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鈴(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研究*
趙仁鈴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文章在總結國內外研究生考生評價研究現狀的基礎上,依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素質模型理論、現代人才評價方法等,通過專家訪談提出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所包含的評價指標。隨后通過調查問卷獲得樣本數據,使用SPSS、AMOS軟件進行實證分析,最終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得出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中的指標權重,以及考生性別、學歷層次、學科類型等因素對于模型的調節效應。
研究生考生;考生評價;評價模型;綜合素質;結構方程模型
研究生生源質量一般是由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門、院系、導師在招生錄取階段對考生進行評價。目前一般是采用入學考試的形式和筆試加面試的方法,評價標準較注重考生的知識素質和智力素質。而研究生考生的綜合素質與其入學后的學業表現是否呈正相關關系,研究生考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哪些指標,這些指標之間的關系如何,如何科學地對研究生考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等問題越來越受學者關注。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將素質模型理論、人才評價方法引入研究生考生評價,結合教育部的相關政策文件,借鑒已有研究成果中的指標體系,構建了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并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實證樣本,用SPSS檢驗數據,用AMOS軟件分析實證數據并修正模型。
目前國內外只有少量關于“研究生考生評價”或者“研究生錄取標準”的研究,且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考生評價標準、研究生考生評價方法、研究生考生評價指標與學業成就的關系等方面。
關于研究生考生評價標準,王娜提出當前的研究生考生評價標準不完善,重考試成績、輕能力考查、分數線劃定不合理,并提出構建以綜合素質考察為導向的錄取標準體系;多倫多大學藥學專業的Wendy建立了有別于傳統入學標準的藥學專業入學標準;李忠衛等構建了一個基于層次分析法、以總體滿意度為目標函數的研究生招生模型,其中導師對考生的滿意度包括專業知識面、思維創造性、應變力、表達能力、外語水平;牛夢虎在其學位論文中列出博士研究生招生的考察指標。
關于研究生考生評價方法,明尼蘇達大學的Paul對醫學院的申請者進行基于視頻的情景判斷測試和跟蹤,驗證了情景判斷測試準確的預測性。朱輝榮等提出把心理測評、人格理論和企業面試技術引進研究生復試中,建立科學的研究生創新素質測評體系,對考生在學術領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進行考查。周萍等對某高校某年的研究生復試考生進行癥狀自評量表和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查表測試,得到了復試中考生的心理健康測試結果總體偏好、存在故意裝好傾向的結論。
關于研究生考生評價指標與學業成就的關系,Gtove等搜集了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考生的申請材料,并統計了這些人的博士學位完成情況和15年內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進行回歸分析后發現,數學、GRE成績、本科畢業院校的地位與聲譽、推薦專家的知名度等因素與博士學位完成情況及其長期研究產出有很大的關系;Holmes認為在心理學博士生招生過程中的GRE成績,可作為一個預測博士生學位完成情況的顯著性指標。
總的來說,這些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缺乏科學全面的研究生考生評價研究;其次,國內的研究以定性為主,缺乏定量研究和評價模型的研究,而國外的研究偏實證,缺乏理論層面的系統研究;第三,相較于碩士研究生招生而言,對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關注度不夠高。
構建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的依據主要包括素質模型理論、教育部相關政策文件、已有的研究生考生評價研究成果。
根據素質模型理論,素質是行為的基礎與根本因素,素質表現與工作績效之間有正向因果關系,那么素質表現與研究生的學業成就之間也應當有正向因果關系。素質是可通過心理測驗、面試、評價中心、履歷檔案分析等方法測評的,因而對研究生考生進行素質測評是可行的。根據素質模型中的 “冰山模型”和“洋蔥模型”,除了個體的知識、技能這些容易測評的素質之外,更深層次、更內隱的素質與個體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更重要,在評價時不能忽視。綜合以上三點,建立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用以評價研究生考生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至于選取哪些素質作為模型的評價指標,則要參考教育部的政策文件和已有的研究生考生評價研究成果。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 “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教育部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明確為: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層次學術型專門人才以及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教育部提出的評價標準中涉及到考生的政治素養、品德、責任感、專業知識、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
