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
(廣東省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模式”課堂教學反思
——談醫藥商品學課堂教學“嘗新”反思
張曦
(廣東省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
隨著“有效教學”“任務驅動法”等課堂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提出與實施,許多教師都開始紛紛效仿使用。在許多公開課上,常常可以看到上課的教師為了“套”有效教學的思路方法,絞盡腦汁,不論課程的具體情況與內容如何,強硬地添加“學生自主學習環節”。如此教學,讓人不禁反思:這種套用的“模式”課堂教學真的“有效”嗎?
模式教學;傳統教學;教學方法;反思
有效教學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是“教學、藝術還是科學”之爭的產物,其核心是以學生有無進步與發展作為衡量教學效率的唯一標準。后來教育界定義: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主旨,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同時,有效教學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必須以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為前提,以合乎教學目標為實質,以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為關鍵。
在過去,我們一直是沿用著傳統的“傳遞—接受”“教師—課本”的單一教學模式。“有效教學”理念的產生,給許多教師帶來了新的思維,也在一些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因此,在現實中出現了一種思想:傳統教學與有效教學是對立的。歷數傳統課堂的弊和如今“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利,就這一問題,我淺談以下幾點個人的看法:
課堂教學改革是教師的永恒主題,最終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教學內容指向于專業理論知識和抽象的專業技能,而忽略了工作過程知識。傳統的“傳遞—接受”“教師—課本”的單一教學模式以講述為主,習慣性地“滿堂灌”。如此的教學方法,雖能使學生快速掌握更多的信息,但學生對接受的信息很難真正地理解,同時學習枯燥無味,往往是通過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如此,的確不利于學生的培養,這也和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理念相去甚遠。
而如今我們的課堂教學,核心就是教學效益,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將“講堂”變成“學堂”。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對教學的設計、組織、引導和管理,課堂教學中的行為主體是學生,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的過程中,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例如,在《醫藥商品學》教學中講抗病毒藥物的時候,若單純靠教師在講臺上給學生講什么是病毒,病毒帶來的疾病危害,我們如何用藥物抗病毒……學生只能是機械地接收知識,卻難以產生興趣并掌握,嚴重者甚至心理產生厭煩的情緒。但我嘗試換一種思路,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小知識或者案例,讓他們自己總結出心得體會,并通過小組討論或學生發言來加深學生印象。這效果遠比單純地說教好得多。因此,我在講解時結合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并播放艾滋病宣傳紀錄片,讓學生通過自己所見來引起共鳴,由此學生在掌握書本專業知識之余還可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識。
如此看來,現在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課堂教學的確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似乎真的與之產生了對立。難道傳統教學真的就一無是處嗎?我個人認為兩者之間還是存在共同點的:傳統教學強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活動,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質。因此,兩者并不矛盾,都是主張教學必須促進學生的發展,以滿足社會和個體發展的需要;都要求依據和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都強調教與學的統一;都蘊含著教學要遵循的規律。只不過隨著思想的不斷進步與提升,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更側重從學生的角度看待教學,而傳統教學方式更側重從教師的角度看待教學。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巧妙地結合了有效教學的理念,以教學效益為核心,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但在現實教學中,我們卻發現了另一個問題:許多教師并沒有完全理解有效教學理念,反而將這種“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思路設定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我們暫且稱這種教學為“模式教學”。在日常教學中,我聽過許多公開課,也經常嘗試這種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醫藥商品學》時,我經常會根據教學計劃及教學目的的要求,把班級學生分為具體的小組,在課前布置好每小組的課前任務。在課堂中,我會通過各種形式(如,視頻、案例、新聞等)開展教學任務,以不同形式作為開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期間我會用一些問題引導整篇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來回答問題,并介紹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最后有效的總結,讓學生總結自己所學內容。
這樣的“模式教學”課堂,一路下來的確能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但我并不為此感到高興,反而嘗試越多之后,越發覺得不滿意。我覺得這樣的“模式教學”名義上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實則是讓學生“戴著鐐銬跳舞”。我一直認為教學的實施不是貫徹計劃,而是教師根據課堂情境隨機地進行應變調整,這種調整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班上學生的反應。但事實上,我們現在把有效教學的理念變成了一種套路,每個人不管是否適合,只管往上“套”,上課前發給學生的一些任務,讓一節課就圍繞著這些任務在轉,教師不可能在上課的現場就教學內容和方法做出的更多地調整。而學生只要解決了課前設計好的問題,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因此,上課時我感覺自己就像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教師和學生都受到了束縛),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生怕因自己的“不小心”而掉入臨時發揮創造出來的“深淵”中,無法再繼續自己之前辛辛苦苦策劃出來的“教學方案”。
有效教學的目的是在整個課堂上體現有效、高質、創新的特點。相對于傳統教學,有效教學在新課改中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教師對多種教學方式進行選擇、有效利用信息資源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毋庸置疑,傳統教學的確存在各種弊端。但這么多年,我們國家一直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我們不能因為追求某種形式上的“創新”,而否定傳統教學。傳統教學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建構和能力的培養。
因此,我們不應該全盤否定傳統教學,也不能只一味追求創新,一味只看重創新教學的好。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下,我們應該認真看待“如何因材施教”,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怎樣才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發展自我的能力”,我們應該認真設計“怎樣上好一門課”。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教學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借鑒運用有效教學的理念與方法,不局限于新或舊的思維模式。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為教育作出貢獻。而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有效教學。
[1]李云偉,胡式良,伊利.淺議醫藥營銷專業醫藥商品學課程的教學方法[J].衛生軟科學,2008,22(6):501-502.
[2]吳懷濤.談“任務驅動法”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證券期貨,2010(6):97.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