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陽
(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中心小學 福建南安 362300)
心理教育在語文學科的滲透
葉天陽
(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中心小學 福建南安 362300)
當代小學生是跨世紀的新一代,小學階段正是處于學生身心發(fā)展中的重要時期,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康地發(fā)展,不但是人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而且還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主要任務,學校應該發(fā)揮教育整體優(yōu)勢,利用各種有效途徑,不失時機地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從而為民族素質提高奠定堅實基礎。小學語文教學,理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語文課程中的心理教育,主要指在語文課程中挖掘心理教育的因素,滲透心理教育。語文是一門飛揚著作者靈性,飽含濃郁人文特色的學科,它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教育?下面是我的一些體會和做法。
小學語文 心理教育 滲透 途徑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可以輔助學生學習其他的學科和繼續(xù)學習,另外在弘揚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質等許多方面具都有著不能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因而它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意志品格、良好習慣和健康個性等心理品質方面的要求和培養(yǎng)。小學教育要選擇適當?shù)慕逃齼?nèi)容和方法,引起他們新的需求,激活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有節(jié)奏、循序漸進地引導兒童心理不斷向前發(fā)展。教師只有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才能不斷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以人為本、追求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是學校進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徑和保障。
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前提下,把心理教育目標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所包含的有關因素,自然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滲透式的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健康發(fā)展。
成就心理,是指人期望通過努力達到成功的心理。可以說,每個小學生都充滿求知欲,都有一種成就心救與學理。這種成就心理,使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向預定目標發(fā)展,直至實現(xiàn)教學目標,由成就心理達到成功效應。當學生產(chǎn)生成就心理后,教學就真正做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習就有了動力。
眾所周知,作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鏡”,是搭建在師生之間的橋梁,也是教師最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的途徑。作文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進行心理教育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優(yōu)勢。在批閱作文時通過寫評語或者面批來開導學生,幫助和教育學生盡快轉變不良心理傾向,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要針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實際循循善誘,增強他們的耐挫力和自信心,調動與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熱情和動力,同時千方百計地讓他們品嘗與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
小學階段一般要求學生每周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日記,教師應指導他們寫好日記,以建立學生心理保健的一條“綠色通道”。教師要指導學生堅持寫好“心理日記”,讓學生在日記中盡情宣泄內(nèi)心的愛憎情仇、喜怒哀樂,遷移情緒、升華情感,這樣對于克服他們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完善自我人格,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十分有利。
在語文學科滲透心理教育,要結合語文學科的內(nèi)容和獨特的教學過程進行。小學語文教材涵蓋的內(nèi)容廣泛,既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內(nèi)容,又包含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因素。將心理教育因素從眾多生動活潑的課文里提取出來,既可以提高教師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自身對心理教育的認識。心理滲透要做到合理有效,要講究策略。
1.在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完成的是語文學科本身的知識、技能、能力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目標。語文教學要使學生掌握牢固的語言基礎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是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心理教育只是副目標。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理應以學科本身的教學任務為主線,以滲透心理教育為副線”,做到滲透有度,主次分清。
2.語文學科滲透心理教育要講究“潤物細無聲”。盡管語文學科具備滲透心理教育的豐富資源,但并不是每篇課文、每個課時都可以滲透。語文學科滲透心理教育要注重效果的持續(xù)性。語文教師應該有一種較強心理教育的意識,自始至終要把心理教育當作一項不可忽視的教學任務,而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游戲活動隨意而為。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內(nèi)在的心理教育資源,將心理教育貫穿到整個語文教學中。這樣才能將心理教育一點點滲透到語文學科教學中,真正做到二者的有機融合。如在教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文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反復誦讀,理解詩句的意思。接著,精讀詩歌,體會意境。提問:“詩中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想象自己就是詩人,說一說。”“你最喜歡詩的那一句?”“這一句讓你想到了什么?”這時候,學生可能會說:詩的第一句“日暮蒼山遠”讓我們看到了天色漸黑時的一幅風景圖,青色的山巒在暮色中顯得更遠了。第四句“風雪夜歸人”寫得很有意境,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大雪飄飛之時,夜間回來的人姍姍而至,這樣,提高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使學生想象出詩歌表現(xiàn)的意境,從而豐富其想象能力。
3.心理教育的對象應當是全體學生。由于每個人先天的遺傳因素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別,再加上后天的社會及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教育條件及自身努力等因素都存在著普遍的差異,所以每個人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個性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就某一內(nèi)容滲透。滲透對象可以是全體學生,也可以是某類學生或單個學生。
[1]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陳澍宜.新課程(小學).2014-09-28
[2]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育實踐.單武雄.湖南師范大學. 2003-04-01.
[3]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朱靜.山東師范大學.2013-05-01.
[4]中國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育的探索者—吳研因.蘇金如.華東師范大學. 2007-05-01.
[5]情感的教育人格的升華——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情感教育研究.韋蝶青.廣西師范大學.2007-03-01.
[6]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jīng)典教育探討.張愛蓮.山東師范大學. 2006-04-10.