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煎服止化療嘔吐
我患腫瘤兩年,使用化療藥物后常有嘔吐、惡心癥狀,胃口也差,還出現小便短少現象。聽人介紹“玉米須煎服”能利小便。我連用幾天,小便果然通暢了,嘔吐減輕,進食也增加了。
江西讀者 陳先生
點評:
化療期間,病人常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反應,且化療藥物也易造成腎臟及膀胱損害。當連續大劑量化療時,由于腫瘤組織崩解,尿酸排出量增多,嚴重時可在腎臟沉積,影響腎功能。
中醫認為,玉米須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腎經,具有利尿清熱、平肝利膽功效。化療病人用玉米須煎服,的確有一定緩解癥狀的效果。這是因為,玉米須通過其利尿解毒作用,能促使代謝產物盡快排出體外,從而減少對腎臟的毒性。同時,玉米須還有開胃作用,無論用它煎水服,還是熬米粥,對化療和重病后的食欲不振,都有一定效果。另外,玉米須無任何毒副作用,可根據病情增減用量,一般可用玉米須60克(干品),加水800毫升煎煮,煎取400毫升藥液,分兩次服完,1日1劑。本方對慢性腎炎、水腫、糖尿病也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 蒲昭和
前列腺炎吃蜜腌蘿卜
我最近小便很不舒服,醫生診斷我是前列腺炎。老鄉給了我一個偏方:白蘿卜1公斤,蜂蜜0.5公斤,將蘿卜洗凈,去皮切片,浸泡在蜂蜜中10分鐘,放在瓦片上焙干,再次浸泡焙干,連續3次后裝瓶備用,每天嚼服四五次,每次三四片,兩個月可改善病情。
河北讀者 王先生
點評:
白蘿卜在中醫食療領域廣泛應用。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蘿卜,味辛甘性涼,歸肺脾經,具有下氣、消食、除疾潤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熱、便秘、吐血、氣脹、食滯、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暢等。《日用本草》記載:蘿卜能“寬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寬中”。
蜂蜜被譽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營養食品”,中國很早就開始人工養蜂采蜜,蜂蜜既是良藥,又是上等飲料,可延年益壽。蜂蜜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書中都有記載,具有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和百藥的作用,能養脾氣,除心煩、食飲不下、肌中疼痛等功效。
此方出自《朱氏集驗醫方》:“治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大蘿卜,切作一指厚四五片,用好白蜜腌少時,按鐵鏟上,慢火炙干,又蘸又炙,取盡一二兩蜜,反復炙令香熟,不可焦,候冷細嚼,以鹽湯送下。”本方做了改良,將蘿卜浸泡在蜂蜜后在瓦片上焙干,這是中藥的一種炮制方法,有利于保存藥物利尿解毒的功效,同時能改變其性涼的特點。
蘿卜、蜂蜜同用,能利尿通淋、理氣化痰,且瀉而不傷正,可作為氣滯為主、兼有血淤的慢性前列腺炎的輔助治療手段。患者平時要多練習提肛,以改善前列腺局部功能,另外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藥物,配合飲食和鍛煉等綜合調理。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 代金剛
竹筍鯽魚,讓疹子出透
我兒子4歲,最近身上起了很多水痘,我們很著急。親戚給了一個偏方:鮮竹筍、鯽魚各適量,將鮮竹筍洗凈切片,鯽魚去鱗及內臟,同煮湯吃,每日3次,隨量食,說是能治水痘、麻疹、風疹等。這是真的嗎?