部分國內外學者和招生管理工作者曾提出以綜合素質模型作為研究生 (或本科生)考生的評價標準,因本科生層次與研究生層次較接近,其指標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相關文獻的評價指標見表1)。
前述素質模型理論和教育部相關文件,對于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的建設具有理論和法規層面的指導意義;而已有的研究生考生評價研究成果中列出的評價指標,根據其含義的相近程度可歸類、合并,從而得到一個考生評價指標庫;以該指標庫為來源,被訪談的專家可以本著前瞻性原則、獨立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從中選取合適的評價指標。
3.1 模型生成
結合素質模型理論、教育部文件和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可整理出具有三級結構的評價指標庫,供專家訪談使用。經與18位專家(包括來自多所學校的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門工作人員、院系負責研究生招生管理的工作人員、研究生導師等)進行訪談,選定包含5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的研究生考生評價模型,并據此生成了以七級量表為主體的調查問卷。經過預調查、信度和效度檢驗,剔除了兩個不能通過信度檢驗的二級指標,再根據剩余指標的含義進一步調整了一級指標的名稱和二級指標的歸屬,其中一級指標包括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情緒素質、自我驅動、科研及實踐,并據此形成正式問卷。

表1 已有文獻中提出的研究生(或本科生)考生評價指標
正式調查問卷共獲得686個有效樣本,在通過信度和效度檢驗、正態分布檢驗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樣本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個主成分。這4個主成分及其包含的二級指標與前文提出的理論模型基本匹配,唯一的調整就是將原先的兩個一級指標“知識素質”與“科研及實踐”合并為一個一級指標“知識素質”,另外三個主成分分別是能力素質、情緒素質、自我驅動。
根據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結果,進一步借助AMOS軟件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用以檢驗模型的適切性與真實性;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后,各指標的回歸系數隨即生成,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就建立起來了。在多次嘗試和調整之后生成模型圖(見圖1)。該模型由5個潛變量(橢圓形)、22個觀測變量 (長方形)、26個殘差變量 (圓形,e1到e26)構成,單向箭頭上的數字均為標準化回歸系數。
該模型的總卡方值大于0.05,說明假設模型與正式樣本數據匹配。從二階因子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二階因子的載荷范圍為0.68~0.95,表明二階因子與一階因子之間的關系較強。二階模型能夠充分表達一階因子間的關系,這表明“自我驅動”、“能力素質”、“情緒素質”、“知識素質”這4個因子能夠聚合為“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模型的整體擬合性指標均能通過檢驗,因篇幅限制,指標數值不再列出。

表2 標準化的回歸系數值

圖1 研究生考生綜合評價模型
評價模型中各指標的權重,在AMOS中體現為路徑參數,實際就是標準化的回歸系數值(見表2)。
3.2 模型解讀
在研究生考生評價模型的22個觀測變量中,報考動機、就業取向、專業興趣對第一個因子“自我驅動”有所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專業興趣和報考動機。批判性思維、創造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第二個因子“能力素質”有所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創造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自知自控、責任感、自我激勵、紀律性對第三個因子“情緒素質”有所影響,其中自知自控、自我激勵、責任感的影響相當,紀律性的影響較小。實踐能力、科研成果、研究能力、數學知識、信息處理知識、專業知識、人文社科經濟管理知識、外語知識、社會實踐對第四個因子“知識素質”有所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研究能力、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而“自我驅動”、“能力素質”、“情緒素質”、“知識素質”這四個因子共同對“考生綜合素質”有所影響。
根據研究生考生評價的實踐經驗,對于不同的招生類型,模型參數應當會有不同的傾向性,這表現為模型參數的調節效應。在本文中,性別、教育層次、學科都可能對于考生評價模型的各個參數具有一定的調節效應。本文針對不同性別、教育層次、學科將樣本分類,對不同類別的樣本進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正態分布檢驗、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得到的模型的擬合指標值均通過檢驗,回歸路徑均達顯著性水平。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再列出詳細數據。以下通過不同樣本中回歸系數的變化,分析各調節變量對模型的影響。
