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內期刊評價知識圖譜研究*
——基于CSSC(I1998~2014年)的計量分析

2015-02-28 08:39:00宇魏瑞斌方向明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上海寶山00444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蚌埠00上海大學圖書館上海寶山00444
圖書與情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評價研究

劉 宇魏瑞斌方向明(.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 上海寶山 00444)(.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安徽蚌埠 00)(.上海大學圖書館 上海寶山 00444)

·信息分析與科學評價·

國內期刊評價知識圖譜研究*

——基于CSSC(I1998~2014年)的計量分析

劉 宇魏瑞斌方向明
(1.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 上海寶山 200444)
(2.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安徽蚌埠 233030)
(3.上海大學圖書館 上海寶山 200444)

期刊評價是圖書館學和其他學科共同關心的一個研究議題,相關研究的文獻量巨大。為了厘清國內期刊評價研究的主要脈絡,文章通過收集CSSCI數據庫中1998~2014年間1769篇期刊評價研究的相關文獻,利用NodeXL等軟件對文獻之間的引用關系網絡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和聚類分析,研究發現國內期刊評價研究存在5大研究熱點和3大知識基礎。

期刊評價;知識圖譜;學術評價;期刊質量

1 引言

長期以來,圖書館學的知識內容為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事業發展服務的觀念支配著圖書館學的知識生產。“無論什么圖書館學研究分支,如果它研究的內容是關系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那么它是合理的;如果它研究的內容能夠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那么它就是優秀的。”這種觀念雖然無可厚非,但是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圖書館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封閉性,研究議題無法引起其他學科的注意,從而在跨學科的交流平臺上處于一種失語狀態。例如,在1979~2009這30年間,圖書館學的論文被 《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的總共只有37篇,而且呈現出明顯的逐年下降趨勢。“圖書資訊學知識來源程度較知識擴散程度高……知識擴展仍以學科境內擴展為主”。

然而,有一個獨特的研究主題卻突破了圖書館學知識生產自我封閉的特征,即期刊評價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我國圖書館學者開始向國內介紹國外重要期刊,到80、90年代興起核心期刊研究熱潮,再到2000年之后以文獻計量指標展開科研績效評價、學術評價和大學評價等研究議題;可以說期刊評價是目前國內圖書館學與其他學科進行交流和對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窗口。南京大學、清華大學、重慶大學這些國內著名高校學報的哲社版在2005年之后陸續開設“期刊與評價”、“社科研究與評價”等專欄就是最佳例證。

雖然學術成果有著多種形式和傳播渠道,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期刊是當今知識傳播系統中最主要的渠道。期刊在自然科學界的主導地位自不待言,即便是在人文社會學科界,期刊也占據了學者出版和信息源的半壁江山。因此,才有“20世紀是期刊的世紀”之說。二戰后科技文獻和期刊數量的爆炸式增長,為研究人員帶來便捷的信息資訊和廣闊發表渠道的同時,也為科研人員選擇期刊和信息提高了難度。任何科研人員都無法熟知本領域的所有信息源,“饑渴已經迅速轉化為消化不良”。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期刊評價研究才應運而生,并且迅速攫取了各個學科的眼球。

目前,國內雖然有大量文獻討論期刊評價、核心期刊、引文分析等相關研究議題,但是對期刊評價這一研究主題的知識基礎和基本脈絡進行系統梳理的文獻尚不多見。李云霞(2008)利用CNKI數據庫對1979~2008年之間的261篇期刊評價研究文獻進行計量分析。同年,劉新燕和武夷山利用CNKI數據庫對1983~2007年之間的671篇期刊評價研究文獻進行計量分析。姜春林(2011)利用CSSCI數據庫對1998~2009年間303篇國內期刊評價研究進行了梳理,侯素芳和湯建民(2014)也是基于CSSCI數據對1998~2011年間458篇國內期刊評價研究進行綜述。除了這些計量研究成果外,曾建勛和宋培元(2007)對我國科技期刊評價工作進行了定性的歷史回顧,別立謙和何峻(2012)對我國近30年核心期刊研究實踐進行定性的歷史綜述。這些文獻都是針對國內期刊評價研究展開梳理。陳燕和李銳(2010)使用1998~2009年間的SSCI和CSSCI分別獲取421篇外文文獻和385篇中文文獻,使用計量方法對國內外科技期刊評價研究的文獻進行比較研究。目前這些計量研究的檢索策略主要是以“期刊評價”作為檢索詞,在“主題”或者“關鍵詞”字段進行檢索。這種檢索策略會發生大量的漏檢,最為嚴重的后果就是遺漏大部分研究“核心期刊”的相關文獻。

