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榕
(福建省漳州財貿學校 福建漳州 363000)
提高職業培訓教學水平的路徑探析
趙榕
(福建省漳州財貿學校 福建漳州 363000)
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建立適應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制度,是我國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本文結合筆者工作實際,從五個層面對如何提高職業培訓教學水平進行了思考,以期對健全完善職業培訓制度有所裨益。
職業培訓 提高質量 非智力因素
建立科學的職業培訓制度,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1]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從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就如何提升培訓教學水平、提高培訓質量進行一些思考。
孔子曾經對“學以致用”有過這樣的論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2]孔子的這段論述就是闡述學習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習要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在職業培訓中也離不開“學以致用”的原則。職業培訓首先應當要有明確的方向性,要從培訓主體的所從事職業的實際需要出發制定培訓內容,努力使培訓內容適合培訓主體的職位要求,符合培訓主體的年齡、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思想狀況的需求,培訓內容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使培訓主體掌握職位要求的相關技能,實現其就業并擁有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職業培訓質量。
筆者所在單位的培訓工作一直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將培訓前、培訓中、培訓后三個環節連接起來。在培訓前,不同的學員根據實際的需求重點選擇不同的培訓項目。在培訓過程中,學員根據之前的選擇重點學習其未來實際使用的技能,較好地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的有機融合,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的有效銜接,不斷優化培訓效果。
因此,要提高職業培訓教學水平,必須要以培訓主體的實際需要為本,以培訓主體未來的職業選擇為本,以培訓主體的職業發展為本。只有堅持培訓內容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才能真正在職業培訓中落實以人為本的指導要求。
“要立足于學生個性差異,包括個體間差異和個體內差異,……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自身的發展方式,促進他們最大限度地發展。”[3]由于培訓主體的年齡、學歷、職務差異較大,相對具有更強的獨立個性,喜歡以自己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習方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學習目的性較強,以解決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為學習的重點。同時,不同培訓主體的知識結構不同,所以要區別對待不同的培訓主體,采用多種方法,引導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具體可以采用下面一些措施:
1.聯系未來情景,調動培訓主體的積極性。培訓主體參與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履行社會職責和角色任務,他們會在培訓中不斷地聯系未來情景,因而要強調培訓中所學東西一定會有利于培訓主體今后的工作和發展,同時不斷強化培訓的目標,幫助培訓主體端正態度,積極參與。
2.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培訓主體的學習興趣。培訓主體的心理已基本成熟,自主意識和實用意識較強,他們希望學習自己不懂的和知之甚少的知識技能,不愿重復學習他們已經知道的內容。所以培訓單位應在培訓過程中注意開發與之需要相適應的教材,創設其需要的問題情境,巧妙地置疑設難,引導培訓主體溯本求源,探索知識的應用價值,自然能使培訓主體興趣盎然,求知欲濃厚。
3.注重區別對待,適應培訓主體的認知差異。由于培訓主體存在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在培訓中一定要為培訓主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有個性特點的培訓,分等級、分層次予以指導。在培訓中設置明確的、恰當的培訓目標,以提高培訓的效果。培訓的目標太難或太容易都會失去培訓的價值。因此,培訓的目標設置要合理、適度,要與每個人的具體工作相聯系,使培訓主體感到目標適于工作,有利于未來職業的發展。
4.組織小組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訓主體在小組中能以培訓教師所不能替代的方式進行相互鼓勵,這種同伴間的相互指導通常是非常親切、清楚并富有技巧的。小組活動還能激勵培訓主體展開學習競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在小組開始活動時,讓培訓主體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角色,讓他們通過實踐來摸索如何更有效地在一起學習。若以小組為單位來在組織案例分析,技術操練,辯論研討和游戲等教學方式,那么培訓主體積極性會更高,教學效果會更好。