4.1 性別的調節效應
在正式調查數據中,共有男性樣本305個,女性樣本381個。從男性樣本和女性樣本所得到回歸系數的差異來看,性別對考生評價模型有一定的調節效應。其中,一級指標“自我驅動”在不同性別的樣本中差異最大,對于男性樣本來說影響更大;二級指標“語言表達能力”對于男性影響更大;二級指標“數學知識”、“社會實踐”對于女性影響更大;其他路徑系數也存在一定差異,但不太顯著。這表明在評價男性研究生考生時,自我驅動、語言表達能力更為重要;在評價女性研究生考生時,數學知識、社會實踐更為重要。
4.2 學歷層次的調節效應
在正式調查數據中,共有博士(含博士畢業和博士在讀)樣本139個,碩士樣本458個。根據博士樣本和碩士樣本得到的回歸系數的差異來看,學歷層次對考生評價模型有一定的調節效應。其中,一級指標“自我驅動”在不同學歷層次的樣本中差異最大,對于博士層次的樣本來說影響更大;“自我驅動”下的二級指標“報考動機”、“就業取向”對于博士層次樣本的影響更大;二級指標“邏輯思維能力”對博士層次樣本的影響更大;二級指標“應變能力”對于碩士層次樣本影響更大;其他路徑系數也存在一定差異,但不太顯著。這表明在評價博士考生時,報考動機、就業取向、邏輯思維能力更為重要,而在評價碩士考生時,應變能力則更為重要。
4.3 學科的調節效應
本文按照我國現行的學術體制和學科分類習慣,把學科分為文科(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哲學)和理工醫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兩個組進行分析,選擇交叉學科的樣本將視具體情況分類。在正式調查數據中,共有文科樣本243個,理工醫科樣本443個。從文科樣本和理工醫科樣本得到的回歸系數的差異來看,學科對考生評價模型有一定的調節效應。其中,一級指標“自我驅動”在不同學科的樣本中差異最大,對于文科樣本來說影響更大;“自我驅動”下的二級指標“報考動機”、“就業取向”對于文科樣本的影響更大;二級指標“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文科樣本影響更大;二級指標“數學知識”、“應變能力”對于理工醫科樣本影響更大;其他路徑系數也存在一定差異,但不太顯著。這表明在評價文科研究生考生時,報考動機、就業取向、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在評價理工醫科研究生考生時,數學知識、應變能力更為重要。
當前,教育部非常重視研究生教育改革,其首要環節便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改革,而招生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對考生的評價。目前國內招生單位進行研究生考生評價的現狀是以知識素質為主,在考核過程中注重考生所掌握的知識和運用情況,部分招生單位已經意識到能力素質的重要性,但大多數招生單位會忽略情緒素質、自我驅動的考察,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進一步提升生源質量的空間。另外,從測評手段的角度來看,合理應用現代人才評價技術,將有利于提高考生評價的客觀性與公平性。因此本文提出的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不論是從考生評價的觀念上,還是從考生評價的實踐上,均對研究生招生工作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同時,該模型對于考生的自我提升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5.1 樹立以綜合素質評價研究生考生的招生理念
在招生過程中對研究生考生進行評價時,要對考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方位評價,并以此作為能否錄取的最終依據,而不能僅重視筆試成績。樹立以綜合素質評價研究生考生的招生理念,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是對知識素質、能力素質的考察,但對于自我驅動、情緒素質的考察往往會被忽視。
學習和研究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需要有強烈的興趣和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才能堅持做下去,因此在評價考生時,千萬不能忽視自我驅動(包括入學動機、對專業的興趣、就業取向)的考察。部分本科應屆畢業生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選擇報考研究生,部分在職人員為了提高晉升能力也選擇報考研究生,部分應屆畢業出于對知識和科學研究的興趣而報考研究生。在目前的研究生體系中,既有適合在職人員報考的單證專業學位,也有適合應用型人才的雙證專業學位,還有適合科研型人才的學術型學位和博士研究生學位。考生的自我驅動并無好壞之分,關鍵在于考生的自我驅動與其報考專業、類型、層次的培養目標是否相匹配。
關于情緒素質,主要對應考生的心理素質和責任感、紀律性。這些是影響考生認識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與人交往的內在素質;這些表面上與學習知識、科學研究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對于促成個人的成功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具有深遠的意義。
5.2 完善測評內容和方法
我國對研究生考生的評價主要是通過資格審查、初試和復試等過程來實施的,其中初試主要是筆試,復試一般包括筆試和面試。如何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完成對本文模型所涉及的考生各項素質的測評?