本文主要是對國內期刊評價研究的文獻進行梳理。在對國內期刊評價研究進行計量研究時,常用的數據源主要是CNKI和CSSCI。劉心燕和武夷山的研究結果顯示,在1998年之前,期刊評價研究的相關文獻都未超過10篇。雖然該研究也存在漏檢情況,但是可以推定1998年之前期刊評價研究的文獻量不會太大。因此,本文選擇CSSCI作為數據源,使用CSSCI數據庫的另一優勢在于可以對來源文獻的引文進行統計分析。

2 數據收集與分析工具

我國的期刊評價研究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對核心期刊的引薦。199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研制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掀起了我國期刊評價研究制度化的新篇章,是“國內‘核心期刊'研究史上由‘個人學術研究'轉向‘集體聯合攻關'的標志”。盡管自然科學也有不少領域關心期刊評價問題,但是由于其學科規范程度高、標準統一,所以國內自然科學界并未對期刊評價產生較大的爭議。與之相反,國內人文社會科學界期刊評價一直是熱門話題。國內發表期刊評價研究的學術媒體,也大多屬于人文社會科學范疇,少量文獻分散在如《科學通報》之類的綜合報導型自然科學期刊上。

2000年2月南京大學成立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專門從事研制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以及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CSSCI數據庫建成之后,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界進行引文分析和評價研究的主要數據源。由于CSSCI最多只能支持3個檢索詞同時組配,所以為了盡可能全的收集期刊評價研究的相關文獻,本研究進行了兩次檢索。首先選擇“來源文獻檢索”為檢索入口,第一次檢索的邏輯檢索式是 “(篇名=期刊 AND篇名=評價) OR關鍵詞=期刊評價”,反饋918條文獻記錄;第二次檢索的邏輯檢索式是“關鍵詞=核心期刊OR關鍵詞=來源期刊OR關鍵詞=期刊質量”;反饋1005條檢索記錄。經過數據清理、去重等步驟,最終得到有效書目記錄1769條題錄。檢索時間為2015年8月17日。誠然,本研究所使用的檢索策略仍然會遺漏一些文獻。檢全率只能是一個在實踐中無限趨近的指標,從目前檢索的反饋結果看,本研究使用的檢索策略在檢全方面已經有了明顯的改進。本研究使用的軟件工具是Excel、Sati和NodeXL。

3 文獻發表與增長趨勢

通過1998年以來國內期刊評價研究的文獻數量分析,可以發現:由于CSSCI的數據起始于1998年,之前的文獻增長情況無法覆蓋,2009年前,文獻量呈現出比較明顯的攀升趨勢,從1998年的52篇文獻上升到2009年的1237篇文獻;之后,每年發表的文獻量有明顯的下降趨勢,但是絕對值基本上保持在每年發表相關論文100篇左右;期刊評價研究論文的累積增長趨勢符合普賴斯提出的科學文獻量指數增長的普遍規律,擬合優度R為0.8773;在2010年之后,每年的累積文獻量和理論值的差距越來越大,這表明國內的期刊評價研究在2010年之后已經趨于成熟(見圖1)。

2014年,有1769篇期刊評價研究文獻發表在199家期刊上。姜春林對我國期刊評價研究的計量研究發現,期刊評價研究的論文主要發表平臺有三類:編輯出版類期刊、圖書情報類期刊和綜合性期刊;侯素芳和湯建民的計量研究發現,發表期刊評價論文的媒體也主要有三類:圖書情報類期刊、科研管理類期刊和編輯出版類期刊。本研究結果與姜春林的結論更為吻合,雖然很多學科的期刊都會發表期刊評價的研究論文,但是從數據量上主要集中在:編輯出版類期刊、圖書情報類期刊和綜合類期刊(包括高校文科學報)。除此之外,科研管理、體育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法學等學科的期刊也刊登了不少期刊評價的研究論文。發文量最多的兩份期刊是《中國科技期刊研究》(434篇)和《編輯學報》(154篇),這兩份刊物的發文量占總文獻量的33.24%。本文也列出了發文量排名前6的編輯出版類和圖書情報類期刊以及發表4篇以上論文的綜合類期刊。

