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躍
(大連市實驗中學 遼寧大連 116000)
業"不在多,有"效"則靈
——淺談語文有效作業
于躍
(大連市實驗中學 遼寧大連 116000)
作業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途徑之一,教師如果將作業內容目標化、作業數量減少化、作業形式多樣化、作業層次分明化,學生"樂"做、"會"做,有效作業才實至名歸。
作業 有效 設計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饋學生課堂掌握程度與整體認知能力的最好途徑。那么,何為“有效作業”呢?筆者的觀點如下。
1、廣義:有效作業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其對知識的渴求,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這是過程內涵。
2、狹義:有效作業是效果與效率相結合的作業。“有效果”是指作業的完成能夠達成預期目標;“有效率”是指能夠運用最少的成本來取得最大的價值。這是結果內涵。
事實上,迫于學校成績的評比,迫于升學考試的壓力,我們的語文作業現狀卻不盡如人意,距離“有效”二字相去甚遠。
1、追求數量。每天的語文作業中,抄寫詞語、修改病句、閱讀賞析等面面俱到;與此同時,作業數量亦是龐大;臨近期末,甚至一天幾套試卷的下發。作業真的演變成了題海,善游者奮力拼搏,畢竟寥寥無幾;不諳水性者,投降甚至溺亡,大有人在。
2、形式單一。目前的語文作業大多是期末試卷的縮小版,詞語、病句、默寫、閱讀、作文。看似花樣繁多,實則殊途同歸,無一不是考試題型的機械訓練。語文作業的形式是單一的無趣的,學生深陷其中是苦不堪言的。
3、缺乏層次。今天的作業依然是“一刀切”、“齊步走”,依然是全班相同甚至是全年級相似。我們知道學生的差異性,我們提倡因材施教,但為什么我們就忽略了作業的層次性呢?
雖然我們不愿面對讓人痛心的現實,但只有直面殘酷,才能剝繭抽絲,發現其背后的根源所在。
1、目標不明確。作業布置的目的是什么?學生通過本次作業可以獲得怎樣的知識與能力?對于這些問題,有些教師就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這勢必導致作業的布置隨意性、無序性,試問“有效”何在?
2、目標功利化。有些教師恰恰相反,作業布置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成績。凡是能夠提高成績的方法無所不用。作業自然是其施展魔法的最佳道場,作業終究成為了答題訓練營。試問“有效”何在?
3、教師主體化。《課程標準》早已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但是部分教師只在理論上接受這一觀點,實踐中卻將其拋在了九霄云外。最終作業千人一面。試問“有效”何在?
1、目標清晰,忌隨意無序。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檢測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環節,有效作業設計的出發點,應與當堂的教學目標相一致,與學生三年的學習目標相呼應。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一課,如果我們將教學目標定為學習通過外貌描寫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那么本課的作業可以設計為:1、背誦精彩的外貌描寫語句。2、運用所學方法進行人物外貌描寫。而如果我們將作業設計為抄寫詞語、概括事件這類放之四海皆準的作業的話,無疑違背了作業與文本、與教學目標想契合的思想。每節課的作業是具有唯一性的。
2.選題精致,忌貪多無度。目標清晰是有效作業的前提,而選題精致則是有效作業的保障。教師要依據學年目標、單元目標、課堂目標以及本班的學情狀況,精心設計適合這節課適合學生的作業。絕不是盲目貪多,眉毛胡子一把抓。縱然語文的知識點紛繁復雜,但若詞語、閱讀、作文同時上陣,學生只能是疲于應付,作業毫無質量而言了。有時面面俱到的結果卻是面面不到。
3.形式多樣,忌嘩眾取寵。作業的有效性還取決于其完成主體——學生。如何激發學生的作業熱情,避免審美疲勞的產生?語文作業就要形式多樣化。
(1)平日積累類作業:積累詞語、摘抄美文。
(2)課前預習類作業:除傳統的預習詞語、朗讀課文等內容,還可了解背景,介紹人物等等。
(3)課后拓展類作業:學習了《皇帝的新裝》、《變色龍》等課文后,我們可以設計發揮想象,續寫主人公之后的生活的作業。學習了《云南的歌會》,我們可以設計閱讀沈從文的《邊城》的作業。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我們可以設計探尋古詩中的物候的作業。學習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們可以設計《假如生活重新開頭》的小詩創作的作業。
(4)單元主題類作業:現行的人教版語文教材,是以主題來劃分單元的,我們以此來設計作業,對學生整體把握單元內容,深化理解單元主題,無疑是一劑良方。七下第四單元是傳統文化單元,我們可以設計《戲曲大舞臺》的作業,讓學生了解中國戲曲的分類;比較與西方戲劇的不同;欣賞中國戲曲的魅力;探究青年人熱衷流行歌曲卻不喜歡中國傳統戲曲的原因等等。
(5)社會熱點類作業:生活的舞臺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讓學生走出去,用眼睛去觀察社會,用心靈去感悟生活,用妙筆去抒寫思想。
作業的形式可以百花齊放,但不可不倫不類。語文學科的作業要體現語文的味道。
4.梯度分明,各取所需。作業分層是有效作業的根本。學生固有的家庭氛圍,已有的認知水平,現時的學習能力,都決定了我們的作業不該整齊劃一。我們可將作業設計為基礎題、能力題、拓展題三類。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也可選擇自己能夠完成的作業數量。真正做到各取所需,讓學生有自信有能力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從作業中有所收獲。這才是作業有效性的充分體現。
5.自主設計,合作探究。作為獎勵,我們可以讓學生參與作業的設計,這既激發學生對作業的熱情,又讓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課外得以體現。
有效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讓教師研究有效作業,使作業與教學相得益彰;讓學生喜愛有效作業,使情感與能力共同飛揚。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陸玉梅《精心設計作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3].夏麗紅《語文作業我們還可以怎樣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