首先,初試、復試的測評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模型中包含的各項素質都應體現在測評的內容中。即要提高筆試試題的命題質量和針對性,合理分布識記類、應用類的題型,著重加強對考生的語言能力、數學能力、分析能力、對某一專業的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運用專業知識和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各項能力的測評;也要提高面試試題的科學性、針對性,著重加強對考生邏輯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等素質的測評。
其次,測評方法需要進一步完善,形成筆試和面試、心理測試、個人履歷檔案分析等多種素質測評方法的有效互補。關于面試,在面試前招生單位應當對考官進行系統的培訓,包括提問方式、施測節奏的控制、評分標準等,使其能夠熟練并且有效地使用測評技術。在面試過程中,要加強對考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研究能力、責任感、報考動機等通過筆試很難考察的這些素質的測評力度。關于心理測試,應當充分發揮其測試功效,測評出在筆試、面試中無法體現出或者容易偽裝的素質。關于個人履歷檔案分析,招生行政人員在資格審查階段、面試官在復試階段,均可根據履歷檔案中記載的事實,了解考生的成長歷程和工作業績,從而對其人格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招生單位的招生行政人員在資格審查階段對個人履歷檔案的分析,可以迅速排除明顯不合格的考生;面試官在復試階段根據履歷檔案中記載的事實,可以對部分素質直接進行打分,履歷檔案中的信息對部分現場實測的素質也有佐證作用。
這些素質測評方法的綜合使用,體現了現代人才評價方法在研究生考生評價中的應用,有利于提高考生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5.3 靈活調節評價指標權重
根據本文的實證研究,對于不同的學歷層次、考生性別、專業類別,模型中的指標權重是可調節的;事實上,針對不同的學校類型、培養類型,模型中的指標權重也是可調節的,只是在該實證研究中樣本量的覆蓋范圍有限,不能有效分析出這些變量的調節傾向。但不論是根據直觀的感受,還是根據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實踐經驗,在評價研究生考生時,評價指標的權重不可能一成不變。對于不同的學歷層次、不同的專業類別、不同的研究生類型、不同的學校類型,甚至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而帶來的研究生教育新的變革,研究生考生評價體系中的指標權重會有不同變化。在本文的研究成果中,最重要的是模型中的各級指標,而指標的權重主要是體現其重要程度,指標值可由招生單位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節。招生單位在招生時應由學校招生領導小組確定各學歷層次、各專業、甚至不同性別的模型指標權重。
5.4 模型對考生的提示作用
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對于考生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備考階段,考生應著力提升自己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素質,同時不能忽視情緒素質的提升和自我驅動的調節。
關于考生的報考動機、就業取向,測評標準是“沒有好與壞的分別,主要考察的是其與報考專業的類型、層次、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的匹配度”,因此考生不應當根據想象中的好與壞而刻意隱瞞自己本來的動機和取向,因為測評中會設置一些項目來驗證考生是否自相矛盾,是否有所欺瞞;考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報考動機和就業取向,選擇最適合的專業來報考;而在被測評時,應當原原本本地展現自己的報考動機與就業取向,這樣才能達到較高的匹配度。關于情緒素質中的自知自控、自我激勵、責任感、紀律性,更多的是從面試官對考生的感覺以及對考生的履歷分析來判斷的,也是很難作假的,考生應當在平時潛移默化地自我提升,如果在履歷中能有一些真實的經歷來佐證這些素質就更好了。而關于對專業的興趣、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應該是越高越好,考生在備考階段,因時間有限,應當集中精力加強這些方面的自我提升。
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的構建,是素質模型理論在研究生招生領域中的應用。該模型包括3個層次、4個一級指標和22個二級指標;指標體系較全面、權重的設置較科學、素質測評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與傳統基于考試分數、以知識素質為主的考生評價標準相比,研究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型能更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高校辦學定位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因而可以幫助招生單位科學、全面地評價研究生考生,招收到優質的研究生,提高生源質量,從而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此同時,該模型也有利于社會和考生更準確地理解考生評價標準,讓考生有的放矢地進行自我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娜.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中的錄取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2] Wendy C.Designing Admissions Ctitetia:A Ftamewotk[J].Ametican Joutnal of Phatmaceutical Education,1996(60):109-121.