之所以要特別列出較多的綜合類期刊,主要為了展示期刊評價是圖書情報學界和其他學科共同關注的研究議題,這有別于圖書情報學的其他研究議題。綜合類期刊對期刊評價議題的關注,特別是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的文科學報發表期刊評價的研究論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圖書情報學長期以來在跨學科的綜合性學術媒體上的失語狀態,成為圖書情報學和其他學科進行對話的重要渠道。《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發文65篇,位列綜合期刊榜首,主要因為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蘇新寧教授于2008年至2011年期間在該刊開設期刊評價研究相關主題的專欄。類似還有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邱均平教授在《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開設期刊評價相關研究的專欄。綜合類期刊向圖書情報學的研究人員敞開大門,這在一個方面表明圖書情報學學科地位的提升。

4 誰在做期刊評價研究

1769篇論文共有2266位作者,平均每篇論文為1.28,和姜春林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有1806位作者僅發表過1篇期刊評價研究論文,占總數的79.70%,這表明我國的期刊評價研究隊伍具有高度的離散分布特征。高產作者主要來自圖書情報學,如俞立平(31篇)、潘云濤(30篇)、武夷山(25篇)、葉繼元(23篇)、邱均平(18篇)、劉雪立(17篇)、鄧三鴻(16篇)、何榮利(12篇)、姜春林(12篇)、馬愛芳(12篇)、游蘇寧(10篇)等。國內期刊評價研究的作者發文量分布滿足冪律分布特征,擬合函數y=19.907x,擬合優度R=0.906(見圖2)。

圖1 國內期刊評價相關研究文獻量1998~2014

表1 中文期刊評價研究的主要發表平臺

冪律分布是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種普遍現象,科學學中稱之為馬太效應,經濟學中稱之為二八定律,文獻計量學中稱之為文獻集中和分散定律;研究者在處理呈現冪律分布特征的研究對象時,通常的處理方法是根據人工經驗設定閾值劃分出核心和邊緣區,并對相應的核心項展開宏觀的數理統計特征描述和微觀細節剖析,分布在尾端的邊緣項則忽略不予考慮。根據國內期刊評價作者發文量的頻次分布(見圖2)顯示結果,國內期刊評價研究作者發文量分布曲線的拐點在4,因此本研究設定發表4篇以上論文的作者為期刊評價領域的高產作者,共計76位。在高產作者中,使用Sati生成76×76的作者共現矩陣,并將共現矩陣導入社會網絡分析軟件Nodexl中,選擇Clauset-Newman-Moote對節點進行聚類,最終得到期刊評價研究的作者合作網絡圖譜(見圖3)。

圖2 國內期刊評價作者發文量的頻次分布

圖3 國內期刊評價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

合作網絡圖譜中節點的大小由作者的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tality)決定,節點之間的連線粗細由作者之間的合作次數決定,網絡模塊化程度(Modulatity)的值為0.4539。如前所述,作者發文頻次符合冪律分布,而且合作網絡圖譜也顯示出高頻作者之間的網絡結構特征明顯。這表明雖然期刊評價研究作者群體在整體上呈現出顯著的分散特征,但是一些高產的研究團隊已經形成。最為突出的有四個團隊:一是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潘云濤為核心的研究團隊,該團隊呈現出比較明顯的網狀結構特征,同時存在若干個三角形的合作組,其中以潘云濤、俞立平、武夷山三角合作組最為突出;二是以河南新鄉醫學院的劉雪立為中心形成的研究團隊,這個是合作網絡中也呈現出明顯網狀結構特征,包含數個穩定的三角合作組;三是以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邱均平為中心的研究團隊,該團隊包含三個比較穩定的三角合作組;四是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葉繼元為中心的研究團隊,該團隊中僅包含一個穩定的三角合作組。前兩個團隊主要是以同事關系建立起來的合作網絡,后兩個主要是師承關系建立起來的合作網絡。除了這些規模較大研究團隊之外,還有一些穩定的三角合作和結對合作也表現突出,如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的游蘇寧、南京大學的蘇新寧、南京大學的鄧三鴻、武漢大學的方卿、湖南醫科大學方平、中科院圖書館方曙與金碧輝、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劉文娟、浙江大學圖書館繆家鼎等。有一些單兵作戰的研究人員在期刊評價領域也非常突出,比如沈陽農業大學何榮利等。