山西讀者 杜女士
點評:
水痘、麻疹、風疹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都具有起病急、發展快的特點。中醫認為,水痘、麻疹、風疹都是由于感染時邪、內有蘊熱而發病,治療多以疏風、清熱、祛濕、解毒為法,民間常以竹筍鯽魚湯口服。
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等功效。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者宜食。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宜食。竹筍味甘、性微寒,無毒,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筍鯽魚煮湯,不僅口味清淡、鮮美,更有解毒、利濕、透疹的功效,是水痘、麻疹、風疹的良好輔助治療方法。
除了此食療方,患兒宜吃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清淡多汁的瓜果蔬菜,忌食辛辣刺激油膩等香燥助熱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皮膚科博士 田野
車前子能治青光眼
我前不久患了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當時起病較急,感覺頭痛、眼睛脹痛,還伴有惡心嘔吐、視物不清、口干、便秘等癥狀。同事給了我一個方子,服用后果然有效。具體方法是:取車前子60克,加水300毫升,1次煎服。l小時后小便增多,大便瀉下,頭痛、眼痛減輕。據說2~3劑可愈。
山東讀者 梁女士
點評:
這位患者得的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起病較急,表現為眼脹痛、視力下降,伴頭痛,嚴重的有惡心、嘔吐。眼睛檢查可見睫狀體充血、角膜水腫、瞳孔散大、眼壓明顯升高。患者多在生氣后發病,可有口干、便秘等癥狀。急性發作多在夜晚,急診確診后多用降眼壓藥水點眼和口服降眼壓藥,嚴重者靜脈輸液,或者進行前房穿刺。對于全身癥狀明顯的患者,可輔助口服中藥以減輕癥狀。由于患者多伴有惡心、嘔吐,要和顱內壓增高、脾胃病等疾病相鑒別。
車前子具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的作用,治療急性發作性青光眼和眼壓升高,理論上是可行的,但還必須[以有經過]要先明確診斷,以免耽誤病情。
編者注:急性青光眼是眼科急癥,如不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往往會致盲,不可不慎,應及時到醫院眼科治療,對本方不宜有過高期望。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教授 接傳紅
慢性濕疹,喝蔥白豬腸湯
我年近七旬,患全身泛發性慢性濕疹10余年,瘙癢嚴重,反復發作,尤以夜間為重,影響睡眠,用藥不少,但治不好。有人推薦了一款蔥白豬腸湯,常可獲得滿意效果。具體方法是:取蔥白500克,豬腸200克,砂糖75克。將蔥白、豬腸洗凈,和砂糖一并放入鐵鍋內,加食用油炒拌4分鐘左右,再加水少許,用碗盛起,放在普通容器內蒸熟后待用。把上述所蒸之湯和食物一同吃下,隔日1劑,直至顯效或痊愈。
福建讀者 葉先生
點評:
慢性濕疹是臨床常見的頑固性皮膚病。據統計,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皮膚病患者中,慢性濕疹占28%。此病屬中醫“頑癬濕毒”范疇,病程纏綿,易反復發作,長年不愈,患者深感苦惱。
方中蔥白味辛,性溫,可發汗解表、通陽、解毒、殺蟲。現代藥理證明,蔥白對常見皮膚癬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豬肚味甘,性微溫,無毒,《本草綱目》認為其“主治虛渴,小便數,補下焦虛竭,止小便,去大小腸風熱,宜食之”。砂糖味甘,性平,可清熱涼血,益氣補中,調味。三味合用,共奏祛風解表、補氣益神、清熱涼血、收斂生肌之功效。
治療期間,患者要保持情緒樂觀,避免精神緊張及過度勞累;衣被不宜用絲、毛及化纖等制品;冬季注意通風,注意皮膚的清潔及潤澤,避免過度用熱水洗燙、過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藥不當等。如果患處特別癢,也不要用手搔抓,可以用手掌用力拍打來減輕癥狀,不致人為造成破損。忌食辣椒、牛羊肉、海魚、蝦、蟹或濃茶、咖啡、韭菜、茴香、咖喱、酒類;宜經常吃些具有健脾益氣、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荸薺、菱角、蓮藕、扁豆、山藥、大棗、赤小豆、薏米等,對此病的防治也會有一定好處。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主治醫師 郭旭光
(以上5則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