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講:“家和萬事興。”如果一個企業真的能成為員工的“家”,這個企業會怎么樣?在本期,我們就要介紹一家服務型企業的典范—北京宴。
自從2012年底中央出臺了“八項規定”之后,高端餐飲行業整體衰落,以知名高端餐飲企業“湘鄂情”為例,該企業2013年巨虧5.64億元。同樣是定位高端餐飲的北京宴餐館,在2013年初經歷了短暫虧損之后,迅速實施了轉型,從過去主要面對政務宴請的高端定位,轉向面對高品位普通消費者的高端定位,吸引了大量自費消費者,到5月份就轉虧為盈。2014年以來,客流量是去年的3倍多,生意十分火爆,今年還要再開幾家分店。
北京宴是一家非常神奇的企業,2012年5月18日,北京宴正式對外試營業,僅三個月就實現了贏利。從開業到成為北京市第一家白金五鉆級酒家(餐飲行業的最高標準),僅用了半年多時間。北京宴還成為商務部重點推薦的優質服務現場經驗交流企業,先后給全國300多家餐飲企業做過關于“優質服務從文化到行為”等主題的培訓,許多國內服務行業的重量級企業,反過來向一家新成立的企業學習。
這一系列超凡業績的基石是北京宴董事總經理楊秀龍重點打造的“家和文化”:視員工為家人,把客人當親人,視社會為恩人,把供應商當朋友,視股東為兄弟。北京宴在酒店六樓,劃出1,200多平方米的營業面積,投入500多萬元,打造溫馨的“員工之家”,可同時容納500人住宿。餐飲業春節一般不放假,因為那正是生意火爆的時候。而北京宴春節放假10天,讓員工跟家人團聚。北京宴的員工們有十個社團,每月組織一次本社團的活動;每周一面向全體員工開辦企業文化學習滲透活動,選取典型的正反面案例各三個,作為學習重點……有這樣的企業文化做底子,作為顧客的你在北京宴便能感受到一份明顯不同:北京宴的服務員比其他餐館的服務員更親切、更熱情、更自信、更有激情。(參見本期《北京宴:餐飲寒冬里的一把火》)
饒有意味的是, `本刊以前研究、報道過的多家優秀企業如海底撈、蘇州固锝等都是以“家文化”為特色。細想一下,當外來務工者背井離鄉,來到異地打工時,如果企業彌補了他們心中“家”的缺失,這是一件多么重要而有意義的事情啊。
當然,要建立健康的家文化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是家文化不能變成人情文化,形成員工等、靠、要的風氣。用蘇州固锝吳念博董事長的話來說,家也有家規。北京宴建立了“倒金字塔”模式:上道工序不對下道工序說不,二線部門不對一線部門說不,在服務上誰越靠近顧客,誰的指揮權就越大。第二是領導者不能變成封建大家長,應該尊重員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讓員工保持獨立的人格,有選擇權。
“家文化”之所以在不少中國企業存在,并塑造了諸多優秀的企業,恰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中國人比較注重家,把家看作工作、生活的中心和精神堡壘。如果企業領導人能意識到這一點,從營造“家文化”著手,就更容易與員工心意相通,形成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關系。如此,企業的發展還僅僅是領導者一人殫精竭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