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索朗
(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松宗鎮小學 西藏波密 860300)
班主任工作經驗點滴
嘎瑪索朗
(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松宗鎮小學 西藏波密 860300)
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實施者,在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符合小學生心理。科學的班級管理是提高管理效果的積極因素,創設一個良好的班級管理方法模式,從而獲得較為滿意的管理效果,應成為班級管理活動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目標。
班主任 管理方法 積極性
有效的班級管理不僅應該具有主動性、自覺性,而且應具有創造性。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班主任工作也在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由原來的組織者、管理者向學科專家、人生導師、班級文化設計師、小學生的朋友與知己等諸多方面發展。本人結合多年來從事班主任工作經驗,來談一談自己對班主任工作的點滴體會: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接手班主任工作后,一方面要引導小學生學習和遵守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同時還依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若干學習、教室衛生、課堂常規等可行的規定,以引導和規范小學生的日常道德和學習等行為習慣。班級的常規管理貫穿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其中包括課前準備、課堂、課間操、值日掃除和文明禮儀規范等。如班規要求上課前應作好準備,下課文明休息,自習課不準隨意走動等。目的是使小學生知道在什么時間應該遵守哪些規范要求,使小學生明白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數。經過一個學期的體驗,小學生的文明習慣有了很大的改善。
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所面對的每個小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編織著自己美好的夢幻,隨時都可能出現與班規、校規相悖的舉動。這時,教師不要貿然地去對小學生的舉動進行橫加指責,更不要對小學生采取體罰或變相體罰的行動,應始終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原則。小學生們往往很在乎老師的評價,尤其是處在成長期的思想活躍且又充滿個性的小學生,很在意老師能否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一視同仁,所以班主任必須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小學生。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欣賞和信任小學生。要以師生平等的身份去問清緣由,要用飽滿的熱情去溫暖小學生的心靈。對碰到困難和受到挫折的小學生教師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小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應及時給于中肯的批評和誠摯的鼓勵,一樁樁,一件件,都能在小學生心靈中經久不息地泛起清純美麗的漣漪。這樣,小學生的心靈就會受到感化,教師就能自然而然地贏得小學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小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生活就會感到很溫暖、很自在、有上進心,從而使小學生自覺地去履行正確的道德規范,自覺地去執行班級與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這樣才能幫助小學生樹立起各自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為小學生鍵康地邁入人生旅途打下堅實的基礎。
班主任老師的人格魅力和行為舉止是關系德育成效的重要因素,這也就是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軟硬件。小學生還處于模仿期,有很強的認知力和判斷力,注重自己的行為給小學生帶來的影響。在班級建設中,首先應從自身做起,要求小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例如每當看到教室地面有廢紙或有臟物,本人都親力親為,從不指手劃腳;小學生有困難應竭力幫助;小學生生病應問寒問暖……逐漸地成為小學生心目中可敬的老師,知心的朋友。當今的孩子多數是從小生活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之下,無憂無慮,然而也有一部分孩子卻生活在不良的家庭中,有的家長長期在外,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家里貧困,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堅持以真情去修補那些環境上帶來的不足。另外,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班主任學識淵博,閱歷豐富,涉獵廣泛,并且對學識的運用游刃有余;需要班主任有較高的道德修養,為人正派,做人誠信,行事端正,舉止有方,人格健全,具有積極的進取風貌。這些都將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小學生,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每一名教師,對小學生身教勝于言傳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常言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小班干部猶如整個班級的火車頭,要想使整個班級跑得好而快,就應當及時建立健全班干部隊伍,在建立班干部隊伍的過程中,不能班主任一人說了算,一定要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在班會上讓全班學生在充分醞釀的基礎上產生候選人,要確實將那些品學兼優、會組織、有威信、樂于奉獻的同學選拔到班干部隊伍中來,班主任要盡早抓好、培訓好這個火車頭,以便他們人盡其才的為全班同學樹立起學習的榜樣,早日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更好地帶動班級工作。同時班主任要勇于打破“干部終身制”的做法,班級一旦建立起良好的班風班貌后,要及時地對班干部進行更換選舉,以便為班級引入競爭機制,從而使更多的學生在班干部隊伍中得到鍛煉并不斷成長。
班主任與班級和小學生的接觸雖然相對多一些,但要想全面了解和把握班級和小學生的情況,僅依靠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卻是不夠的。各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通過上課、批閱作業、與小學生談話等,能夠了解一些情況和某些小學生的表現,所以一個有經驗的班主任是很會“利用”任課教師這塊管理資源的。首先,班主任要主動的、經常的與各個教師進行溝通,及時獲得他們在教學中發現的各種信息,避免因不了解某些情況而錯失工作良機,從而使工作陷于被動;其次,要積極配合、支持各教師的工作。任課教師在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某些問題,特別是當由于小學生完不成作業、上課不認真聽講等原因找到班主任的時候,班主任應該認真對待,嚴肅處理,因為任其蔓延和發展,不但會影響任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更嚴重的是會影響整個班級的學風。
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小學生在家中的表現情況等等,對于班級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小學生在學校里,迫于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很少暴露自己的缺點,但在家里卻毫不掩飾。班主任如果能夠掌握小學生的這些情況,工作中對癥下藥,效果是非常好。首先,要讓家長走出思想誤區:老師找家長就是想“治”小學生,使他們明白:老師的出發點和家長是相同的,都是希望小學生克服缺點、健康成長,這樣,家長才能與班主任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其次,對任何家長都不能有偏見。小學生有先進與落后、積極與消極之分,小學生錯、并不意味著家長錯,小學生落后、并不說明家長落后,因此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交流時一定要態度端正,心平氣和,讓家長理解老師的苦衷,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
總之,班主任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原則,時刻本著“以愛心修師德、以責任鑄師魂”的工作精神,扎實有效的做好小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工作,使小學生德有所進、學有所成、技有所長、能有所增、素有所全。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漓江出版社,2008
[2]徐小麗,讓班主任工作變得美麗[J],小學時代,2010
[3]彭興順,《小學班主任培訓教程》,中國人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