期刊評價的作者主要來自699家不同的機構。從發文量來看,南京大學共計142篇位列首位,其次為武漢大學發文42篇,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文39篇位列第三。南京大學之所以能在期刊評價研究中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CSSCI由南京大學研發,數據獲取便利,為進行期刊評價研究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依托CSSCI數據庫進行期刊評價研究是南京大學的重要特征;二是南京大學從事期刊評價的研究團隊較多,高產作者合作網絡中的葉繼元、蘇新寧、鄧三鴻這三個團隊全部來自南京大學。發文量在10篇以上的機構還有浙江大學(30篇)、北京大學(26篇)、新鄉醫學院河南省高科技期刊研究中心 (22篇)、大連理工大學(20 篇)、寧波大學(20篇)、河南師范大學(19篇)、中山大學(18篇)、南京農業大學(17篇)、中南大學(14 篇)、沈陽農業大學(13篇)、中科院科學文獻情報中心(13篇)、吉林大學(12篇)等。

綜合來看,國內從事期刊評價研究的作者主要集中在三類機構:一是圖書情報學院系的教學科研人員,如葉繼元、邱均平、蘇新寧等;二是期刊雜志社的編輯,如劉雪立、張積玉等;三是圖書情報機構的研究人員,如潘云濤、金碧輝等。

5 誰引領期刊評價話語

誰在中國期刊評價領域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本文用作者總被引次數的高低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在一個學科領域中,通常高被引的作者引領該學科研究發展,具有較高的話語權。

1769條來源文獻中,共包含11103條參考文獻,平均每篇論文包含6.28條參考文獻。被引作者總計5616位(含非第一作者、團體作者),平均每位作者被引1.96次。對被引20次以上的在國內從事期刊評價的學者名單 (見表2)和高產作者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邱均平、蘇新寧、葉繼元、金碧輝、俞立平、劉雪立、潘云濤、游蘇寧等既是高產作者也是高被引作者;而戴龍基、萬錦堃、任勝利、錢榮貴、朱強、王立民、鄒志仁、張其蘇等雖然不屬于期刊評價領域的高產作者,但是卻在期刊評價領域擁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這些非高產作者成為高被引作者主要出于兩個原因:一是重要期刊評價體系的參與人,比如戴龍基、莊守經、朱強、林被甸、張其蘇、蔡榮華等都是編纂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的主持人或重要參與者,鄒志仁是CSSCI的重要參與人,孟連生是CSCD的重要參與人;二是有期刊評價相關的重要專著,比如王崇德、羅式勝都出版過文獻計量學的專著或教材。

表2 國內期刊評價研究的高被引作者

通常來說,在某一研究領域具有較高話語權的研究者既是這一領域的高產作者,同時也是這一領域的高被引作者。前者是充分條件,后者是必要條件。如前所述,期刊評價領域的高產作者和高被引作者雖然有一定的重合,但是僅從發文和被引的頻次分布上無法直接確定二者之間的關系。為了檢驗作者產能和效能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統計了排名前76位高產作者的發文量及其總被引次數,兩者之間的Peatson相關系數為0.464,雙尾檢驗的顯著性p<0.01。統計結果顯示,期刊評價領域作者的產能和效能弱相關。因此,研究人員在期刊評價領域樹立學術影響力可以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高產提高自身的曝光率,增加自己被同行認可和引用的機率;二是做出高質量的期刊評價研究成果,從而成為有影響力的學者。

基于同樣的思路,本研究對該領域的高被引期刊進行了相同的研究。11103條參考文獻中,共有7140條參考文獻是期刊論文,來自于1001種不同的期刊。按照被引期刊的學科類別來看,高被引期刊也主要有三類:編輯出版類期刊、圖書情報類期刊和綜合類期刊 (三類中被引頻次排前5的期刊見表3)。除了這三類之外,法學類期刊和科研管理類期刊的被引次數也較高。為了檢驗期刊發文量和被引頻次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統計了發表2篇及以上論文的90種期刊的發文量和被引頻次,兩者之間的Peatson相關系數為0.941,雙尾檢驗的顯著性p<0.01。這表明期刊的產能和效能之間高度正相關。因此,如果一份期刊想提升自身在期刊評價領域的影響力,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持續發表期刊評價領域的研究論文;否則,偶爾發表的高質量論文極有可能被湮沒在海量文獻之中。

