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東
基層農行如何在抵御風險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高正東
及時、準確地識別風險是加強風險管理的基本前提,任何延誤和錯判都將導致管理者不能對風險進行有效預判、做出正確決策,進而可能造成嚴重的風險損失。基層農行風險與信貸管理工作如何守住風險底線、穩定資產質量的任務十分艱巨。
一是社會信用環境復雜,信用風險壓力增大。
隨著宏觀經濟的持續下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以某縣級市為例,該市及周邊縣市都出現了一定的金融風險,部分企業融資難度加大,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現象。如該市某一區域今年已發生因企業關停而形成不良貸款20多億元,同時也發生多起企業法人跑路、民間借貸糾紛事件。企業之間信任度減弱,互保意愿下降,信用環境有劣化趨勢;部分地區(行業)大額信用風險頻繁發生且波及擔保企業;個貸、農戶貸款、卡透支均受到波及。
二是管理基礎不牢固,操作風險增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操作風險的表現形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例如,當前不法分子利用銀行卡及電子銀行等渠道進行作案的手段正不斷向高科技、集團化、專業化發展,案件實施過程更為隱蔽,手法不斷翻新,對銀行和客戶的資金安全造成較大威脅。從內外部檢查發現的問題和風險線索看,涉及貸款真實性問題的不少,如企業存在虛假增資、虛增資產、虛增收入、納稅與經營收入不符、信貸資金被轉移挪用、抵押物價值評估虛高等,反映出信貸管理基礎仍不牢固。
三是各項業務發展快速,員工行為管理風險加大。隨著內外部經營環境更趨復雜,銀行從業人員職業失范、參與作案有蔓延擴大之勢。一些地區經營行內部員工利用銀行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職務便利,與社會不法分子勾結,出售客戶個人信息牟利;利用掛失補卡和為商戶違規申請安裝POS機套現非法牟利;以高息為餌誘使儲戶到相關銀行開戶,再通過調換企業印鑒卡、私自開通儲戶賬戶的銀行卡、網銀等方式盜劃資金;違規出售理財產品或信托產品造成客戶資金損失等案件頻頻被媒體曝光。銀行職員利用銀行信譽,充當資金“掮客”非法吸收資金,從中獲取高額利息差,不但危及銀行聲譽和客戶資金安全,而且由于受害者大都是中小企業主,極易引發企業拖欠工資、貨款、破產倒閉、工人失業進而引發上訪鬧訪等群體性事件發生。部分經營行員工8小時以外的行為管理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加強員工行為管理將是一項長期工作。
四是安全性環境復雜,甄別難度增大?,F階段我國社會貧富差距較大,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治安環境的復雜化增加了誘發案件風險的不確定性。最近幾年,針對銀行網點、自助區的搶劫詐騙案件時有發生。部分網點對安全保障工作不夠重視,網點物防設施配備不到位、日常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受業務經營內容影響,銀行從業人員可以接觸到大量客戶信息,同時隨著基層農行后臺業務的大量集中,銀行外包業務的種類及數量也大幅度增多,如何加強管理和監督、防止客戶信息泄露也對銀行當前客戶信息管理提出了考驗。
五是客戶服務要求更高,聲譽風險加大。銀行是經營信用的企業,對聲譽具有獨特的依賴性。隨著近年來針對銀行收費、服務等提出質疑的現象越來越多,社會媒體對銀行的負面新聞屢見報端,銀行聲譽風險防控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同時,隨著微博、微信等新興信息傳播方式的不斷普及,聲譽風險防控的壓力越來越大。
(一)加強真實性管理,把好信用風險關?;鶎愚r行應始終遵循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首先對經營正常的企業不壓貸、不惜貸、不收貸,確保企業信貸存量,不斷提高信貸增量,竭力滿足實體經濟有效信貸需求。其次要注重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行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強對一些在市場、產品或技術方面具有優勢的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與此同時,基層農行應加強改善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進一步清費減負,為企業開辟更加多元、更為便捷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激發發展活力,促進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基層農行要緊盯關鍵時點,把清收逾期貸款和結欠利息作為短期內化解風險的重中之重,盡最大可能壓降逾期欠息貸款總量;要加強信用風險專項治理,持續抓好擔保圈的治理;要持續開展風險排查,及早發現風險隱患,對轄內正常關注類信貸客戶,要持續性地開展好風險排查,掌握客戶風險實際,杜絕他行退我行進、客戶“猝死”等情況的發生。
