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曉
(渤海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試論新媒體時代廣播媒介的生存之道
馬曉曉
(渤海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對媒體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推廣,為傳統廣播媒介發展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同時也使其面臨更大的挑戰。面對日漸多元的受眾需求,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找準自己的位置,順應新媒體發展趨勢成為廣播媒介發展的當務之急。本文將從新媒體概念、起源入手,分析廣播媒介發展現狀及其當前存在的優劣勢,最后基于新媒體時代,提出廣播媒介的生存之道。
新媒體時代;廣播媒介;生存之道
近年來,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廣播媒介作為傳統媒體競爭愈發激烈,且還需要面對新媒體的挑戰。為了繼續生存和發展,傳統廣播媒介不得不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所謂新媒體,是指將數字信息技術作為基礎,利用數字、網絡及衛星等新技術,通過電腦、手機等向用戶提供信息及娛樂服務的一種新型傳播和媒體形態。它具有互動性等特點。
新媒體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由戈爾德馬格首次提出。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是建立在傳統廣播、電視等形式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新型媒體形式,突破了傳統廣播的“一對多”的弊端,形成了全新的“多對多”格局。然而,在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媒介進入了“瓶頸”期,如何繼續發揚自身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成為廣播事業發展的新課題。
20世紀80年代,我國廣播事業獲得了迅猛發展。國家提出的“四級辦廣播”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廣播覆蓋率,但是當前部分電臺的廣播節目過于本土化,缺少與外界電臺的交流,加之技術水平低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的發展阻力。據相關數據調查發現,我國地方廣播廣告收入十分可觀,如北京電臺7.5億元,上海電臺5.6億元。這充分證明我國廣播領域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隨著數字、網絡等技術的發展,廣播收聽逐漸突破了地域限制,實現了實時收聽,手機等接收終端為廣大聽眾提供了全新的收聽體驗。例如,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國使用數字音頻廣播技術,并通過手機終端向受眾提供奧運會實際狀況。面對當前新媒體發展大環境,廣播媒體發展步履維艱,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無論是傳統媒介之間,還是與新媒介之間的競爭都將對廣播媒介產生深刻的影響。
面對新媒體,廣播媒介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明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十分必要。第一,優勢方面。雖然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廣播產生了一定沖擊,但是傳統廣播具有的優勢仍然無可替代。例如,廣播媒介的伴隨性特點。由于通信、網路等技術的滲透,受眾對于信息的獲取方式呈現多元化態勢,此時受眾對于某個媒體的選擇更加關注其伴隨性,如開車、逛街時候收聽廣播等,充分發揮了廣播的伴隨性優勢。同時,信息真實性也是一大優勢,傳統廣播媒介發展背后都有專業的記者、編輯團隊的支持,能夠實現對信息的收集、制作等處理,有效保護了信息發布的準確性。最為關鍵的是不同于電視和新媒介,廣播自身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這也使其在新媒體時代中仍然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
第二,劣勢方面。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在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過程中,廣播自身存在的劣勢也日漸暴露,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其順利發展。例如,廣播電臺頻率具有固定性,在調頻調幅上的發展空間存在滯后性。同時,廣播缺乏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與受眾之間存在距離感,不利于培養受眾對節目的忠誠度。且廣播內容不能夠存儲,稍縱即逝。要想真正突破重重阻礙,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傳統廣播媒介必須加強對自身優勢及劣勢的了解,彌補自身存在缺陷,同時努力發揚廣播媒介的優勢,逐漸立穩腳跟。
新媒體崛起,面對人們日漸增長的信息需求,廣播媒介要積極轉變自身傳統觀念,揚長避短,努力為自身謀求一條生存之道。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積極引入網絡媒介