表3 期刊評價領域高被引期刊列表

6 期刊評價的主流范式

6.1 研究熱點分析

共詞分析是概述研究熱點的一種常用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 “對一組詞兩兩統計它們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以此為基礎對這些詞進行聚類分析,從而反映出這些詞之間的親疏關系,進而分析這些詞所代表的學科和主題的結構變化”。

1769條來源文獻中總計出現2677個關鍵詞,累積出現頻次為7068次,平均每篇來源文獻有關鍵詞4個(關鍵詞詞頻分布見圖4)。

本文提取出現頻次為7以上的高頻關鍵詞100個,利用Sati生成關鍵詞共現矩陣。然后對高頻關鍵詞進行數據整理:一是刪除在期刊評價領域沒有檢索意義的高頻關鍵詞,如 “期刊評價”、“評價”、“期刊”、“期刊研究”等;二是合并同義和近義關鍵詞,如“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與“CSSCI”、“影響因子”與“期刊影響因子”、“評價指標”與 “期刊評價指標”、“文獻計量”、“計量分析”與“文獻計量學”等。最終得到73×73的關鍵詞矩陣。將共現矩陣導入社會網絡分析軟件Nodexl中,選擇Clauset-Newman-Moote對節點進行聚類,最終得到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見圖5)。

從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來看,期刊評價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熱點可以分為5大類:一是以期刊質量和科技期刊為中心的詞簇,主要從期刊從業人員的視角出發,立足點是促進期刊質量水平的提升,主要研究熱點包括期刊編輯業務、期刊人力資源建設、期刊發展的外部環境、期刊國際化等研究議題;二是以核心期刊和學術期刊為中心的詞簇,主要是從圖書情報學人員的視角出發,立足點是修正各種評價指標和方法以完善核心期刊的評價體系;三是以文獻計量學、評價指標和CSSCI為中心的詞簇,主要是以CSSCI作為重要的數據源,研究文獻計量學方法和各種評價指標在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的應用問題,研究立足點在于解決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的特殊性問題;四是以影響因子和引文分析為中心的詞簇,研究議題集中在使用引文分析和引文指標進行科研評價、論文評價等,研究立足點在于通過期刊評價為科研管理服務;五是關鍵詞處于相對邊緣位置,主要研究如何評價電子期刊和期刊網站,這塊屬于傳統研究議題在網絡形態中的拓展。

6.2 知識基礎分析

文獻同被引是發掘研究領域知識基礎的一種常用方法。本文首先使用Sati對參考文獻進行字段抽取,提出被引頻次最高的100篇文獻生成高被引文獻共現矩陣。本文發現,由于CSSCI數據著錄本身的不規范,比如參考文獻中使用的中英文符號不同,同一篇文獻在統計被引頻次時被當作不同文獻,因此需要手工對被引文獻共現矩陣進行合并調整;此外,剔除同被引矩陣中的英文文獻,最終得到57×57的高被引文獻共現矩陣。將共現矩陣導入社會網絡分析軟件Nodexl中,選擇Clauset-Newman-Moote對節點進行聚類,最終得到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見圖6)。可以發現我國期刊評價研究的高被引文獻可以歸為三個主要的文獻簇:核心期刊研究文獻簇,評價方法與評價指標研究文獻簇與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研究文獻簇 (每一個簇的文獻題名與出版出處見表4至表6)。

圖4 期刊評價研究關鍵詞詞頻分布圖

在“核心期刊研究”文獻簇中,主要文獻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核心期刊目錄或核心期刊手冊,包括2種科技期刊目錄和1~4版的北大版核心期刊總覽;二是核心期刊的理論基礎,包括3本文獻計量學教材和2本核心期刊專著;三是針對核心期刊本身的指標體系、缺陷和在科研評價中的作用展開的論述。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一類簇的文獻都在2005之前出版,而且研究的核心落腳點是科技期刊,兼及人文社會學科期刊。這與侯素芳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吻合。

