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穎
(河北省唐山市體育運動學校)
教練員應該選擇更加適合女子運動員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的訓練內容和防護措施來提升其身體素質。
在少年女子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中,很多教練員都忽視了其有氧耐力的訓練,這雖然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什么弊端,但是隨著訓練強度的增加以及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運動員在進一步提升自身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時都會受到有氧耐力的制約。有氧耐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少年階段,女運動員通常在11 歲左右,教練員應準確把握這一階段,加強其有氧耐力訓練,如,進行合理的間歇和三十分鐘以上的慢跑訓練等。
對于女子運動員來講,肌肉通常都沒有男子發達,力量也不大。因此,教練員在訓練中應充分重視女子的力量訓練,從而彌補女子運動員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尤其是爆發力的訓練。女子運動員爆發力訓練的關鍵時期是十三到十四歲之間,在這一階段除了要開展一些專項力量訓練,還可以增加如三十米內加速跑、跳臺等一些訓練來增強女子運動員的爆發力。
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往往注重的是大肌群力量的發展,而常常忽視了小肌群的訓練和發展。女子的柔韌性和協調性比較好,如果腕、肩等關節的發展過于靈活,不僅會影響其做技術動作時的穩定性,嚴重者還會造成運動損傷,所以,教練員應充分重視女子運動員小肌群力量的訓練。主要采用的訓練方法有腕屈伸、壺鈴推、道理推手等。腰腹與伸肌力量的訓練可以通過仰臥起坐、轉體側拉等方法來完成。女子運動員在身體形態和心理變化等方面都不穩定也不成熟,教練員應結合女子運動員的身心發展特點,采用更加正確規范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從而使女子運動員在身體素質、心理素養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科學的培養和發展。
總之,合理地選擇訓練方法和手段,科學設計安排訓練內容和計劃,對于增強女子舉重運動員的訓練效果,提高身體素質有著直接影響。基層體校教練員,應不斷探索和創新更加適合少年女子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從而幫助運動員奠定堅實的基本技術和身體素質基礎,從而為我國舉重職業的進一步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女子舉重人才。
喬瑋妍.芻議舉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J].華章,2012(2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