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倩
(溫州醫科大學 325000)
孔子學院管理工作現狀分析
王紫倩
(溫州醫科大學 325000)
近年來,孔子學院、課堂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機構,在孔子學院總部的大力支持下已順利在全世界遍地開花,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漢語、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孔子學院不僅承擔著傳授漢語教學的任務,同時還肩負著文化傳播的重任;作為與國外大學共同建立的孔子學院中方管理院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面臨了不少挑戰。本文以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和泰國東方大學共同建立的孔子學院日常管理工作為例,闡述發展概況,分析面臨的困難以及解決方案。
中國文化 交流 孔子學院
近年來,孔子學院作為文化傳播項目中的重要項目之一,已逐漸成為漢語和中國傳統文化推廣的一個主體機構;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以來,目前已有400多所孔子學院相繼建立,并成功運營至今。孔子學院能夠順利遍布全世界,也證明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孔子學院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漢語、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加強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合作的橋梁,已逐漸融入到世界潮流之中。
正因如此,孔子學院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驟和標志之一;通過孔子學院這一平臺可以使中國文化走出國門,增強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同時也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形象,讓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孔子學院是在海外設立的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為宗旨的非盈利性機構。它秉承孔子“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理念,為建設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努力。現階段,文化傳播對國內外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日趨加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識到文化傳播之于國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吸引了大量外國人,因此漢語的實用價值不斷提升,于是便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熱潮。
溫州醫科大學在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之外,還致力于適應世界各國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求,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分別與泰國東方大學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視光學院合作建設孔子學院;在海外開展漢語教學和中醫、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在管理孔子學院的過程中,我校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運營孔子學院日常管理工作:
1.1 努力推廣漢語教學
我校積極貫徹孔子學院總部的指導方針,通過各種渠道拓展漢語語言文化在泰國和美國的教學范圍,逐年增加漢語和文化課程的開設數量,并加強宣傳;近期我們開始著手建獨立
的設孔子學院網站,完成新聞、活動、精彩圖片等欄目建設。同時,為推動孔子學院所在地區的漢語教學發展,促進各學校開展漢語教學和提高漢語教學質量,加強孔子學院、孔子課
堂與其他學校的聯系與合作,我校與孔子學院多次舉辦漢語教學研討會,并接受通過孔子學院到我校學習漢語和中醫課程的學生,并選派了漢語教師和志愿者前往孔子學院任教,加強了教學點的師資力量。
1.2 積極推進中醫交流
結合我校的醫學背景,我們定期在兩所孔子學院開展學術交流、開辦短期中醫培訓班、舉辦講座等方式來宣傳中國傳統醫學。在2013年亞洲孔院大會上,我校和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共同開辦的“中醫文化推廣項目”在亞洲90余所孔子學院中脫穎而出,被推薦為5個優秀案例之一,并做專題介紹。
為展示我校中醫專業強項,每年不定期組織專家團前往孔子學院所在地開展以中醫藥為主題的學術交流講座,并派遣中醫專家定期在泰開展中醫項目交流合作、學術講座、臨床教學、醫療活動等,很好地將中醫與泰醫等傳統醫學模式與現代醫學進行對接,使泰國多所大學領導、醫生、學生和當地民眾親身感受到中醫文化理念及其神奇療效。
在招生過程中,孔子學院對合作高校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在新媒體遍及的當今社會,學生通常會使用網絡等方式傳播以及分享自己在中國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而留學生的數量又是非常可觀的,因此他們通過網絡的分享便起了宣傳作用;同時他們的宣傳又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留學生來我校深造。除此之外,孔子學院本身也是宣傳高校的一種方式,包括舉辦的各類活動和項目,讓更多人了解學校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模式,了解中國的教育體制。
我校每年定期舉辦‘中華養生之旅赴華團項目’,由孔子學院推薦一定數量的中醫相關專業的醫務人員及教師來我校短期培訓;不定期組織我校醫學專家團訪問泰國、美國,并且舉辦一系列醫學講座,通過這些短期培訓交流和講座會議等項目向大家展示我校的專業優勢和科研水平,吸引外籍學生到我校留學。
3.1 師資短缺
對于許多發展中的孔子學院,目前最為緊迫的還是需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根據孔子學院的發展情況來看,當前的師資隊伍并不能滿足教學質量,也無法跟上國際化教育需求的腳步。據了解,目前大部分教師都能夠較好的勝任教學工作,但也存在部分漢語教師普通話不夠標準、語言溝通困難等教學問題。
3.2 教材
不同國籍、宗教和種族之間都存在著文化差異,這給教材編寫帶來一定難度,尤其是編寫多語種教材,需以學習者基礎為前提,明確教材使用范圍,并結合學習者文化背景等實際情況確定教材內容結構。現在市面上的教材種類較多,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教材缺乏實際應用性或整體性,使學習者不能有效的掌握基礎漢語。同時,針對不同群體的學習者編寫商務漢語、旅游漢語、教育漢語等應用型漢語書籍,使漢語教材逐步走向通識化、國際化。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創造了經濟奇跡,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關注力。就孔子學院而言,其本身具有提升中國軟實力,促進與世界文化交流,且代表國家外交形象等重要意義;通過日常活動和舉辦文化宣傳講座等形式,孔子學院逐漸成為一個能夠讓國外普通民眾了解現代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真實的文化現狀的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個國家積極的正面形象。同時,孔子學院的建設也為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正式場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國文化和中國形象在全球的影響力,進一步帶動中國的文化產業及經濟增長。
[1]郭宇路.孔子學院的發展問題與管理創新[J].學術論壇,2009,(6):180-182;
[2]劉立恒.中外合作創建孔子學院的問題與對策[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7(31)(3):145-147;
[3]陳剛華.從文化傳播角度看孔子學院的意義[J].學術論壇,2008(7):162-166;
[4]雷啟立,常冬.跨文化傳播的困境與可能-以孔子學院在全球的發展為例[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2009(4)
[5]陳巴特爾.試論“孔子學院”的文化傳播定位[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3(3):96-99
王紫倩,1989年4月6日出生,女,漢族,浙江溫州,溫州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實習研究員,碩士研究生,留學生教育研究方向,32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