傳統廣播模式中,受眾始終處于被動收聽的狀態。而隨著現代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滲透,電話、短信等通訊工具將主持人與受眾整合到一起,形成雙向交流的格局,以此來增強受眾對廣播的興趣。因此,在廣播發展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受眾的參與形式進行調查,構建短信等多個平臺,增強聽眾的收聽意識,幫助聽眾更好地表達意愿?;蛘吲c通信服務商建立合作關系,接收到受眾信息后,即時調整播放的內容,建立良好的互動格局,增強聽眾自身的主人翁意識。
網絡技術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廣播轉瞬即逝的弊端,網絡與廣播的有機整合成為必然趨勢。2011年,新浪微博推出的“微電臺”正式上線。微電臺改變了受眾以往收聽電臺的地域及終端的約束,使大家在瀏覽微博的同時,收聽自己喜歡的電臺節目。同年12月,微電臺為了吸引更多聽眾,開始推出PC、MAC等全平臺流暢播放,促使受眾廣播收聽更加隨心所欲。而要想更好地推進廣播媒介發展,應將廣播的伴隨性與互動性整合到一起,推出電臺APP。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手機用戶高達11億之多,且呈現增長趨勢。擁有強大的用戶基礎,推廣電臺APP具有較高的可行性。例如,廣西人民廣播電臺的FM950頻率建立了自己的APP,聽眾注冊屬于個人的賬號后,還可以在上面留言,實現互動。
(二)提高頻率專業化水平,精確欄目定位
相較于發達國家的廣播,我國廣播的專業化水平較低。美國擁有的1.2萬家電臺中,約有4000多家音樂臺,且每家音樂臺又進一步細化,分為流行音樂、亞洲音樂等類型,以此來滿足音樂廣播愛好者的需求,同時有效增強廣播節目影響力。我國廣播發展應積極借鑒國外廣播豐富的經驗,提高頻率專業化水平,以此來突破節目同質化問題。具體來說,在加強廣播電臺專業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重新審視自身位置,并明確掌握自身優勢,結合受眾內容為王始終是廣播媒介發展的重中之重。如果是內容是肉體,那么主持人則是廣播節目的靈魂。為了擴大自身影響力,廣播電臺應精確欄目定位,樹立廣播欄目品牌,發揮品牌效應,培養穩固的受眾群體。例如,浙江電臺文藝頻道設計的《伊甸園信箱》欄目,自開辦以來,十幾年間在浙江乃至全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也因此獲得了“雙十品牌欄目”的稱號。該欄目之所以成功,在于主持人萬峰直言不諱的個人魅力與精準的欄目定位。該欄目還幫助人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為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興趣,打造專業廣播。
新媒體時代,我們不能夠忽略技術在廣播媒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如果一味堅持傳統廣播媒介,將難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由于網絡廣播的出現,受眾實現了適時收聽。實踐也再次證明,將廣播與網絡有機整合,能夠推進廣播媒介朝著全球化、融合化方向發展。
(三)開展多元增值經營,增強自身實力
我國傳媒業整體發展水平并不高,主要是缺少良好的運行機制,改革深度不夠。因此,應加強對廣播媒介體制的調整和優化。具體來說,市場經濟體制下,廣播仍然堅持事業單位性質,企業化管理形態并不利于其發展。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對自身管理體制的調整勢在必行。例如,上海東方廣播電臺實施崗位合同制、干部聘用制等制度,拉大獎懲差距,給予廣播相關工作人員正面激勵。通過這種方式,推進了體制改革,更好地適應了市場化運作。
相關數據調查顯示,2013年全國廣播廣告收入較2012年增長了5%??梢姡l展廣播廣告是提高廣播收益的有效手段。廣告形成豐富多樣,廣播互動平臺的推廣也為二者的有機整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因此,廣播媒介可以加強對廣告播放的研究力度。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廣告制作節目,而非通過節目機械化進行廣告宣傳。與受眾進行充分的互動,促使廣告能夠與廣播內容更好地融合,實現共贏的局面。例如,某電臺與通信公司采取利潤分成方式開展增值經營活動,收集用戶可以定制該電臺的信息,支付相應的費用,同時獲取相應的信息。還可以用廣播節目中的原創故事等進行銷售。廣西人民廣播電臺文藝廣播有一檔《音樂光影》欄目,專門為聽眾生產同名車載CD,在提升欄目知名度的同時,還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新媒體時代,廣播媒介發展面臨著重重挑戰,而逃避并非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廣播媒介應該積極的態度應對挑戰,充分利用先進技術,與廣播欄目有機整合,創新多元化廣播形式,滿足受眾日益多樣的收聽需求。同時,要明確自身市場定位,樹立欄目品牌,提升廣播媒介影響力,并開展多元經營方式,獲取更多經濟收益。要改革內部管理體制,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從而在新媒體時代中逐漸闖出屬于廣播媒介發展的廣闊天地。
[1]葉貞.試論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突圍之道[J].今傳媒,2014(08):150-151.
[2]周小普,黃彪文.契機、轉機或是危機?——試析數字新媒體對廣播電視的影響[J].國際新聞界,2011(04):62-67.
[3]周小普,韓娜.我國廣播電視新媒體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國際新聞界,2012(12):83-91.
G206.2
A
1674-8883(2015)24-0190-01
馬曉曉(1994—),女,遼寧人,本科,廣播電視編導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