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陳佳子
(虹橋鎮第四幼兒園 溫州樂清325600)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析
周陳佳子
(虹橋鎮第四幼兒園 溫州樂清3256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批的農民工離開農村去城市工作,造就了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而留守兒童由于其特殊的身份使其在教育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改變目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現狀。期待對相應的研究提供幫助。
農村留守兒童 教育問題 對策
我國留守兒童的顯而易見的特征是
(一)隔代養護。由于父母在外工作,家中只有祖父母和孩子,因此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務就落在了祖輩肩上。這就使得教育變成了隔代養護。
(二)溺愛遷就過度。留守兒童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被溺愛遷就成性。由于兒童與被托管人的非親子性,使得留守兒童多被溺愛,只是在簡單的生活上進行慣寵,而對教養、思想道德、精神等方面進行忽視,這直接造成了留守兒童的嬌生慣養的習性。
(三)教育的缺乏性和生活上的被照看性。
隔代教育通常是比較年長的長輩對孩子的看護,在教育上無法對孩子提供幫助,只能在生活上進行簡單的看護,保證孩子不受傷,身體不出現疾病。在教育上由于知識有限,無法對孩子提供幫助,在教育方面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去做作業,具體情況并不得而知。這使得孩子在教育上缺乏幫助,而生活上被照看造成心理依賴。
(一)學習方面的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通常有以下特點:
1.學習上少有人關心,學習成績通常比較差。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年齡大、行動不便、忙于繁重的農活,因此在留守兒童的學習就較少關心。由于對父母的思念導致孩子在上課時思想不集中,效率低下造成學習成績不如意。
2.學習方面缺少輔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屬于隔代養護,而祖輩們在知識方面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時間對其提供相應的知識幫助,能做的只是讓他做好監督。
3.最佳教育時機喪失。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在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了失敗時得不到相應的褒獎,在學習上遇到了失敗時候,也得不到積極地引導,使得孩子在學習上喪失了積極性。
(二)心里方面的問題
在兒童的生長過程中,父母的關心、溝通等都對兒童的正常的心理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良好的兒童心理健康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留守兒童由于生活的環境特殊,情感交流缺乏,因此心理健康容易出現問題,通常會有如下的問題:
1.自卑。留守兒童在看到其他的兒童有父母的疼愛時,就會顧影自憐,思念自己的父母,從而感到失落,變得不愛和別人交往,言語也變少,造成自卑。自卑會影響到兒童的健康。
2.逆反
由于留守兒童感受獨特,情感敏感因此監護人、老師或者其他的人員產生一種抵觸情緒,總感覺別人對他有歧視,造成其逆反心里越來越重。
3.任性
由于監護人只是采取老一輩的教育方法,對現在的孩子發展不了解,對孩子的需求不知道如何進行,這就造成孩子了任性的產生。
(三)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
留守兒童的父母因為長期的與孩子分離,沒有對其進行照顧,因此大都采用“金錢+物質”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安慰,這很容易使得孩子產生一種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它們只知道被愛不知道如何去對朋友、老師展現愛,從而缺乏責任感。再者,由于監護人年長,只是在物質上予以滿足,而在精神上缺少關愛,缺少引導。久而久之就會使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方面缺乏自律,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如:賭博、喝酒、打架等,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出現觸犯法律的情況。
(四)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通常只關注到了兒童在物質方面情況,而在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銜接階段缺乏監控,而留守兒童自身沒有相應的保護能力,因此再其收到威脅時就得不到相應的幫助,很容易出現兒童被拐賣的情況產生。有的兒童由于逆反心里或者思念心里直接離家出走去城里找自己的父母,從而造成走失。
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是某一個人或者單位就能解決的,它需要家庭、政府、學校以及社會共同努力來解決。
1.政府要制定各種惠民的政策,讓外來人員的兒童能夠進入城市的教育環境。
政府應該采取各種相應的措施,如民工安置房,農民子弟學校的建設,以及兒童減免學費的政策等。只有從農民工自身利益出發才能夠徹底的將留守兒童的問題進行解決。只有讓農民工擁有與城市市民一樣的待遇才能讓留守兒童永遠有父母陪在身邊。
2.重視農村的經濟發展,減少農民工的外出務工,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
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比較輕視農業而重視工業,使得農村經濟一直落后,而農村的青壯年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外出。因此推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就可以大量緩解留守兒童的問題。大力推進農村的經濟發展,結合當地的特色,形成與農業相關的農副業的供應鏈,也可以根據當地的文化景觀實行農業生態旅游,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經濟以發展農民工就會減少外出,留守兒童也就有了父母陪伴。
3.施行城鄉的協調發展,降低由于二元格局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在致力于解決這種二元制結構,但是中國形勢復雜,設計要素繁多,一下解決這種情況是不現實的。政府應當從戶籍、醫療等多方面為這些外來的務工人員提供相應的幫助,解決各種由于戶籍壁壘帶來的不便,逐步緩解城鄉問題帶來的留守兒童的問題。
4長輩監護人要更新觀念,培養良好的家庭文化。
祖輩進行兒童的監護時,要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并多學習兒童教育知識,改變自己的落后觀念,不能一味的溺愛,而要正確的誘導。要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及時的關注孩子的行為、思想等的變化。積極的向孩子灌輸良好的人生觀。從而改變這種隔代教育的現狀,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5政府要加強農村不良文化的監管。
在農村屬于政府監管的薄弱地段,農村的網吧、游戲廳以及娛樂設施都有可能向留守兒童傳播不良的文化,只有加強對這些場所的監管,加大各種違法情況的整治力度,并大力引導農村宣傳、建設健康的娛樂消遣氛圍,從而保證留守兒童的思想不被侵蝕。
兒童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是未來的創造。我們不應該讓任何一個留守兒童成為問題兒童,要在國家、社會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采取各種措施,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對已經留守的兒童要加強關愛,保證他們茁壯成長,以期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1]甘娜.農村留守與非留守兒童住院期間負性情緒和行為問題對比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4).
[2]陸士楨.建構我國留守兒童生存發展保障體系[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5(1).
[3]王露璐;李明建.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4(6).
[4]王建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