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峰 王芳 孔麗娜
(鶴壁市福田小學 河南鶴壁 458030)
淺談一年級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李朝峰 王芳 孔麗娜
(鶴壁市福田小學 河南鶴壁 458030)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1]。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活動的要求。一年級學生剛剛踏入校門,各種習慣還沒養成,更不懂團結合作。本文將從一年級學生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進行闡述。
一年級 數學 合作學習
在數學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既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發表意見,又可以活躍學生思維,增大思維強度,從別人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從而對問題的理解更豐富和全面。一年級學生由于幼小,許多孩子缺少與其他孩子交流的機會,比較自我,喜歡按自己的意愿活動,缺乏集體觀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創設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對學習起始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但在我們的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較多問題,主要如下:
1.在兩人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各自說自己的,只有說的,沒有聽的,更談不上分享。這說明一年級學生還不會傾聽、交流,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他們只爭搶著說,體現了一年級學生的好勝心和自我表現欲。
2.有些學生從頭到尾不發言,也不參與小組其他成員的討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靜靜地待著,而其他成員也不主動要求沉默的同學發言,只顧他們說的熱火朝天,說明學生還沒有團隊意識,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合作。
3.小組活動過程中,各小組的活動速度不同步,有的快有的慢。一旦出現“空檔”,學生就會亂說話,整個課堂顯得過于“活躍”阻礙教學,這說明學生的自制能力差。
4.在小組交流、匯報過程中,總是優生發言多,其他學生幾乎成了旁聽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學生情緒低落,活動不主動,不積極。這樣更易造成兩極分化。
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合作意識、習慣、能力幾乎是零起點,對他們實施合作學習,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起點以及以上現狀。如何更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呢?
一年級合作學習小組人數起點是兩人。在最初的小組合作中,學生要么沒人發言,要么太亂,原因是人數太多。因此,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最好從2人一組開始,并規定,一人說,另一人聽,并監督評價,一人操作,另一人觀察、評判,然后換位進行,這樣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大家都說沒人聽的現象。等兩個合作學習效率相對高以后再過渡到3人或4人一小組。
一年級學生自律性較差,每次完成學習任務后不能自覺安靜坐好,而是說話、打鬧,導致課堂失控。如果老師在布置完活動要求后再加一條完成之后做什么的要求,學生就不至于“失控”。例如:口算練習,如果只說“同桌交換,我們現在來對答案”,學生完成后就開始說話,如果改為:口算練習我們分三步:1、練習口算,寫完后安靜檢查。2、同桌交換,我們對過答案后安靜地把本子交換回來,自己更正自己的。3、更正完后寫數學作業。把每一步都說清楚,而且合作要求的最后落腳點要讓學生安靜地有事可做,學生知道接下來該做什么,就不會在空檔時間說話,課堂紀律也比較好。
在一年級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的示范性很重要。為了讓合作效果更有效,我會在進行活動之前,先請一組合作比較好的同桌上臺示范,一人對另一人說,說完以后,請同桌評價,然后換位依此進行。兩人都說完后,作坐端正的姿勢,我則對這一同桌進行評價,鼓勵大家都有條不紊地進行并在結束后自覺坐好。然后請各小組進行活動,我則深入到各小組,發現學生活動很有序,也知道自覺該做什么。
1.學會傾聽
一年級學生忘性大,每次小組活動前都要對學生明確要求,要求一人先說,其他幾個人必須認真聽,一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打斷;二是聽后思考,聽一聽別人說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三是不能打斷他人發言;聽時不帶偏見。我們教師要在發言完后表揚那些會傾聽的孩子。
2.學會討論
討論是合作解決的關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處,這就需要通過相互討論、相互啟發,形成共同的解決方案。一年級學生紀律觀念弱,可常規性地將全班同桌分為兩個小組,討論時要求其中一組表達想法,另一組傾聽、思考與自覺想法是否一致,說完后兩組交換進行。將合作學習過程細化,學生就會有秩序進行,并且耗費時間較少,課堂學習效率較高。
3.學會表達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個成員都參與學習的過程,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語言的表述。因此,課堂上要提供討論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敢說、會說,其次要求小組成員人人都要說,而且要能大膽地說,完整地說。一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并且思維和表達不能很好配合。因此主要培養學生敢說、能說、想說的意識,并且使學生知道如何說,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說話要按順序,有理有據;說話要有重點,要說完整的話,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
4.學會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2]。小組合作學習后,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還包括學生對自己的評價與對他人的評價。一年級學生可在小組討論后,讓學生說一說你和別人的意見一樣嗎?從討論中你又學到了什么?在你們的小組中,你覺得誰表現得好,好在哪里?這次學習,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通過這樣的評價,調動起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積極性,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益。
有意識地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在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發展社會技能,而且順應了素質教育的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也為學生高年級的數學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2011年新課程標準.2015年3月16日瀏覽.
[2]陳穎.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之我見.《新課程 (教研)》.2010年06期. 2016年2月25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