[3] 李忠衛.王立杰.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研究生招生模型[J].太原科技大學學報,2006,27(4):306-309.
[4] 牛夢虎.我國學術型博士生招考選撥方式研究——關于入學申請制改革的可行性[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5] Paul R.S.The Opetational Validity of a Video-Based Situational Judgment Test fot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s[J]. Jout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90(3):442-452.
[6] 朱輝榮,王平義,白榕.研究生創新素質測評體系在復試中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6):141-143.
[7] 周萍,付茜,盧謝峰,等.湖南某高校研究生復試考生的心理健康測評報告[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2):262-264.
[8] Gtove W.A.&Stephen W.The Seatch fot Talent:Doctotal Completion and Reseatch Ptoductivity[J].Ametican Economic Review,2007,97(2):13.
[9] Holmes C.B.One Obvious Reason Doctotal Ptogtams in Psychology Use the Gtaduate Recotd Examination [J].Psychological Repotts,2003,92(2):692.
[10] 教育部.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EB/OL].[2015-07-28].http://edu.people.com.cn/n/2014/0913/c36 7001-25655380.html.
[11] 李占倫.實行以大學為主體的多元評價是大學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方向[J].考試研究,2007(1):6-16.
[12] 孫中濤.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入學標準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8.
[13] 楊悅,孟芊.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探索[J].教育科學,2010,26(5):69-72.
[14] 唐玉生.研究型大學本科招生改革探討[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98.
[15] 孟令國,張繼平.中美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比較研究——以哈佛大學和復旦大學為例[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2):23.
[16] 劉清華.加強選才能力建設實施大學招生綜合素質評價[J].中國高等教育,2013(10):42.
[17] Bonifazi D.Z.&Ctespy Scott D&Rieket Pattick.Value of a Mastet’s Degtee fot Gaining Admission to Doctotal Ptogtams in Psychology[J].Teaching of Psychology,1997,24(3):176-182.
[18] 索昭昭.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的國際比較與借鑒[D].蘇州:蘇州大學,2008:11.
[19] 戴毅然.中外研究生教育比較[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53.
[20] 錢賽英.中法研究生教育比較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4:17.
[21] 萬明.我國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76-77.
[22] 舒忠飛.研究型大學本科自主招生標準素質模型及應用——基于人力資源開發的視角[J].教育學術月刊,2014(4):37-46.
[23] 徐淼.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素質與能力測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4-8.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for Examinee to Graduate School Based on SEM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firs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f graduate examinee eval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n puts forward a graduate examinee evalu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ocument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quality model theory and the modern talent evaluation methods.The evaluation index was determined by expert interviews and sample data were got through questionnaire.The empirical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PSS and AMOS software and the final index weights were got throug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graduate student;examinee evaluation;evaluation model;comprehensive quality;SEM
G455
A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12
趙仁鈴(1983-),女,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重點項目“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信息化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4ATQ006)與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創新江蘇社會數字文化治理體制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4ZDAXM001)研究成果之一。
2015-08-04;責任編輯:魏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