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娟
(河北正定中學 河北石家莊 050800)
試論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孫玉娟
(河北正定中學 河北石家莊 050800)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寂靜,給傳統(tǒng)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鮮活元素,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合理利用,讓教育教學這個有著深厚文化根基的領域也能隨著信息產業(yè)高速發(fā)展的節(jié)拍與時俱進,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洌院侠淼丶右岳茫梢宰兂橄鬄榫唧w,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可以說信息技術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使學生在課堂當中就能深切感受到信息技術給學習帶來的便利和影響。
信息技術 高中 數學教學
新的教學方法和彈性的內容設置,為課堂多媒體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總的來說,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代表的信息加工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習的學習興趣,營造了學生可參與的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1.引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機。是一個人積極探索知識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為現實、最為活躍的心理成分;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個性化行動,它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在數學教學中,良好的興趣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這樣的學習才會最有效、最主動。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利用動畫效果設計數學教學,給學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2.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形象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的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顯然,通過增加視聽覺信息量是人們獲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問題,可利用多媒體課件,能使教學由抽象到直觀、圖文并茂、聲像具備,形象生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聯想。所以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可以很好的輔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3.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省去不少板書,節(jié)約了時間,教師可以把更多知識、更快地傳授給學生,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時給予學生準確、詳細的解題過程,使課堂教學“多信息、高密度、快節(jié)奏”讓學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
1.內容科學性
科學性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具有實用價值的立足之本。利用信息技術呈現的知識內容必須正確無誤。
2.設計目的性
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固然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遠不能及的,但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教學不能過分依賴于多媒體,不可無目的地將課本內容直接用于電腦、投影機播放出來,這樣并沒有把信息技術的作用體現出來。課件設計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突出重點、難點,符合教學實際。因此,教師應該把教學方法和對學生的全面了解放在首位,有目的地設計信息技術教學方案,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形式適當性
有的教師把熱情過多的放在具體技術手段上,一味地追求技術先進或形式多樣化,好象信息技術用得越多越新就越好,少了就不是整合,用不出新招就不夠檔次,結果卻適得其反。例如,有的教師特別喜歡強調色彩、動態(tài)效果,意圖利用豐富的視、聽等多媒體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數學學科有它自身的特點,一味利用視聽刺激,反而會對教學過程產生干擾,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4.思維啟發(fā)性
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豐富了學生的信息量,開擴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能使我們在教學中,從不同角度去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去分析、去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的獲取知識、學會觀察、學會思維、學會想象、學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1.及時與學生溝通,防止出現“放電影”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短小的課件,確實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的功效。但有時尤其是公開課,一些老師往往將整堂課的內容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講授時,老師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了。但其中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就是與學生的溝通,或者稱之為師生之間的交互。因此一堂課下來,學生就感覺是放了一場電影,現代的教育手段成了“填鴨式”教學的翻版。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在多媒體的應用上,要強調短小精悍,能夠根據課堂節(jié)奏,避免整堂課都是學生處于信息接收狀態(tài),使他們的大腦勞逸結合,利于思維。
2.教師始終要起到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的介入應體現一種新的教育觀念,而不只是教學內容數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穎,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是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播種者及澆灌者,更應是學生處事的模范。靈活的應變能力,嚴謹的求學態(tài)度,嚴密的邏輯思維,這些都要靠師生之間的心靈感應,靠教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情感互融,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我們不應讓“人機對話”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否則,現代媒體成了教學機器,教師成了鍵盤手。這樣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是極不利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發(fā)展個性。
3.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變輔教為輔學。教師應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著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盡量地讓學生參與到可見的制作和操作過程中來,使學生不僅成為學習者,更是研究者,這樣,課堂效果就會徹底改觀,學生的參與意識會空前高漲,學到的知識當然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同時也改革了數學課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就像五彩的萬花筒,為數學教學插上了多彩的翅膀,開闊了學生視野,促進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實踐,才能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有效整合,達到日臻完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