圖5 期刊評價研究高頻關鍵詞網絡

圖6 期刊評價領域高被引文獻共現網絡

表4 “核心期刊”研究文獻簇

“評價方法與評價指標”文獻簇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采用指標體系對期刊進行綜合評價時,如何分配指標之間權重以及如何計算期刊的最終綜合分值,比如“秩和比法”、“判別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等;二是采用新的單一指標對期刊進行評價,研究這些單一指標的算法,比如特征因子、h指數、g指數等。這一類文獻的特點是以數理分析為基礎,是期刊評價研究數理統計基礎。

“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文獻簇主要研究成果大都出自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早在2000年,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鄒志仁教授就對CSSCI研究和功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此后,趙憲章和鄧三鴻使用CSSCI(2000~2004)年間的數據對文學期刊進行評價研究。同年,蘇新寧指出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應該從兩方面進行考慮,從期刊本身的客觀狀況和期刊的被引情況,在這兩個維度上采用13個指標對期刊的整體水平進行綜合評價;這一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為2007年出版《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奠定了基礎。2008年,蘇新寧對已有的體系進行了修正,選取了20個指標構建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的指標體系;2009年出版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學術影響力報告》。2008年,鄧三鴻等以CSSCI數據為基礎,對比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期刊論文在篇均引文、基金論文比、合作情況、外文引文情況等方面的差異,指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需要加強出版規范,為繁榮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表5 “評價方法與評價指標”文獻簇

7 結語

期刊評價一直是國內學術界比較關注的熱門話題。正是通過對期刊評價研究的關注和知識貢獻,圖書情報學的知識體系從為信息機構服務,延伸到為整個社會和學界的知識傳播和科研管理服務,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期刊評價成為圖書情報學從學術界的邊緣走向中心的突破口。雖然學界對當下量化學術評價體制垢病不斷,但根本原因是科研體制導致的科研管理部門對工具的使用不當。作為工具生產者的圖書情報學,研究的主要焦點是完善工具。

表6 “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研究”文獻簇

我國的期刊評價研究起始于圖書情報學界20世紀70年代對核心期刊的引薦。核心期刊評價主要采用綜合性的指標體系,通過期刊的綜合分值排序來確定期刊是否屬于核心期刊。然而,依據綜合分值的排名并不能說明很大的問題。為了彌補核心期刊研究的缺陷,尹玉吉、于鳴鏑、崔國平、齊世武和傅春玲等學者提出了期刊分級研究彌補核心期刊的不足,提出了應將期刊劃分為若干等級的設想。期刊分級思想的提出,使得研究人員逐步認識到核心期刊只是期刊評價的一種方式。因此,2000年以后學界越來越多的使用期刊評價這一術語作為規范的表達術語,并將核心期刊研究和期刊分級研究視為期刊評價的子領域。因此,核心期刊研究既是期刊評價研究熱點也是期刊評價研究的知識基礎。

期刊評價屬于學術評價研究觀層面的研究課題。從目前評價研究的發展方向來看,期刊評價研究在評價對象、評價方法、評價理論構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間。在評價對象上,一是從中觀的期刊評價轉向微觀的論文評價,比如最近幾年興起的對“睡美人”論文的研究;二是從中觀評價拓展到宏觀評價,即通過期刊評價研究的成果為機構評價奠定基礎,最為典型的是大學評價研究的興盛。在評價方法上,替代計量學的出現使得評價數據源更為豐富。在評價理論的構建上,研究學術評價活動的社會機制、評價行為的心理機制是將來的重要熱點,比如在宏觀上研究評價制度的構建運作,在微觀上研究引用心理和引用動機。

[1] 范并思.新世紀,圖書館學基礎研究什么?[J].圖書館,2003(1):14-15,4.

[2] 王萃,傅榮賢.對《新華文摘》(1979-2009年)全文轉載的圖書館學論文的統計與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5):94-97,72.

[3] 黃慕萱.圖書資訊學知識來源與知識擴散指標值研究[J].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009,35(2):14-33.

[4] Nedethof A J.Bibliomettic monitoting of teseatch petfotmance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A Review[J]. Scientomettics,2006,66(1):81-100.

