利用率卻很低,因為傳統意義上它僅具有祭祀功能,發揮作用的時間僅占一年的1%左右。傳統意義上的公墓讓人感覺凄涼、蕭條,一般無人進入。隨著時光的流逝,很多地方的公墓已逐漸轉變為人文景觀甚至旅游景點,如法國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俄羅斯新外女公墓等都因優美的風景和獨具匠心的設計風格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日本的東京青山靈園也是一個公園化的公墓[9-10]。由于中國“入土為安”的殯葬傳統,現代公墓起步晚,應該在城市規劃時同時考慮公墓建設,設計生態園林化的公墓,可利用城郊的荒山荒坡進行生態建設[11],統一設計墓碑墓穴,增加公墓的文化、藝術品位,賦予其自然人文情懷[12]。
翠山生態綠色公墓區位于翠山前山坡,以生態公墓為主題,規劃總面積為800 hm2,原有公墓區有部分片林和散狀分布的植物,針對山坡環境的特殊性,選擇了多樣化的喬灌木,形成多層次的植物景觀,配置的主要喬木有山桃、大葉榆、小葉白蠟、樟子松、西伯利亞云杉;灌木有榆葉梅、黃刺玫、樹錦雞兒。
4.3 翠山核心發展區該區域為翠山綠化的核心區,規劃總面積為2 667 hm2,以生態、休閑、旅游、絲綢之路文化為主題,以經濟林建設為主,每33 hm2作為一個區域來劃分,每個區域周邊配置一圈防護林。由于該區域主要為坡度較大的山地,設計按照植物生態學特性,分陽坡和陰坡分別選擇物種,充分考慮山地景觀,利用植物的形態、色彩、高低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效果。在樹種選擇上主要以果林和用材林為主,考慮到干旱區山坡的特殊環境,選擇枝冠密叢、根系在土體淺表層中的分布多的樹種[13],最終選用的主要植物有直立蘋果、高酸海棠、優質蟠桃、沙棗、葡萄、榆樹、胡楊、白蠟。
4.4 翠山Y005線景觀綠化區該區域為長13 km道路兩側各75 m綠化帶,規劃總面積為167.9 hm2。采取灌木、亞喬木、喬木3層栽植模式,利用落葉與常綠、觀花觀果及彩色葉樹種營造豐富的林冠線,形成層次豐富的綠化景觀[14]。最底層采用紫穗槐、榆葉梅;紅葉海棠、火炬樹、小葉白蠟為第2層,最上層主要選用長枝榆、胡楊、新疆楊、北美一號楊等樹種。此外,在一些公路節點和調蓄水池邊布置一些小型休憩綠地公園,形成綠地斑塊和廊道結合的生態景觀[15](圖2)。
圖2 道路綠帶景觀效果
4.5 金溝河西岸新型城鎮發展區該區域以城鎮化建設為主題,設置3個城市周邊森林公園,規劃總面積為405 hm2。由于規劃有森林公園,所以在植物的選擇上比較豐富,喬灌草搭配,構建立體、茂密的森林景觀。此外,為增加經濟效益,該區域規劃了花卉種苗基地、藥用植物基地、經濟林地等,選擇了一些適合當地生長、經濟價值高的牧草和藥材。綜合選擇的主要樹種有紫葉稠李、速生水曲柳、黃金樹、美國黑核桃、夏橡、皂莢、紅果山楂、叢生火炬、檸條、多枝檉柳、沙拐棗、新疆忍冬、紫丁香、薔薇、梭梭、珍珠梅、毛櫻桃、紅瑞木、金葉接骨木、錦帶、連翹、紫花苜蓿、無芒雀麥、紅豆草、甘草等。
從翠山綠化規劃可以看出,城郊綠地必然要擔負著改善
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任,只有盡力營造良好的城郊生態防護林體系,提高綠地覆蓋率,才能充分發揮城郊綠地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小氣候等功效。通過翠山綠化,在沙灣縣城周邊將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成為城區的綠色屏障,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環境優美、氣候適宜、安靜舒適的生存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
[1] 吳勇,蘇智先.中國城市綠地現狀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價[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184-188.
[2] 孟明浩,顧曉燕.近年來國內關于城郊旅游開發研究綜述[J].旅游學刊,2002(6):72-75.
[3] 劉濱誼,楊星.無錫市城郊綠地的生態網絡建設[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日本造園學會、韓國造景學會.第8屆中日韓國際風景園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日本造園學會、韓國造景學會,2005:6.
[4] 馬麗.城郊綠地系統規劃方法探討[J].林業經濟,2014(10):104-109.
[5] 黃金.建設城郊綠地系統 促進城市生態建設[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日本造園學會、韓國造景學會.第8屆中日韓國際風景園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日本造園學會、韓國造景學會,2005:5.
[6] 吳人韋.支持城市生態建設——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專題研究[J].城市規劃, 2000(4):31-33,64.
[7] 吳偉,付喜娥.綠色基礎設施概念及其研究進展綜述[J].國際城市規劃,2009(5):67-71.
[8] 韓瑋,王永波.深度探討城鄉統籌視角下的綠地系統規劃[J].科技咨詢,2010(12):146-147.
[9] 申靜書,沈一.成都公墓景觀規劃設計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 2010(33): 19006-19008.
[10] 王開嶺.談談墓地談談生命[J].雜文選刊,2009(2):12-13.
[11] 周鴻,楊一光.論我國城市園林公墓的生態建設[J].生態學雜志,1998(3):74-77.
[12] 文傳浩,常學秀,周鴻.論我國城市生態園林公墓建設及其發展[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8(3):38-41.
[13] 仲堅.干旱地區邊坡類綠地生態與植被恢復技術淺議[J].綠色科技,2014(8):11-12.
[14] 程余松,王策,邱麗梅.新疆干旱地區城市道路綠地植物配置探析——以新疆鄯善縣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4(10):86-87,112.
[15] 宣功巧.運用景觀生態學基本原理規劃城市綠地系統斑塊和廊道[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7,24(5):599-603.
Analysis of Suburban Green Space in Shawan County, Xinjiang
SUN Gang
(Xin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 Urumqi, Xinjiang 830000)
Suburban green space not only has great ecological value, but also bring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Wit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greening technique, the suburban green space which has diversified function and stable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so as to provide ecological barrier for the city built-up area, and improve residents’ life quality.
Suburban green space; Ecological protection; Plant landscape; Economic performance
孫剛(1967- ),男,黑龍江呼蘭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林業工程、園林規劃設計研究。
2015-01-27
S 731.2
A
0517-6611(2015)08-1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