由于培訓主體本職工作較忙,社會活動較多,大量的客觀事物要在大腦皮層上形成記憶性興奮灶,易使大腦出現疲勞。另外,培訓主體往往在學歷、能力方面較為欠缺,因此會產生保持率低,遺忘速度快,學習速度較青少年慢等現象。這也使培訓主體常常容易低估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學習焦慮情緒。因此,要了解培訓主體的思想動向,幫助他們克服出現的問題,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從易到難,要求培訓過程按照由小組活動到個人活動的順序來安排。培訓過程是否適當可以很容易地檢驗出來:培訓主體如表現得富有安全感、熱情和樂于進取,說明學習內容的難度較適合培訓主體的水平,反之則應調整。對一些年齡較大或學習能力較低的培訓主體,應允許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速度,給他們安排出足以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即在培訓中既要掌握集體培訓的方法原則,也要考慮培訓主體自身情況特點。
2.不間斷及時反饋,使培訓主體得以準確掌握培訓信息。反饋的信息包括培訓主體取得了哪些進步、如何保持、還需做出哪些努力等。反饋越及時、準確,培訓的效果越好。比如,當全班進行操練時,培訓教師應在教室里巡視并點評培訓主體的工作情況,培訓主體需要知道培訓教師對他們的哪些工作感興趣;在培訓主體回答問題后,培訓教師應當用語言或表情給予肯定或贊許,每個學習階段結束后培訓教師要作小結,并將小結寫在最后的評語上,供反思借鑒。總之,要在培訓中讓培訓主體產生成功感,降低挫折感,增強自信心。
3.注意開展強化活動,鞏固培訓的效果。要用多樣化、有趣的方式重復培訓過程、知識技能和學習態度,直到培訓主體完全掌握。雖然培訓主體可以通過實際工作和學習進行強化,但要使培訓課程設計和教學富有成效,培訓教師就必須采用更加有針對性的強化手段來保證培訓主體的學習效果。在培訓之后安排精心設計的案例討論、相互評估等強化活動就能極大的加深記憶,增強技能。
培訓主體往往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培訓主體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大多會聯系使用其已有的技能知識,不斷強化技能水平。因此,在培訓過程中不能忽略這一情況,要利用培訓主體的這一優勢,因勢利導地開展培訓工作,會產生很好的培訓效果。
1.重視培訓主體的經驗與教與學的設計相結合。培訓主體在生活、學習和勞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常常以其來指導自己的職業活動,在進入某種學習環境時,他們總會回想起過去的學習過程和體驗,并將其與正在學習的知識技能相聯系。因此一定要了解培訓主體的知識、經驗和需求,并適當地讓培訓主體參與到教與學的設計中來,做好需求評價,有助于提高培訓效率。同時,在培訓中鼓勵培訓主體利用原有技能為當前的培訓學習服務,促進學習的正遷移,避免負遷移。
2.培訓材料要淺顯易懂、生動形象,便于培訓主體理解。由于培訓主體時常會通過與原有知識的聯系、比較進行學習,如果培訓教材過于抽象,培訓主體就很難和原有知識、經驗進行比較,影響對新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3.案例的選擇要符合實際,與培訓主體的心理預期相契合。成人有豐富的社會經歷,其中有一些經歷使他們對某些道理深信不疑。培訓教師使用的案例如果與他們的經歷和背景相似,就會有助于成人學習。他們會拿這些有趣而引人注意的例子與其以前的經歷相比較,通過比較學習,他們的理解會更深刻。
“尊重教育是以尊重為前提,著力建構和諧的教育氛圍,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和全面素質為目標,是具有人文教育價值取向的教育。”[4]培訓主體具有獨立的人格,渴望在學習中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培訓教師一定要注意使培訓主體在培訓過程中具有健康的心理。這首先要尊重培訓主體,使他們在接受培訓時具有一種歸屬感;其次是學習任務的落實、學習小組的設立及學習材料的使用和教室環境的設計都要讓培訓主體感受到被重視。事實證明,人們在學習環境中擁有健康的心理,就會愿意、樂于甚或渴望學習。如果能把培訓主體的不健康心理因素排除掉或減少到最低限度,那么每個培訓主體都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培訓教師可通過下面的方法營造培訓主體的健康心理環境。
1、尊重培訓主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訓教師在培訓中要注意聽取培訓主體的需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使培訓工作更加耐心細致,服務更顯人性化,內容更具針對性;在與培訓主體交往時要平易近人,態度謙遜,對培訓主體為學習付出的努力和學習取得的成績要給予充分肯定,為其構建一個溫馨的學習氛圍,使其感到被接受和尊重,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
2.學習目標的可行性會使培訓主體感到容易接受,有助于培訓主體寬心安神。培訓目標是通過需要評價建立起來的,在相似的課程中曾使用得很成功,要讓培訓主體相信只要付出適當的努力就能達到這些目標;而且這些目標是靈活的,可以根據培訓主體的具體情況做出調整,這樣培訓主體在心理上感到放松,有利于學習。
3.允許培訓主體發表自己的意見能使培訓主體建立自信心理。自信就是對自己的信任、欣賞與尊重。自信往往是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失去自信容易使人自怨自艾,產生人生失敗的心理暗示。尤其是一些有著曲折人生經歷的培訓主體往往帶有自卑、悲觀等消極心理。因此,允許、鼓勵培訓主體發表自己的見解言論能幫助他們盡快擺脫消極心理,建立自信心。
4.寬松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培訓主體心態自由。沒有人喜歡在嚴肅、古板的班里接受訓練,培訓教師要設法使每個培訓主體從培訓一開始就感到心情輕松,如在培訓開始時組織有趣的游戲活動加深培訓主體相互之間的認識和了解,在培訓中穿插一些幽默笑話或舉行一些輕松活潑的社交活動等方法來達到寬松的氣氛,有助于培訓主體在自由的空氣中接受新的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吳晶、劉亦湛:《習近平: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EB/OL].新華網,2014.6.24
[2]論語?子路
[3]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4-25
[4]魏翠翠:《尊重教育與學生創造力關系探析》[J].載《基礎教育參考》,2008(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