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胡玲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 連云港市錦屏高中)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美術鑒賞是藝術學習領域中的必修課程之一,美術鑒賞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充分利用和開發校內外美術課程資源,增加美術鑒賞課程的多樣化。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從而熱愛地方文化,提高綜合素質。
美術鑒賞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充分開發和利用校內外美術課程資源,這要求從我們生活的城市著手,開發和利用連云港市的地方文化遺產,并將其拓展為可利用的美術課程資源,進而運用到我們的美術鑒賞課中。
“海古神幽,山海連云。”連云港是一座極具特色,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
1“.山”——花果山曾為海內四大靈山之一,頗具神話色彩。在那奇峰異石之下,處處都能尋覓到與《西游記》故事相關聯的蹤跡;如猴王出世的媧遺石,大圣招兵的水簾洞等。
2“.海”——這座城市的靈魂。城市的地理變遷和興廢,城市的風骨和精神,無不與海相關聯,如精衛填海的神話,徐福出海的壯舉。
3“.古”——千年古城海州建城已近2000 年,尤其是海州的石刻藝術,有將軍崖巖畫、孔望山摩崖造像、石雕、題刻等。其中有距今6000 年的桃花澗將軍崖巖畫,較敦煌莫高窟還早200 年的孔望山摩崖造像,中國現存最大的漢代石雕。
4“.神”——關于海盜、神路、徐福渡海求仙等無數美麗的傳說。在這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曾誕生了精衛填海、殛鯀羽山、舜葬花梧等充滿了浪漫色彩的神話故事,神奇浪漫的東勝神洲,歷史悠久的東海名郡。
5“.幽”——幽的楓葉是山中之鄉“宿城”的名片,這里盛產云霧茶,綠色清香,沁人心脾,宿城船山更是美麗絕倫,有湖有水,山水一色,百鳥齊鳴,百花齊放。宿城的貝殼工藝更是精巧細致。幽幽的山和水讓人回味無窮。
花果山文化積淀深厚,古建筑、古遺址、古石刻及歷代名人的游蹤遍布山間。始建于唐代的三元宮是蘇北、魯南地區重要的道教和佛教中心。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深刻地分析禮儀與教化,教師可以結合花果山的古建筑群和古遺址這樣的文化資源,靈活安排思考與交流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禮儀與教化”這一要求對美術創作的影響。
海洋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我們在美術鑒賞中引導學生分析、整理海洋文化背后所蘊藏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例如,從連云港海洋文化資源中挖掘造型美,連云港海洋自然資源豐富,生物種類豐富等,都是高三學生美術創作的最好素材。
我們在高一美術鑒賞中學到中國民間美術特別講到的剪紙藝術,古典名著《西游記》的題材就是最有效的地方資源。例如,利用《西游記》里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每周的剪紙課外活動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西游記》這一主題。
距今6000 年的桃花澗將軍崖巖畫,較敦煌莫高窟還早200 年的孔望山摩崖造像,中國現存最大的漢代石雕。巖畫主要以鳥獸、人面、魚形、星象圖案為主,這些圖形也非常適合運用到我們高三美術生的繪畫創作中。
在高中美術鑒賞中對中國山水畫的鑒賞極為重要。例如,宿城幽境宛若中國的山水畫,意境幽遠,氣勢恢宏。我們充分利用宿城幽境這塊文化資源融入中國山水畫當中。
運用地方文化資源不能簡單地使用“拿來主義”。地方文化資源走進高中美術課堂,需要教師在教學前創造性地做好開發和整理工作。連云港大量豐富的文化資源是對學生進行美術鑒賞教學的極好素材。通過這篇論文的實踐,把連云港文化資源作為高中美術教學的開發和應用素材,豐富審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和親和力自然會增強,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自我發展。
連云港是一座集山、海、古、神、幽于一體的文化城市,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有著顯著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文化中最為生動、本原、質樸的一部分,搜集、整理豐富的連云港地方文化資源并將其運用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通過對地方文化的切身體會,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將有利于學生廣泛接觸地方優秀文化,將美術學習與傳統文化資源、生活經驗、周圍環境等聯系起來,使學生更熱愛自己的家鄉,珍惜優秀地方文化遺產,深入了解地方文化藝術,逐步提高審美能力。
[1]王大跟.美術教育論[M].中國美術出版社,2010.
[2]高偉.東方古星象巖畫研究[M].南京出版社,2010.
[3]周鳳甫.高中新課程美術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M].廣東高教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