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帆
(北京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100083)
高校幫扶留守少年兒童長效機制建設探究
楊金帆
(北京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10008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相對落后的山區仍舊十分貧困。許多年輕男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離鄉背井外出打工,孩子則交給年邁的老人扶養,老人無法在思想和行動上理解孩子,很容易使孩子養成叛逆、自閉的性格。在農村,此類孩子被稱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是阻礙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和前進。本文從高校幫扶留守少年兒童長效機制建設的探究方面,對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問題提出了相關意見。
高校 留守兒童 長效機制建設
2014在年我國有關部門統計中,留守兒童的數量達到了三千多萬,并呈上升趨勢。其中接受教育的占據其中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大約有一千多萬的留守兒童沒有接受教育,此類現象將為我國未來的社會發展埋下極大的隱患。文中從對留守兒童的基本認識、高校幫扶機制的建設以及未來的發展等方面,深入的分析了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一系列建議。
(一)留守兒童的定義
留守兒童主要指在農村父母全都外出打工,孩子自己跟著年邁的老人或其他親屬一起生活的兒童。留守兒童并非所有都是悲觀叛逆的,主要分為兩種性格表現形式:其一,此類留守兒童心地善良,樂觀堅強,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幫助照顧年邁的老人,在和老人相依為命的過程中懂得生活的辛苦,從而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心情和做法;其二,另一種留守兒童則在環境的推動下走上了另一個極端。他們仇視一切幸福的事物,對外出打工的父母深感怨恨,對整個社會同樣充滿了憤怒,很容易在不法分子的誘導下做出傷害他人、危及社會的事情[1]。
(二)留守兒童叛逆化的原因
留守兒童中很大一部分出現了叛逆化和內向化情緒,主要是由外部環境和他人的情緒影響以及自身的心理因素導致的。
1.外部環境和他人因素
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外部環境和他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由于留守兒童從小與父母分離,在老人身邊長大,大部分對孩子都有著溺愛和憐惜心理。于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對孩子的惡劣行為通常采取不予理睬的態度,沒有在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及時批評并糾正其錯誤行為,監管不力。另外,孩子在性格養成的青少年時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其他親人在一定程度上無法代替父母的存在,也就無法給予留守兒童心理所需的照顧和安慰。在各種外部環境和他人情緒的影響下,留守兒童很容易形成自卑、叛逆的極端性格。
2.自身心理因素
留守兒童由于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期缺少關愛,心理發育并不如其他孩子健全,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心理疾病。大部分在生活時,缺乏自信,有著濃重的心理陰影。特別是在他們和其他孩子一起接受教育時,自卑心理表現得將更加明顯,很容易將留守兒童推向錯誤的道路。當留守兒童看到其他孩子都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時,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羨慕心理,甚至在此之上演變為仇視心理,導致留守兒童情緒極端化現象的出現。
由于留守兒童受教育低的現象十分普遍,對我國未來的發展非常不利。在我國社會各界的倡導和國家政策的鼓勵下,我國高校開始建設幫扶留守兒童長效機制,希望為解決留守兒童受教育問題盡綿薄之力,推動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
(一)確立領導制度
高校首先應該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小組和幫扶留守兒童工作制度,上到學校高層領導,下到班級班長都應該被納入領導幫扶制度之中。其中,應該明確管理制度和幫扶內容,對具體的幫扶政策精確到每一個細節,爭取做到照顧所有需要幫扶的留守兒童。充分發揮領導制度中成員的力量和制度的作用,加強對留守兒童關愛和幫扶的力度,在提供幫助的同時還要注意幫扶的手段和行為,避免留守兒童產生自卑心理,對其造成二次傷害。對其中生活貧困的留守兒童采取獎學金補助和扶貧資金補助政策,為留守兒童提供物質上的保障[2]。
(二)建立信息庫制度
在對留守兒童進行幫扶之前應該對其家庭和生活環境進行徹底的調查,了解留守兒童過去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從根本上研究留守兒童問題。同時,在接下來的幫扶過程中也不能放松對留守兒童的照顧,應該在每年的固定時間對留守兒童的目前生活狀況進行調查,了解幫扶政策對留守兒童受教育問題的解決程度,并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促進高校幫扶政策的可持續發展[3]。
我國對留守兒童的重視程度和相關問題研究力度還不夠,因此,在高校幫扶留守青年兒童長效機制的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完善高校幫扶留守青年兒童長效機制,對解決我國留守兒童問題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一對一幫扶管理
有時,學校的領導成員業務繁忙,容易造成幫扶行動的疏漏。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就需要高校內部積極倡導每班的班長和團支書等下層領導將幫扶政策積極落實到每一個留守兒童。學生應該主動的做留守兒童的朋友,全方面的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同時還要了解留守兒童父母的情況,知曉留守兒童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們的學習,照顧留守兒童的生活,引導留守兒童的心理使之健康成長。高校領導應該確保每一個留守兒童都有一對一的學生在扶助著,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信息庫,以便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的與他們的父母取得聯系。
(二)心連心幫扶政策
為了有效地解決留守兒童不信任他人、不將自身困境說與他人的情況,高校教師在進行幫扶行動時應該不定期的與留守兒童談心,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心理活動,引導留守兒童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友善的性格。同時,老師要堅持對留守兒童的家訪工作,在其父母回來時及時的與父母聯系并進行溝通,將留守兒童的情況說給其父母,勸導留守兒童的父母增加對孩子的照顧和情感上的交流,滿足孩子生長所需的關心。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早日讓問題留守兒童走出陰影,健康快樂的成長。
高校幫扶留守青年兒童長效機制的建設有效地解決了留守兒童受教育的問題。但是,光憑借外力條件是不夠的,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還得從孩子的父母做起,勸導父母加強對孩子的照顧和關心,從小幫助孩子樹立健康積極的心理和友善的性格,避免叛逆化、極端化。通過本文對留守兒童和高校幫扶留守青年兒童長效機制的研究,希望為政府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提供一定的啟發,早日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1]王恒胤,吳文銜,吳長虹,等.高校幫扶留守少年兒童長效機制建設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02(08):171.
[2]紀旭,楊志華.大學生骨干幫扶留守兒童長效機制探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06(01):40.
[3]馮宣.地方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創新——以陜西石泉縣關愛留守兒童長效機制建設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3,09(Z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