[5] Btoadus R N.Eatly apptoaches to bibliomettics[J].Joutnal of the Ametican Society fot Infotmation Science,1987,38(2):127-129.

[6] (美)布朗,杜奎德,王鐵生,葛立成,譯.信息的社會層面[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3.

[7] 李云霞.我國期刊評價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73-976.

[8] 劉新燕,武夷山.我國期刊評價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4):564-569.

[9] 姜春林.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期刊評價研究評述[J].情報科學,2011(7):1109-1113.

[10] 侯素芳,湯建民.國內期刊評價研究綜述和評估:1998-2011[J].情報科學,2014(1):150-156.

[11] 曾建勛,宋培元.我國科技期刊評價工作的現狀與走向[J].編輯學報,2007,19(4):241-244.

[12] 別立謙,何峻.近三十年我國核心期刊研究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100-105.

[13] 陳燕,李銳.國內外科技期刊評價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及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6):780-786.

[14] 劉新燕,武夷山.我國期刊評價研究文獻的計量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4):564-569.

[15] 別立謙,何峻.近三十年我國核心期刊研究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0(3):100-105.

[16] 葉繼元.正確看待CSSCI來源期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61-62.

[17] 劉啟元,葉鷹.文獻題錄信息挖掘技術方法及其軟件SATI的實現——以中外圖書情報學為例[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2,2(1):50-58.

[18] 萬昊,譚宗穎,魯晶晶,等.2001-2014年引文分析領域發展演化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6):120-136.

[19] 劉啟元,葉鷹.文獻題錄信息挖掘技術方法及其軟件SATI的實現——以中外圖書情報學為例[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2,2(1):50-58.

[20] 馮璐,冷伏海.共詞分析方法理論進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2):88-92.

[21] Small H.Co-citation in the scientific litetatute:A new measute of the telationship between two documents[J].Joutnal of the Ametican Society fot Infotmation Science,1973,24(4):265-269.

[22] Matshakova-Shaikevich I.System of document connectionism based on tefetences[J].Nauchn-TchnInfotm,1973,2(6):3-8.

[23] 蘇新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6,26(6):59-65,182.

[24] 蘇新寧.構建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評價體系[J].東岳論叢,2008,29(1):35-42.

[25] 劉宇,張云中,魏瑞斌,等.圖書情報學研究進展述評:2010-2013[J].圖書館雜志,2014(12):38-48.

[26] 朱劍.科研體制與學術評價之關系——從“學術亂象”根源問題說起[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5-15.

[27] 尹玉吉.學術期刊級別劃分問題探討[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4(4):116-118.

[28] 尹玉吉,王倩.關于學術期刊分級問題的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31-137.

[29] 尹玉吉.關于期刊分級問題的全方位考察[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75-85.

[30] 于鳴鏑.試論期刊等級[J].晉圖學刊,1996(1):36-39.

[31] 于鳴鏑.再論期刊等級[J].晉圖學刊,1998(4):34-35.

[32] 崔國平.也談學術期刊的分級問題[J].編輯學報,2000(1):41-42.

[33] 齊世武,傅春玲.淺議科技期刊的分級[J].編輯學報,1995(1):56-57.

Review of Journal Evaluation Research Based on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A Bibliometric Study of CSSCl(1998~2014)

Journal evaluation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concerned by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s well as researchers from other disciplines.A great amount of literature on this domain need to be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main focuses of journal evaluation research.The data record consisted of 1769 item from1998 to 2014 were collected form CSSCI.Using the NodeXL for cluster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the finding is that there are 5 hot focuses and 3 intellectual basement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journal evaluation;mapping knowledge domain;research performance assessment;journal quality

G255.2

A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11

劉宇,男,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副教授;魏瑞斌,男,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方向明,男,上海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期刊分層的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2CTQ049)與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一般)項目“基于社會分層理論的期刊學術地位評價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2015-08-29;責任編輯:魏志鵬

猜你喜歡
評價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婷婷成人综合|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欧美第二区|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黄色成年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视频区| 本亚洲精品网站|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产你懂得|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91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天堂av综合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第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91精品人妻互换|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爽妇精品| 国产91在线|日本| 亚洲免费黄色网|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婷婷伊人久久|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久久无码av三级|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亚洲精品片911|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777| 亚洲第一黄色网|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