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 潔
(瓦房店市21中)
閱讀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語成績的主要途徑,更是學生吸收英語語言知識和獲取信息的必然過程。盡管我國的英語教學非常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但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對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吸收及運用,而忽略了學生對語篇能力、思維能力和閱讀技巧的培養,導致學生閱讀能力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及新課程標準的普及和要求,我認為廣大英語教師應該轉變思想觀念,探究如何能更有效地培養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是外研社出版的,本套教材內容新穎,容量大,交際性強,貼近學生生活,同時還有介紹國際文化的內容,這就為英語教師提供了大量的課內資源。我們在此基礎上要采用積極有效的導入方式,比如圖片、幻燈片、實物、多媒體等直觀導入法,或是聯系現實生活和故事導入,或是利用自由交談、問答或討論的導入方法,使學生產生閱讀的愿望和心理準備。同時,學生的好奇心、學習興趣、求知欲望也被調動起來,順理成章地完成了第一個閱讀任務。接下來,學生繼續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課文,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1)整體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2)快速瀏覽全文(這時可以采用默讀的方式),弄清每段的大概意思,如果難度過大,教師可以給出學生關鍵詞,也就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思維導圖。(3)精讀每一段。如果段落過長或者過多,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挑選適合學生精讀的一段或幾段。(4)復述課文。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課文,這能從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單從閱讀本身來看,確實很枯燥,而教師的任務就是把單調枯燥的閱讀變得靈活多變而引人入勝。教師不要為教閱讀而單調地安排閱讀,要在訓練中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訓練。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安排閱讀任務,為每個層次的學生“量體裁衣”,讓每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都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增強閱讀信心,更從中獲得成就感。
速讀,顧名思義就是“快速閱讀”。有些文章篇幅很長,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必須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看完呢?當然不是。例如,考試的過程中,時間非常有限,這就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最正確地回答問題。要做到這一點,“速讀”是最好的方法。首先是“題目”,打到關鍵詞,然后再回到文中,對文章中有關鍵詞的地方要留意。其次是“首段”和“尾段”。很多文章開頭和結尾都是在點題。最后是每段的“首句”和“尾句”,一般情況下,每段的中心句就在這里。瀏覽完這些地方之后,建議學生要帶著問題讀文章,這樣往往事半功倍。
精讀,顧名思義就是精準地閱讀,精確到句子、短語、單詞,甚至是標點符號。精讀訓練的重點是:教師提示精讀的步驟和方法,學生逐步練習,形成熟練的閱讀技巧與習慣。訓練的方法按閱讀內容劃分,可分為單詞的訓練、句子的訓練、段落的訓練、概括主要意思的訓練等。當然,在進行精讀訓練之前,我建議各位教師要領讀一遍,使學生在朗讀的時候有正確的發音和適當的情感,這樣更能體會和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和情感。如果說速讀經常出現在考試中,那么精讀就更應該在課堂上有所安排。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而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發揮,所說即所感,聽說讀寫齊上陣,這樣的閱讀課,學生一定會喜歡,一定會感興趣,有了興趣,閱讀能力提高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在英語閱讀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題型,就是猜測文中某個單詞或短語的意思。正常情況下,推斷詞義的題目中出現的單詞,大多是學生未曾見過的生詞。其實,這類題是很有技巧的,掌握了技巧,那么一切都不是問題。
猜測詞義時,建議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1)最重要的一點,根據上下文已知部分進行邏輯性推理,充分利用閱讀內容中已有的知識,利用文中所附的插圖等直觀線索猜測詞義。(2)運用語法知識進行語法分析,例如判斷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或其他詞類)以及生詞的構成(前綴和后綴)。(3)依靠常識和經驗做出判斷。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場持久戰,作為一名奮斗在英語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更應該把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教授給學生,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信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會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王利.淺談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英語:初中教師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