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江西省南昌縣特殊教育學校)
聾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聾生由于生理缺陷,致使他們缺少語言,交際范圍小,情感體驗比較單調、貧乏,認知行為薄弱,易激動,缺乏對周圍現象的深刻認識……”作為聾校的班主任,必須對學生做細致的分析,采取針對性措施,構建和諧上進的班集體。只要我們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改進方法,就一定能夠做好聾校班主任工作。
在我國當今接受義務教育的群體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聾生,聽力缺陷,導致他們缺少語言,交際范圍小,情感體驗比較單調、貧乏,認知行為薄弱,易激動,缺乏對周圍現象的深刻認識,缺乏對具有社會性質的情感認識,是非標準的認識也比較模糊,自卑、任性等不良心態也在其中。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聾校班主任,我們肩負的責任非常重大。我們要在充分了解聾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做好本職工作,還必須對聾生做細致的分析,采取針對性措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構建和諧上進的班集體。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構建特殊教育事業大廈必不可少的奠基石,更是班主任工作的生命。在我們聾校中,大多數聾生都住宿在校,而且聾生由于語言障礙,與人交流比較困難,往往憑借視覺來觀察事物,很容易產生錯覺和誤解。再加上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像慈母那樣,從日常活動做起、從小事做起,時時刻刻想著聾生,真心關愛學生,撫慰他們那顆受傷的心靈,激起他們對生活的勇氣,做他們的貼心人。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能教育孩子。”當學生深切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幫助時,他們的心自然就會和老師貼近。
信任和尊重是最有用的陽光。“信”是指班主任在工作中應講信義、重承諾、守信用以及對學生的信任。在聾校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對聾生的承諾必須努力做到,要言而有信、不說大話、不提無法實現的要求,一旦形成決議、制度就必須堅決執行。例如,班主任在班級中宣布了班級的一些制度、規定等,一定要帶頭執行。俗話說得好,“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比較強,聾生也不例外。班主任還要相信聾生的能力,聾生能做的工作,就要勇敢放手讓聾生自己去做。聾生并非“朽木”而“不可雕”。事實證明,只要我們班主任傾注愛心,付出努力,這“鐵樹”是能“開花”的。
聾生的家庭教育是聾校教育的基礎。一個家庭有個殘疾的孩子,這意味著是一個不幸的事件和難以彌補的終身遺憾。我同情每位家長,更理解他們的苦衷,每次家長來學校送孩子或平時來學校看孩子與我交談時,我都像對待老朋友一樣,真誠地、坦率地和他們一起探討交流和相互溝通,使家長增強信心,增強責任感,客觀地、現實地面對自己的殘疾孩子,使他們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同時,還應教給家長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請家長學習一些日常手語,經常家訪,請家長到學校參加必要的活動,讓家長與老師組成教育的合力,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整體效應,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
總之,聾校班級管理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育人工程。作為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做到“以愛換愛,將心比心”。班主任還要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做到對每個學生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地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只要我們一切從工作出發,為學生著想,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進方法,不斷地分析、反思、探討和積累,就一定能夠做好聾校班主任工作,達到事半功倍、教書育人的目的。
張寧生.聽力殘疾兒童心理與教育[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