(二)加強全流程管理,把好操作風險關。一是強化全流程資金監控。建立集中統一的客戶資金交易信息平臺,持續監控企業賬戶的資金進出,防止客戶通過“拆東墻補西墻”來掩蓋貸款風險。二是強化全流程專業管理。強化支付管理和貸款用途監控;實行貸后監管專業化,對所有信貸業務實施在線監測,及時進行風險預警。三是強化全流程擔保跟蹤。通過人行征信系統,持續跟進保證人貸款卡狀態及對外負債、對外擔保金額等,加強關聯擔保管理,嚴格測算擔保能力,提高第二還款來源的可靠性。防止過度對外擔保,防范連環擔保風險;抵質押擔保,要對不動產抵押、動產抵押等不同押品實行電子化、動態化管理,并在嚴格評估機構準入的基礎上,加強跟蹤管理,動態調整業務合作關系,確保抵押物價值評估合理。四是提高從業人員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合規管理部門要牽頭從崗位制約、系統控制、流程管理、制度支持等維度,開展全方位流程分析和風險排查,逐一剖析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進一步完善流程控制和崗位制約。要加強制度執行力教育,嚴格按操作規程和相關制度操作,嚴防違規操作引發的風險。
(三)加強合規文化管理,把好員工行為風險關。一是加強對員工行為動態的管理。通過一層抓一層、一層了解一層,將員工行為動態管理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僅要了解員工日常的工作表現,還要關心員工的家庭生活以及8小時以外的行為,增強案防工作的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二是提高員工行為管理的針對性?;鶎愚r行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民風民俗、崗位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摸底。在經濟發達區域重點開展員工是否參與民間借貸的排查等工作;對客戶經理應加強是否存在與客戶非正常資金往來排查。
(四)加強技術創新管理,把好安全性風險關。
一是加大資源投入和培訓。在各網點、自助區不斷完善相關設備和人力投入,構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的防范體系,提高防范外部侵入的能力。二是不斷創新管控模式。適當增加保安力量,提高現場的安防處置能力,加強在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內離行式自助區的人員配備;利用遠程監控系統等先進科技手段,強化對網點及自助區的安全管理。三是對網點安全進行精細化管理。加強督促檢查,明確管理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實處。要分層落實自助銀行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好支行和網點兩個層次,各自承擔安全管理責任,完善安全防范設施,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
(五)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好聲譽風險防控關。
一是抓源頭。始終把對聲譽風險的認識和防控提高到與其他各類風險同等重要的高度,增強防范聲譽風險的主動性?;鶎愚r行要對各條線存在的聲譽風險點進行梳理,重點加強對合規銷售、銀行收費、文明服務、客戶投訴回應等易產生聲譽風險領域的日常管理,預防聲譽風險發生。二是抓流程。要建立輿情分級、分類管理的工作制度,建立聲譽風險處置考核、問責、獎勵制度和投訴處置監督評估制度,要完善聲譽風險危機預警機制及預案機制,確保能夠及時化解,防范事態進一步擴大,降低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三是抓協調。要處理好與政府、新聞媒體的關系,及時溝通、澄清事實,盡可能確保媒體對聲譽事件進行客觀的報道,減少猜疑,減小事件的危害。要依靠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的行政資源,及時采取疏導、正面宣傳引導的方式,共同應對聲譽風險。同時,建立與同業間的橫向溝通機制,共享輿情監測成果和輿情應對經驗,采取共同行動提高行業公信力。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丹陽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