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娜
(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 貴州貴陽 550025)
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學教育改革及數據人才培養分析
黃麗娜
(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 貴州貴陽 550025)
"大數據"與傳媒這對關鍵詞日益成為新聞傳播學界關注的焦點,大數據潮流激發著新聞傳媒行業的不斷創新,并引發了新聞傳播理論領域的思考和爭鳴,推動著新聞傳播教育創新改革實踐。大數據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應在大數據思維的啟迪下,由數據人才培養入手,強化新聞傳播學科人才數據分析處理、數據可視化能力的培育。
大數據 新聞傳播學 教育改革 數據素養
新聞傳播實踐的革新有賴于新型傳媒人才的培養和團隊的組建。在大數據主導的技術革命之下,新聞傳播教育界也在積極求變,不斷探索,力求改變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大數據時代傳媒行業不斷變革的需要。教育實踐意識到求變的必要性來至于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領域的變革,并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方面作出適應性調整。
在大數據浪潮之下,新聞傳播教育革新勢在必行,傳媒教育須在教育理念革新的基礎上培養大數據時代傳媒行業需要的“跨界復合型人才”,現有研究成果對此持有一致觀點。學者祝建華認為:“新聞業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我們的專業設置、學生技能、師資來源都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學者劉運來認為新聞傳播教育變革要順應大數據變革的內在邏輯,在新的媒介生態下創新教育理念,調整課程體系,再造教學流程,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最終目標是構建以媒體融合為導向的新聞傳播教育體系。新聞傳播教育革新在摸索中緩緩前行,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尚未形成,更難言完善,而關于新聞傳播教育的創新研究和教育行業所作出的被動性調整一樣,開始涉及仍處于起步階段。新聞傳播行業所發生的革命性巨變對新聞傳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這種變化的需要,認識這種變化的需要并邁出改革的步伐無疑是學界將長期探討的話題。
在創新型經濟中,大數據被認為是一種戰略資源。大數據不僅僅是一種數據技術及時代背景,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一種新的媒介素養,新聞傳播學專業人才必須具備這種“數據素養”,進行傳統新聞理念和傳播理念的革新。
1.數據處理能力的教育和培養
美國經驗傳播學從來不乏對數據處理的實踐,經驗傳播理論假設幾乎都經過傳播學家從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等實證主義研究范式得出的數據所驗證。因而對傳統數據的處理能力本身就作為新聞傳播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在大數據時代,我們面對的不再是易于統計分析的傳統數據,大數據之“大”所描述的是數據呈幾何級增長的巨量資料。這就要求新聞傳播人才必須具備對漫無邊際的巨量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的能力。首先,新聞傳播人才需要進行數學與統計學知識儲備。當大數據成為一種能夠改變傳媒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變革性力量,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便不再是統計學專業人才才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而應成為相關專業學科培養體系中不可忽視的培養目標。這就要求新聞傳播學課程設計上必須要有統計學基本理論課程的設置,至少將《實用統計學》作為該學科所有專業的基礎課程。其次,了解數據庫的設計與部署,掌握數據搜集和統計分析的能力。數據的搜集都是數據分析流程的前提,新聞傳播人才必須具備從互聯網上搜集數據的能力,并在不斷的實踐中改良數據的搜集方法。同時,利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的能力更是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必須具備的業務水平之一。績效管理、決策管理、風險分析和內容分析等能力集合而成大數據分析能力,這一方面能夠幫助新聞傳播從業人員從海量的數據中獲得新聞線索、開展新聞調查、發掘社會關注焦點,預測社會關注的演變趨勢等等。因此,分析技術的掌握和分析工具的熟練使用是當下新聞傳播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例如應用范圍廣泛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就是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一些高等院校的新聞傳播學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并將SPSS統計軟件應用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開設。
2.大數據可視化操作能力的培養
在大數據帶來的新聞傳媒行業創新中,可視化技術作為最受關注的話題而被重點關注。大數據可視化所指的是利用可視化技術,主要包含圖形、圖表、視頻等將大數據信息轉化為易于被受眾接受的形態。這是大數據時代受眾對新聞傳媒行業所提出的要求,更是行業對新聞傳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首先,視覺傳達是新聞傳播學人才應掌握的理論基礎。大數據時代,數據本身的意義并不是顯性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將枯燥、冰冷的數據變為人們能夠接受,易于接受的信息。例如社會化媒體中經常呈現的數據圖表、flash等二維界面媒體,這種可視化的界面作為一種直觀、美觀的視覺傳達形式更加符合現代受眾的心理需求和媒介接觸習慣。因此,對視覺傳達知識的學習能夠在數據的可視化呈現方面更加滿足時代需要。文字、圖形、色彩、動畫等視覺構成作為可視化設計的主要元素應該在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體現其重要性。其次,可視化工具的掌握是關鍵。一般而言,工具的掌握一方面體現在對工具的開發上,另一方面體現在對工具的合理利用上。就新聞傳播學科來講,可視化工具的掌握重點在對后者的強調。當然,如何能夠利用可視化工具將數據信息直觀呈現不僅受到上述視覺傳達理論和工具操作能力的影響,還受到認知心理學、符號學能知識的影響。因而,對這些學科專業能力的培養也成為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教育應當擴充的部分。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新聞傳播行業對于大數據分析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作為人才輸出的教育機構,高校應該緊握時代脈搏,適時對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做出適宜的改變。首先,以大數據思維啟迪當代新聞傳播教育改革創新。其次,強化人才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大數據的可視化環節,力求從視覺傳達、可視化工具運用、認知心理等專業知識入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緊緊與社會需求掛鉤,培養具有高度數據素養和視覺傳達能力的新聞傳播人才。
[1]張海波、黃世祥,《統計學專業學生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方式選擇》,《統計與決策》,2014年第24期.
[2]邢麗梅,《大數據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常州理工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