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敏
(河北省滄縣舊州鎮東關小學 河北滄縣 061000)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
劉世敏
(河北省滄縣舊州鎮東關小學 河北滄縣 061000)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語,漢語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和意義,而小學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學中的一種基礎性學科,其的教育教學對于小學生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然而現當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大有不同,本文中筆者將通過研究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改變,結合其具體現狀進行探討,希望借以此能夠對新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改 變化
‘道’’一字緣來已久,最著名也是最早提出的是老子,他曾說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老子看來,道即是一種規律,一種法則,只有遵循道的規則,才能最終達到無為的境界;韓愈在他的《師說》中,也曾提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他看來,道更多的是真理,是知識。而隨著時間的推進,現代社會賦予道的定義更多的是道德,其在教育教學上最大的體現即是育人價值。對于此,葉瀾教授曾說過,“每個學科對學生的發展價值,除了一個領域的知識以外,從更深的層次看至少還可以有:為學生提供認識、闡述、感受、體悟、改變自己生活在其中,并與其不斷互動著的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的理論資源;為學生形成和實現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學科所特具的路徑和獨特視角、發現的方法和思維的策略,特有的運算符號和邏輯工具;為學生提供一種唯有在這個學科的學習中才可能獲得的經歷和體驗,才可能提升的獨特學科美的發現。”從這些不難看出,對育人價值的理解應該是多層次、多方面的,不只是關注知識層面和思想教育層面上的育人價值,而是關注整個人的發展。簡單來說,小學語文教學其更多的意義是教育識字,寫字,鍛煉理解能力,培養興趣,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一定的道德教育,而現如今多數老師會對其有一定的泛化理解,例如在一次課堂上,一片朱自清的《背影》,本身只是體現父子感情,理解生活不易的,而老師卻向學生講述火車站規則,由此引申到對于交通規則的探討。這本身就曲解了語文教學的本意,過分泛化了道的理解。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把道作為教學附屬品的現象,老師本身著重講述課本內容,只在最終結尾時一言而概括其社會道德價值。由此可見,道的教育,需要老師做出更多的努力,不只是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更多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這樣才能以身作則。
長久以來,由于對語文教學工具性的過分強調,忽視了其人文性,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形象性及情感性,語文課堂枯燥無味,這些對于學生的興趣情感,價值觀都有一定的影響。鑒于此,新課程提出將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其人文性相互糅合,即語文素養培養的概念。其包括學生學習語文的知識以及能力,即其工具性,而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主要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及應該具備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工具性是語文教學的載體,人文性則是其靈魂。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老師應合理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在培養其語感發展思維和語言文化的沉淀過程中彰顯人文性。此外,小學語文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人為本,著重個人發展,啟迪學生的心靈和激發學生的靈性,為學生的個體發展支撐起一片空間。小學語文教師在其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學會使用語言,其又包括學生學會用語言交流、表達、理解等。在此之外,可以通過結合現狀,具體實現人文性教育,包括其創造性、內心直覺、情感體驗的培養及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和理解等,只有這樣,才能夠活躍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實現人文素質教育。
隨著現代化科技信息的發展,多媒體也越來越受教育部門的青睞,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深入。而根據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多樣學習方式,尤其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學習應用,這也為多媒體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具體來說,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可以提供一定的文本,圖片,視頻等傳統教學方法所達不到的教育教學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語文教學課堂的內容,使得語文教學更為生動有趣,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極大的提高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其理解能力,喚醒其內心的求知欲望。而多媒體所提供的圖片,視頻等方式,也可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內心共鳴,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
然而,凡事均有其雙面性,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具體體現主要為教育教學的偏失,由于多媒體的便利,多數老師教學過程中會過分依賴多媒體,而忽視甚至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這對于語文教學顯然犯了極大的錯誤,要知道,語文是一門語言的學科,它需要一定的語言指導性,誠然,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這對于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并無益處,無法進行更高層次的語文能力培養。課堂教學過程完全是灌溉模式,無法提高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鑒于此,筆者認為,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課堂教授以老師語言引導為主,適當設置多媒體情境,促進學生理解,激起其學習興趣,拓展其聯想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提高語文教學素質培養。
漢語語言是我國五千年來文化之精髓,是民族信仰之砥柱,漢語語言教育是對文明的傳承,是對民族精神的發揚光大。21世紀的今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文化從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沖擊,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學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只有從基礎抓起,正確引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任務,結合當下社會文化發展趨勢,合理利用現代化科技,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為國家發展大計奠基。
[1]羅迪江.黃木建.教學理念的哲學淵源[J].教學與管理,2007(7).
[2]于漪.于漪文集第三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葉瀾著.“新基礎教育”論一一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